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語言文字的創造性使用造就了大量傳世名句。“仿佛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飄兮若流風之回雪”,這是曹植筆下的洛神;“嵇叔夜之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獨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這是魏晉人筆下的嵇康。
可現在不少人誇别人,除了“白富美”“高富帥”,幾乎想不出别的詞語了,我們的表達系統,被整齊劃一的網絡閱讀統一了。
人們習慣了利用各種電子産品,習慣了碎片化、圖片化、視頻化的表達方式。人們選擇在網上看段子、刷視頻,卻少有人讀讀長篇名著。即使去讀,也很少會耐下心做做筆記,少有自個兒寫點什麼的想法。對語言文字的疏遠,使得人們想不起來去發揮文字本身的魅力了。
同時,網絡成為現代人的生活平台。在這裡,看似無邊的互聯網世界,實際上限制了我們的眼界,也讓我們更加“孤獨”。我們習慣于在朋友圈及各種資訊APP上認識這個世界,一個個熱點、潮流,就構成了每個人的“全世界”。我們急着用熟悉的網絡語言去尋找同類、參與讨論,卻想不起構築自己獨特性的自我人格。
語言的魅力很大程度上在于:說出的贊美是發自内心的,能讓别人歡喜;表達的憂慮是感同身受的,能讓他人感受到真誠;指出的問題是有理有據的,能讓他人信服。網絡語言與表情包固然方便,但卻未必能支撐起我們龐大的表達系統與深厚的文化内涵。
其實,放下手機、拿起書本,你會發現:難過時,除了“藍瘦香菇”,也有“飛紅萬點愁如海”;高興時,除了“哈哈哈”,也有“出門一笑大江橫”。這并不是說大家一定要放棄習慣的網絡語言,而是提醒:如果厭倦了俗套的表達,别忘了有很多别有滋味的表達,正等着你的青眼有加。
(光明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