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量與計量的故事

量與計量的故事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0 03:07:25

我們的生活從來離不開計量,在古人的詩詞中,計量也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古人不但用計量來表達距離、數量等等,還用計量來抒發感情。下面我們一起去欣賞古詩詞中的“計量”。

量與計量的故事(計量知識古詩詞裡說)1

丈、尋、仞

這三個計量單位在古代詩詞中較為常用。唐代李白《秋浦歌》大家最為熟悉:“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裡,何處得秋霜。”丈,《漢書·律曆志》:“十尺為丈。”古典詩歌中描寫愁的很多,有以山喻愁者,如杜少陵的“憂端如山來”;有以水喻愁者,如李颀的“請量東海水,看取淺深愁”。而李白獨辟蹊徑,以“白發三千丈”之長比喻愁之深之重。人們不但不會因“三千丈”的無理而見怪詩人,相反會由衷贊賞這出乎常情而又入心的奇句,感到詩人的長歎疾呼實堪同情。

唐朝劉禹錫《西塞山懷古》中講:“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其中尋,《小爾雅》雲:“尋,舒兩肱也。”《大戴禮記》雲:“舒肘知尋。”《說文》又講:“度人之兩臂為尋,八尺也。”詩中用“千尋”形容鐵鎖之長,暗喻大江之深。有人直接譯為“千丈”是不準确的。

劉禹錫的《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其中尋、常原都是長度計量單位,《小爾雅》雲:“倍尋謂之常”。一尋為八尺,一常等于兩尋,等于十六尺。經過不斷發展,尋常變成了普通的意思。

量與計量的故事(計量知識古詩詞裡說)2

唐代王之渙《涼州詞二首·其一》最為廣泛流傳:“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仞,《說文》雲:“伸臂一尋八尺,從人,仞聲。”《正字通》“仞”字下雲:“古以周八尺為仞。中人之身長八尺,兩臂尋之亦八尺,兩足步之亦八尺,度高深以仞,度長短以尋,度地以步。”用“萬仞”來表示很高的山。“仞”在古詩詞中一般都用來形容山的高大。再如宋代陸遊《秋夜将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二首》中有一句:“三萬裡河東入海,五千仞嶽上摩天。”用來形容華山之高。(來源:中國計量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