照鏡子時,細心的小夥伴們可能會發現眼角周圍會長出一個個小疙瘩。
很多人都會自然而然認為這是最近護膚沒有做好才出現的脂肪粒。
事實上,這些「小疙瘩」可能沒你想象的這麼簡單,還有可能是扁平疣、粟丘疹等問題。
眼周常見的 3 種小疙瘩
—
眼周皮膚長小疙瘩,首先需要明确小疙瘩的性質。臨床上常見的情形為以下幾類:
1. 粟丘疹
俗稱脂肪粒,是一種大小僅 1~2 mm 的微小表皮下角化囊腫 ,因角蛋白堵塞小汗腺導管、毛囊導緻。看起來是小的黃白色丘疹,表面光滑,内裡有白色顆粒物。
常見于毛孔阻塞、油脂分泌過多人群。治療方法包括針挑、激光治療或者藥物治療。
圖片來源:Pubmed
2. 汗管瘤
多為一個或多個的粟米粒樣的小丘疹,丘疹直徑數毫米至 1 cm,可呈紅色、棕褐色、淡黃色或者和皮膚顔色一樣,表面有光澤,半透明,内裡無顆粒物。可見于脂肪代謝障礙、妊娠後,部分與遺傳因素相關。
治療方法包括電幹燥法、冷凍、激光、高頻電灼法等。
圖片來源:Pubmed
3. 扁平疣
通常表現為米粒至綠豆大小,可呈圓形、橢圓形或不規則形,觸摸起來較為光滑、略硬。淡褐色、與正常膚色基本相近,或者無顔色改變。可見于面部、手部及全身其他位置。
一般由人乳頭狀瘤病毒(HPV)感染引起。治療方法包括冷凍、激光、微波等治療和外用藥物治療。
圖片來源:Pubmed
各個種類疙瘩之間相似度高,常人難以分辨,以上圖示僅供初步了解,切忌自診自治,以免不慎損傷眼周皮膚,進一步影響美觀。
建議由皮膚科醫生評估診斷,再根據患者具體情況确定相應的治療方法。
醫生一般怎麼診斷粟丘疹、汗管瘤、扁平疣?
粟丘疹、汗管瘤、扁平疣不同療法效果如何?
哪些情況塗藥膏就行?常用藥物有哪些?
粟丘疹、汗管瘤、扁平疣有辦法預防嗎?
試試在丁香醫生 App 搜索
粟丘疹、汗管瘤、扁平疣
即可馬上查到詳細的百科全解
長按識别下圖二維碼,即可前往 App 查詢
↓↓↓
本期答主
丁香醫生健康百科醫學團隊
科學審核李錦
皮膚科主治醫師
策劃猴鴿
監制 BruceLi
排版春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