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拳吧媽媽制片人是誰?田海蓉熱愛藝術的人永遠是年輕人,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出拳吧媽媽制片人是誰?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田海蓉熱愛藝術的人永遠是年輕人
唐曉白導演找到田海蓉出演電影《出拳吧,媽媽》中的姐姐白彤一角時,田海蓉笑稱導演找對人了,“當姐姐,我是從一出生就勝任了。”田海蓉不僅在現實生活中是好姐姐,還曾因《女人不哭》中飾演的章子君,而被稱為“中國好姐姐”。不過,此次在《出拳吧,媽媽》中再次出演姐姐,田海蓉并沒有覺得駕輕就熟,“這個角色承擔了重要而複雜的感情線索,她要在生活中重拳出擊。”
電影《出拳吧,媽媽》4月30日上映,由唐曉白導演,譚卓、田雨、田海蓉等主演,譚卓飾演的女拳手白楊遇事沖動,一度荒廢了人生,父母也在深深的憂慮和愁苦中去世。田海蓉飾演的白彤作為姐姐,養大了白楊的孩子,也在審視着出獄後的白楊究竟能否成為一個合格的母親。最終,白楊選擇了重返拳台,找回人生的意義,白彤也欣慰地看到了妹妹的成長。
生活中姐妹情深生下來的使命就是當姐姐
也許是姐姐白彤對于白楊“愛之深,責之切”,對于出獄後的白楊過于嚴厲,有觀衆不理解,稱白彤為“惡姐姐”。對此,田海蓉表示,觀衆希望姐姐對白楊溫柔一點的願望是美好的,但是,深層次地來看待這個角色,就會發現白彤的用心良苦。“從人性的角度,父母因白楊做錯事而去世,姐姐一定會有恨鐵不成鋼的怨氣。另一方面,長姐如母啊,這我也深有同感,生活中,我的媽媽60多歲就去世了,當時妹妹就跟我說:‘姐姐,我沒有媽媽了,以後你就是我的媽媽。’所以影片中,白彤也是要以另外一種方式去關愛白楊,把她推向一個自立自強、自我救贖的道路,讓她有能量去照顧自己的孩子,而不是一味地呵護,那樣的話,白楊将永遠不知道如何重新飛翔。所以,這個姐姐在保護着整個家庭,保護妹妹,保護外甥,她太不容易了。”
田海蓉笑說自己做姐姐可謂是經驗豐富,現實中,她和妹妹就感情深厚,不過,田海蓉笑稱自己的親妹妹可沒有影片中的白楊這麼叛逆,讓人操碎了心,“我的妹妹特别乖巧、懂事,我和她在為人母之時曾經有過一個約定。當時,妹妹跟我說:‘姐姐,以後,你的孩子是我的孩子,我的孩子也是你的孩子,我們兩個家庭不分彼此。’所以,現在妹妹的兒子還是管我叫媽咪,管我的妹妹叫媽媽,而我的孩子也一樣,管我叫媽媽,管我妹妹叫媽咪。在我們懷孕的時候,我們就讓孩子知道,媽媽和媽咪都在陪伴着他們。妹妹的兒子小時候,隻要一哭,我唱歌給他聽,他就立刻不哭了。”
田海蓉講了一個故事,有一次,妹妹的兒子因為玩雙杠摔落而導緻手肘骨折,田海蓉和妹妹立刻都趕了過去,田海蓉在醫院心疼得直哭,一邊關切孩子疼不疼,一邊懇求醫生一定要幫忙好好治療,不留後遺症。進行手術的時候,醫生說媽媽可以進來陪伴,田海蓉的妹妹便跟了進去,醫生很詫異地問:“您是哪位?旁邊那位女士不是媽媽嗎?”田海蓉的妹妹說:“那是我的姐姐。”醫生頗感意外,哦,原來泣不成聲的不是媽媽,沒哭的才是媽媽。
生活中姐妹情深的田海蓉,對于此次在《出拳吧,媽媽》中出演姐姐,也覺得是一種難得的機緣。“當時,唐曉白導演跟我說:‘這個角色戲量不大,但是戲份很重,支撐起整個一條感情線,如果找不到一位合适的演員,我怕在這部分掉鍊子,想來想去,我心裡就是你合适。’”而田海蓉看到故事後很喜歡,跟導演開玩笑道:“我生下來的使命就是當姐姐。”
一個演員不能隻靠演,真正出神入化的境界是不用技巧的
田海蓉曾經因為在熱播電視劇《女人不哭》中的章子君,被稱作是“中國好姐姐”。《女人不哭》講述了父母因地震而去世,姐姐章子君帶着弟弟妹妹在絕境中艱辛成長的故事,展現了女人在生命中的善良與堅強。
此次,再次出演姐姐,是否是“章子君”的延續?田海蓉表示,《出拳吧,媽媽》中的姐姐另有一種複雜,有特别多的“靜水流深”。“白彤這個角色的犧牲是很多人看不到的,白楊出事的時候,兒子小輝還是一個嬰兒,白彤把他當作親生兒子一樣養了6年,那時候,白彤其實幾乎沒有了自己的人生,為了撫養小輝,白彤甚至自己不要孩子,這個決定是非常艱難的,隻不過沒有展現在鏡頭前,比如,她的丈夫、公公婆婆同意她這樣做嗎?這其中有多少争吵和煩惱?而對于小輝的成長,白彤用了特别好的一種方式,她告訴小輝,自己是大媽媽,而他真正的媽媽暫時并不在身邊而已,這樣小輝從小就有雙重的母愛,他的心靈是沒有缺失的,是溫暖的。”
田海蓉對于白彤的付出,很有感觸,也很敬佩這個角色,“就像社會上時常讨論的,究竟是生的恩情大還是養的恩情大?這部電影會告訴你,這兩位女性對于孩子的恩情都很大,她們都在出拳。妹妹是在拳台上,而姐姐是在生活中。親生母親為自己的孩子去搏命,是理所當然的;但是如果這個孩子不是你親生的,你也能夠同樣節衣縮食、毫無保留地付出一切的時候,那也是一種偉大。這部戲中,姐妹之間的故事,是牽扯到中國千家萬戶的普通故事,都是柴米油鹽醬醋茶,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所以,才能觸發觀衆那麼多的觀感。”
田海蓉笑說,如果《出拳吧,媽媽》将姐妹倆的感情再去延展的話,那是又一個精彩的電影了,而在篇幅有限的情況下,田海蓉卻通過精準的話語和蘊含深意的眼神來呈現姐妹之間的默契,呈現姐姐的隐忍與博大。“影片中,白楊決戰的那場戲,戲量不大,對我來說,那一刻的戲份卻太飽滿了,太重了。孩子看着電視轉播中的母親打拳,難過地哭,白彤的内心也是一種刹那的迸發,她一邊安撫小輝,一邊望向屏幕,實際上是在心裡說:‘妹妹,你終于長大成人了,你真的能夠負擔起生活的重任了,我真的是可以把小輝交給你了。’可以解讀的内容太多了。這是另外一個媽媽最動人的心聲啊。”
這種人物内心光影的捕捉勝似萬語千言,對于田海蓉來說卻并不是憑借演技,而是根植于生活,她說:“一個演員不能隻靠演,那還隻是比較單薄的層面,真正出神入化的境界,是不用技巧的,它融彙于你的血液當中,要沉浸下來的。我能把《出拳吧,媽媽》裡的白彤演好,是因為‘姐姐’的概念已經在我生活當中貫穿了幾十年了。”
不在舒适圈中選角色,想演陸小曼
奉行“厚積薄發”的田海蓉接戲的節奏很從容,不着急、不慌張,在新人輩出的影視圈并沒有任何的危機感,“熱愛藝術的人永遠是年輕人,這種年輕是從你心裡面散發出來的,所以,我不着急,我的能力不受年齡的限制。”田海蓉說,自己最喜歡的詩句就是楊绛先生翻譯的英國詩人瓦特·蘭德所寫的:“我和誰都不争,和誰争我都不屑;我愛大自然,其次就是藝術;我雙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
田海蓉表示,自己對于角色的選擇是很挑剔的,會讓自己警惕,不要在舒适圈中選角色。田海蓉的作品不是很多,但是卻豐富多彩。她曾在電視劇《雷雨》中出演四鳳;在電視劇《黑冰》中,出演了一位令人大跌眼鏡的“蛇蠍美女”;在《關中匪事》中飾演關中媳婦喜鳳;在女性勵志傳奇電視劇《女人不哭》中飾演姐姐章子君;在《反串》中,又“變身”男人,用智慧和勇氣懲治上海灘奸逆官商;又憑借《浪漫女孩》獲長春電影節的影後;之後,又與蔣雯麗、倪大紅合作主演電視劇《正陽門下小女人》,出演雷厲風行的陳雪茹;如今,田海蓉又憑借《出拳吧,媽媽》中姐姐白彤一角的精彩演繹,于第12屆澳門國際電影節中獲得最佳女配角獎。
在影視圈發展25年來,田海蓉演過青春少女,演過老妪,演過女人,也演過“男人”,她出演過的角色類型之多變,年齡跨度之大經常讓人驚呼“認不出來”,甚至她身邊有個兩三年的工作人員也是最近才知道,“原來是您出演了《傻阿甘》裡的姗姗,她是您演的!”而田海蓉則因有這份可以塑造任何角色的“自信”,而并不怕被遺忘,“觀衆可以不記得我,但是一定會記得我的角色。”
田海蓉覺得演員這個行業的魅力就是“無框架”,“它應該永遠是新鮮的,永遠能給人驚喜,如果隻演一類擅長的角色,那麼就缺少了做演員的意義。”
從2018年之後,田海蓉就沒怎麼接戲,她透露自己凡是選劇本是要“四維考慮”,會從演員、導演、制片人、發行人的角度去審視一部作品,“作為文藝工作者,是有使命的,我們選擇的每一個作品,選擇的每一個角色,都要讓觀衆從裡面得到對生活的理解,更好地走過這一生。我不能随随便便選一個劇本就演了,我做不到。但凡我要出鏡,那我就是一種出擊,我要呈現出我的力量感。”
而在不接戲的時間裡,田海蓉喜歡大量地閱讀,喜歡侍弄花花草草,喜歡去發現生活中的任何驚喜。“我喜歡養花,我們家陽台上養了各種花,我也特别喜歡研究如何施肥、如何修剪。我小的時候,在窗台上也是種滿了各種花,往窗外一看就能看到那些紅色的小星星一樣的花朵,覺得好美啊。”
田海蓉覺得自己演戲之餘也是在為演戲做着準備,“我一直在用心地積累生活,我看各種書,我關注社會的狀态和人的生存狀态,思索哪些人應該更加獲得關愛。我熱愛生活中的一切,為春天柳樹葉露出新芽、小草生發出小尖尖而欣喜,為春天漸變的綠色而愉悅。我還會畫畫,我畫得不好,但為了鼓勵身邊學美術的朋友能夠重新拿起畫筆,我故意要刺激他,跟他比一比,看誰畫得更好。我們不能控制生活的走向,但是我們可以控制我們情緒的走向,我們會哭,會難過,會無可奈何,但是,我們也可以選擇‘心若不動,風又奈何’,這些都是我演戲的能量,每一個角色其實都是厚積薄發的結果,是用對于生命飽滿的情感去觸發的。”
而說起自己最想演的角色,田海蓉笑說自己其實已經演過了,但是還想再演,“我想演陸小曼,她是一個不被人理解的女人,世人看她是交際花,我覺得她是藝術家,是外交家。我在話劇《志摩歸去》中出演陸小曼,演完之後我就特别有感觸,這個女人的情感世界,不是一般人能夠理解的,她是被誤讀的,有機會,我很想再演繹這個至情至義的曠世才女。”
生活走到最絕境的時候你就再勇敢一次,你的人生可能又反彈一下
疫情期間的電影市場并不樂觀,《出拳吧,媽媽》逆勢上映,讓田海蓉覺得是一種“孤勇之戰”。“我們每個人都為這部電影的創作付出了那麼多,比如,譚卓都肋骨骨折了,我們真的很希望大家能夠走進影院感受到這部電影所傳遞的溫暖和力量。”
田海蓉曾經跟導演唐曉白聊天時談及影片還能有另外一個名字,“我說如果叫‘再勇敢一次吧’這個片名也挺好的,這部影片彰顯的就是這樣的精神。面對疫情,大家也是這樣,生活走到最絕境的時候你就再勇敢一次,你的人生可能又反彈一下,在逆境當中更好地生存。”
而且,田海蓉認為《出拳吧,媽媽》拍出了來自陌生人的溫暖和力量,就像是疫情期間,大家互相幫忙,互相奉獻一樣,“影片中田雨扮演的教練,他對于白楊就是一個毫無關系的陌生人,但是,他那麼盡心盡力地幫助她去抗擊對手、對抗挫折,所以,我覺得生活當中哪有那麼多計較?我們都應該把心胸放開。”
田海蓉說自己每天遇見小區裡工作人員,都會主動跟他們打招呼、問好,“我願意給别人一個微笑,我也願意看到他們的笑臉。人在危難的時候,可能救你的恰恰是陌生人。”
田海蓉講了一個她的親身經曆:“我有一次遊泳差點溺水,當時,我最親的女兒就在我身邊,她太小了,三歲多根本救不了我。我還有一個表妹也在旁邊,她不會遊泳,救不了我,我就喊救命啊,救命啊!是一個陌生人從老遠的地方跑過來,跳進池子裡,把我救起來的。我當時還記得自己太恐慌了,不自覺地把他往下拉,後來我意識到,我必須放手,我自己出了事情,不能再連累另外一個人,于是我就放手了,這樣一來,他反而輕松地就把我帶起來了。這事發生了好多年了,我也曾寫在我的微博上,感謝這位陌生人。同樣的,我們同在地球上,雖然我們可能不相識,但是,我們願意通過這個電影給人們一份祝福,一份呵護。就像是疫情中,這麼艱難的情況下,每個人都很偉大,都在默默地與疫情抗争着,照顧着彼此。”
而田海蓉認為《出拳吧,媽媽》也是女性力量的彰顯,她總是覺得這其中自有一種悲壯,“什麼境遇下,需要一個媽媽去出拳呀?我看電影的時候,是感受到一種難過的,但凡家庭中有男子漢,那麼,他們通常應該是沖鋒在最前面的,所以,這部電影不隻是關乎拳擊台上一個女拳手的命運,更是關乎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女性,如何在苦難中去出拳,用一記左勾拳,一記右勾拳,去打出一片天。”
文/蕭遊
來源: 北京青年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