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每天産生的糞便去哪裡了?全世界人口有78億根據研究分析,男性和女性平均一天排便一次排便量約500克一天就是390萬噸,那這麼多的糞便都去了哪呢?
首先每一棟房子的地底下都建有化糞池,人每天産生的排洩物就通過管道排到化糞池裡,經過一段時間的沉澱和處理後,這些排洩物分解成了污水沉在底部的殘渣。
污水經過排污管道排到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處理過後的水可以用來灌溉農作物、澆花或者排到江河湖海裡。
沉澱在底部的糞渣會由微生物和細菌來進行分解體積也會大大變小, 如果堆積太多,化糞池滿了,就需要用到抽糞車了。
在以前,糞車抽出來的糞渣會被專門收集起來,然後轉手賣給農民用來灌溉莊稼、蔬菜等農作物。
後來城市生活越來越現代化,糞池裡也出現了許多像是廚房垃圾、油污等雜質,已經不再适合土壤吸收。
因此,抽糞車就把這些糞渣送到專門的處理廠,經過脫水、發酵、分解等步驟處理後,可以利用的部分就制成綠化肥料,不能利用的部分就進行高溫殺菌後再送往垃圾場填埋。
人的一生按80歲算,正常成年人小便按每天5次,每次半斤。大便平均按2天一次(便秘和拉稀的除外),每次一斤算(樓主要是拉得多按三斤算)。
出生的時候拉的肯定少按減半合理,所以1-3歲小便=365*5*0.25*3 大便=365/2*0.5*3。人平均20年排洩物将增加一倍,證明吸收能力下降,需要增加進食量以維持平衡。
根據研究人員細心分析,人類糞便通常由70%的固體和30%的流體組成。盡管個人的排便習慣不同,但男性和女性平均每天排便一次,排洩量平均約為400—500克。按照每天排洩量400克計算,一周内的排便量約為2.8千克。一年的糞量比一隻成年熊貓(145公斤)還要重一丢丢。一個人到21歲時,會産生2972千克左右的排洩物,65歲時為9199千克,在83歲時積累到11746千克。
城市裡基本都是沖水式馬桶,一般建築下面都會有化糞池,當你每天排便之後按下沖水鍵,污道管發生虹吸效應,把水和大便吸走,進入到建築内的給排水系統,通過排糞管道進入化糞池。
農村對糞便的處理相對簡單些,一般都是蹲坑式廁所,還有一些地方是露天的,在廁所的後邊或者下邊會有一個儲糞槽,當到達一定量的時候就清理出來用作農田裡當做化肥用。
而且一般來說化糞池分為三層,第一層占總容量的60%,其餘兩層各占20%)
便便首先會在第一層分解,狀和顆粒狀的糞渣沉積到最下面,糊狀的糞皮浮到最上層,中間的部分是糞液,這一部分的細菌和寄生蟲卵是最少的,他們會順着糞管進入第二層進一步發酵分解
第二層分解步驟與第一層一緻,進入第三層後,各種細菌和寄生蟲已經被消滅得差不多了,這時就會順着污水處理管道進入污水處理廠,經過淨化後可形成再次利用的中水。
而且這些中水一般會用于廁所沖刷,道路清潔等方面被人類榨幹價值後進入自然界的水循環中。
便便最終會通過各種方式回到我們身邊,也許會在養花的肥料裡;也許會通過江河湖海,流入萬畝農田;也許能成為帶來光明和能量的燃料;也許會融入山川湖泊,被裝進純淨的水瓶中……它們都在大自然中扮演着各種角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