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地球怎麼借助彈弓效應離開太陽系

地球怎麼借助彈弓效應離開太陽系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8 19:14:30

地球怎麼借助彈弓效應離開太陽系(繞太陽一圈至少要8800年)1

太陽系目前有八大行星,這是我們自2006之後知道的常識。在2006年之前,太陽系還有九大行星,因為冥王星被降級了,由于其體積和質量太小,最終被踢出了行星行列。冥王星的直徑隻有2300多公裡,連月球都比冥王星大一圈,達到了3476公裡,顯然冥王星沒有理由在行星行列中繼續存在。

雖然冥王星清空了自己的軌道,但這不能作為冥王星是行星級天體的依據。因為冥王星之外,還有更多矮行星所處的軌道上也沒有多餘的天體,比如Sedna 和2012 VP113等,因此冥王星注定不能被納入行星級行列。川陀太空指出,我們認為冥王星也不同于其他的矮行星,比如其軌道依然處于黃道面上,也有至少4至5顆衛星,俨然想個行星的模樣,隻能說冥王星是個僞行星,但僞裝的水平又高于一些矮行星。打個比喻,應該說冥王星是矮行星中的作弊高手,由于自身質量和體積等硬件太低,無法變成真正的行星。

地球怎麼借助彈弓效應離開太陽系(繞太陽一圈至少要8800年)2

八大行星的軌道分布都處于一個可觀測的距離上,即便是最遠的海王星也不過距離太陽45億公裡,相當于30個天文單位的距離。

地球怎麼借助彈弓效應離開太陽系(繞太陽一圈至少要8800年)3

但科學家對海王星外層軌道矮行星進行軌道研究時發現推測,海王星之外可能還存在一顆大質量行星,這顆行星應該屬于類地行星,直徑在1.2至1.5萬公裡,地球的直徑為1.2萬公裡,相當于比地球大一圈。東京大學的天文學家Surhud More等人依然堅定的認為這顆行星是存在的,但由于其不發光,因此我們很難觀測。

從2016年開始,美天文學家Michael E. Brown等人對這顆神秘的行星提出了可能性軌道,這是根據對2012 VP113、2015 BP519等海王星外天體軌道分析時發現,可能存在一顆大質量行星幹擾了它們的軌道。并将這顆未知的行星命名為第九大行星,如果其被證實存在,那麼教科書又将被改寫。雖然第九大行星存在的證據堆積如山,但仍然沒有天文望遠鏡能夠發現它。

地球怎麼借助彈弓效應離開太陽系(繞太陽一圈至少要8800年)4

關于第九大行星為何會存在于如此遙遠的軌道上,川陀太空認為,第九大行星的存在有兩種可能。第一種是其仍然形成于太陽系早期,但早期混亂的時期被踢出了太陽系,最終留在了這條高偏心率的軌道上。

第二種可能是第九大行星并非太陽系的産物,而且其他恒星中被抛棄的行星,在路過太陽系的時候被捕獲了。如果是後一種情況,那就有趣了,我們可以通過探索第九大行星了解到其他恒星系統的情況,簡直是得來全不費工夫。

地球怎麼借助彈弓效應離開太陽系(繞太陽一圈至少要8800年)5

美國宇航局發布的消息稱,這顆行星的軌道與黃道的夾角達到30度,質量達到地球的4至10倍,體積比地球大一圈。2015 BP519的發現使得科學家更加堅定第九大行星存在的可能性,因為2015 BP519的軌道非常異常,與黃道的傾角更大,這說明第九大行星對其施加的引力幹擾更大。2015 BP519繞太陽一圈至少要8800年,反常軌道不斷在提醒人類事實沒那麼簡單。

地球怎麼借助彈弓效應離開太陽系(繞太陽一圈至少要8800年)6

川陀太空認為,潛在的第九大行星公轉周期可達到1至2萬年,2017年10月,美國宇航局列出了第九大行星存在的五種不同的理論,目前位于夏威夷的斯巴魯望遠鏡正在尋找這顆行星,随時都有發現的可能。如果第九大行星被确認,那麼筆者估計在未來10至15年,将有一個旗艦級探測器會前往專程考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