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四川葬禮的由來

四川葬禮的由來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4-21 23:04:32

封面新聞記者 杜江茜 攝影 雷遠東

在通過六門精算師考試後,溫世凱告訴家人,他要創業,領域還是殡葬這行。

“你要想清楚,我們這行可是被歧視的。”父親溫萬福有點想不通,一路接受精英教育長大的兒子,應該和其他同學一樣,進入大企業,穿着得體的西裝,坐在金融街的咖啡店裡談談旅遊計劃,可怎麼就又繞回到自己的老本行上了。

溫世凱有多大,溫萬福就在殡葬這行幹了多久。

四川葬禮的由來(成都殡葬江湖中的父與子)1

溫萬福、溫世凱父子倆

成都文殊院前,曾經的殡葬一條街,鼎盛時有接近200家壽衣花圈店,香燭紙錢曾熏黑牆面,紙香和蠟燭味彌漫整街。

這是父親溫萬福入行的起點。入行至今,他經曆着傳統殡葬這一古老又神秘的行業,在市場經濟中野蠻生長的過程,也感受着人們對于這一行忌諱又繞不開的複雜情感。

溫世凱幾乎是在殡葬用品店和殡儀館長大,小學坐在紙人、花圈、骨灰盒堆堆裡做作業,大學後,在别的同學都去金融機構、企業實習時,他一頭鑽到墓地上呆着。自覺已見慣生死的他認為,生命應該生得從容,死得優雅。

四川葬禮的由來(成都殡葬江湖中的父與子)2

年輕的溫萬福在店裡。

究于這樣的認知,溫世凱紮進殡葬行業的“藍海”,過去幾年間,互聯網殡葬平台經曆了一個爆發期,又趨于沉寂,互聯網并未像預期那樣颠覆傳統殡葬行業,行業内也未能出現“獨角獸”。

當傳統遇到現代,溫萬福和兒子溫世凱的争論,大到整個行業的未來走向,小到靈堂裡面是否應該增加一個紙糊仙鶴。

如是這般,兩代人、兩種有關殡葬的理念在時代變遷的大背景下不斷碰撞和交鋒。溫世凱一點點重新認識了那個有點強勢和任性的父親,而溫萬福也理解着殡葬這個古老的行業,所正在面臨和經曆的新生和變革。

向死而生,是人生,也是行業。

四川葬禮的由來(成都殡葬江湖中的父與子)3

殡葬人的秘密

清明節前的一天,站在父親的辦公室外,溫世凱有點急躁,“爸,你能不能這次就讓我們自己來弄,我們是完全按照委托人的希望在操作。”

幾個月前,溫萬福在又一次和兒子争吵後,一氣之下在公司入口處隔出一間辦公室,更多時候,他都呆在這裡,姿态傲嬌地等着兒子上門溝通。

在公司,員工私底下稱呼溫世凱為小溫總,往上,還有個老溫總。

“畢竟是金主爸爸。”2014年,在父親的資助下,溫世凱在成都開始創業,彼時,互聯網殡葬“一條龍”服務方興未艾,溫世凱希望用标準化服務,改善廣受诟病的殡葬服務水平,而後再對接互聯網模式。“不管是商品還是服務,都需要從平台角度制定相應标準,自己獲得客源,提供殡、葬、祭一條龍服務。”

四川葬禮的由來(成都殡葬江湖中的父與子)4

最初聽到這樣的理念,溫萬福覺得有點異想天開。首當其沖,就是傳統帶有壁壘的“獲客渠道”難以打破。

“家裡有人去世了,家屬都是手忙腳亂,這時候誰第一時間出現在他們面前,誰就有可能獲得這個客戶。”感受源于實踐,溫萬福的殡葬事業,就是在這樣的策略中突圍的。

90年代的文殊院,一條街上綿延着160多家殡葬用品店,這個殡葬江湖競争激烈,店家們的脾氣就跟店裡的炮仗一般,言語不和直接能在馬路上幹架。到了1997年左右,溫萬福覺得,與其在店裡坐着等生意,還不如掌握信息後主動上門。

于是,醫院太平間的工作人員、陪護、保安,都成為他拉攏的對象。這個邏輯很簡單,在逝者家屬手足無措的時,能有人跑到他面前說不用着急,并提供經驗豐富的殡葬服務電話,那這個客戶也就八成定下了。

幾乎立竿見影的策略,被迅速效仿和蔓延,新的煩惱開始出現。

“給他們的分成也越來越高。”最初,給介紹人送一副麻将,請吃兩頓飯就行,但随着更多的殡葬服務商加入,情況開始變化。

“大家都以為傳統殡葬行業的毛利率高,但其實,我們的純利隻有10%到15%上下。”溫萬福記得,給介紹人的傭金到後期,已經占去了利潤的絕大部分。

羊毛出在羊身上,相應的,殡葬用品的價格在那幾年呈現出“野蠻生長”的态勢。成本十幾元的花圈,能買到上百,成本幾百的骨灰盒,更是能叫價上千,還有壽衣、靈堂布置等服務,“說漫天要價都不誇張”。

“到後面真覺得,我都于心不忍了。”溫萬福相信行善積德結善緣,但身處殡葬江湖之中,價格不是他能決定,叫得低了,給介紹人的抽成就少了,介紹人會不高興,同行也會罵他壞規矩。

焦灼中,壓斷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是一雙黃色膠鞋。一次,逝者來自農村,一貧如洗,親人穿着破舊的黃膠鞋來買骨灰盒,盡管被高昂的價格吓到,但是還是要東拼西湊,因為不能講價,講價就不再是死者為大。

那次之後,溫萬福開始逐漸離開殡葬服務,更多将目光聚焦到葬上。

有人問過他,值得嗎,畢竟,都在這樣做。溫萬福說,“既然于心不忍,就讓自己心安吧。”

四川葬禮的由來(成都殡葬江湖中的父與子)5

葬禮上的歌

從溫萬福身處的傳統殡葬業,到兒子溫世凱創業的新殡葬,行業逐漸改變的背後,是人們觀念的變化。

拿着一份肝癌晚期的診斷,72歲的張老爺子将家人叫到一起,他不願意再接受治療,要自己安排後事。

“老爺子是看淡生死了。”在和溫世凱的溝通中,張老爺子直言,他不喜歡傳統葬禮的古舊做法。他想得很細緻,比如,在靈堂上專門開辟角落,陳列生前出版的譯作,那是所鐘愛的事業。靈堂上不要放《大悲咒》,而用他最愛的古琴曲《高山流水》,那是用心的生活。此外,自己準備壽衣,火化骨灰用作樹葬,不需要骨灰盒。

張老爺子寫好遺囑後,和孫子去了三亞,在旅途中,他自己選了一張滿意的照片作為遺像,藍天碧海邊,老人笑容輕松溫暖。

“他是在睡夢中悄然離開的,沒受什麼苦。”溫世凱記得那場葬禮,簡單肅穆,前來祭奠的每個人,都認真道别。

每場葬禮,都應該是一次生命教育。從小在殡儀館和殡葬用品店長大的溫世凱,聽得最多的話,就是類似“那個老人家說走就走了”,“他在的時候一直想去旅遊。”

遺憾的不是做過的事,恰恰都是沒做的。溫世凱希望每場葬禮,都能喚醒前來追逝的人對生命的尊重。

人情味,這是殡葬行業怎麼變都脫離不掉的底色。

就在溫世凱開始創業的那一年,殡葬電商品牌“彼岸”上線,這被稱為是中國殡葬行業的互聯網化第一家。民衆期待,傳統殡葬業這堵灰蒙蒙的高牆,能在新技術的加持下被打破。

此後,互聯網殡葬稱為新的創業趨勢。2014年初,通過墓地團購切入市場的殡葬電商“恩雪天使”,未上線便獲得200萬元融資,但兩年後這家公司停止運營。

到2017年,“彼岸”也已經關張。一時間,行業關注,殡葬行業的互聯網 路在何方?

進入殡葬行業好幾年,溫世凱有自己的看法和原則,他認為應該是殡葬 互聯網,而真正要做平台,主要還是線下服務,要為客戶提供一個标準化、溫情化服務。

這樣的堅持,父親溫萬福懂,但是不知如何具象體現出來。所以,常常會在布置好的靈堂上,指責太簡單了,顔色也不亮,“他說的最多的,就是這裡加個‘仙鶴’、那裡加個金色招牌”。

四川葬禮的由來(成都殡葬江湖中的父與子)6

這對父子,一個是“60”後的行業前輩,一個是初露鋒芒的“90”後,在最初的幾年,激烈争吵,然後彼此妥協,是意見出現分歧後的常見場景。

溫萬福想把自己所有的經驗都告訴兒子,讓他繞開所有的“暗礁”。

“後來就不這麼想了。”開始意識到兒子已經長大是在一年初秋,溫世凱剛和委托人家屬定好後事方案,還沒開始準備,委托人就去世了。于是,一個通宵,在沒有燈光的郊外,他帶着三個同事,熬夜将靈堂按照原本計劃搭建出來。看着原本愛幹淨,球鞋永遠不能沾泥的兒子,渾身就跟在地滾過一樣,溫萬福承認,孩子已經長大,摔跤也好,順遂也罷,都是他自己要完成的路。

四川葬禮的由來(成都殡葬江湖中的父與子)7

新殡葬的夢

父親不再把兒子看做沒長大的孩子,兒子也開始認識到父親許多建議的價值所在。

去年重陽節,溫萬福提出舉辦一次線下活動,為500名老人提供免費義演,前提是,要讓孩子帶着父母一起去看演出。

其實,溫世凱是心存疑慮的,在商言商,在他看來,這樣的大投入期待的品牌宣傳效果,卻遠遠比不上線上推廣。

可是真到了重陽節,看着老人們欣喜得就跟小孩一樣,溫世凱開始認同父親的觀點,“不能将殡葬行業過分商業化。”

改變的還有看待世界的角度。

四川葬禮的由來(成都殡葬江湖中的父與子)8

一次淩晨兩點,公司的白事顧問去一個去世的孩子家中。開門的是孩子奶奶,她走出家門,推開旁邊半和的樓道門,昏暗的燈光下,幾張凳子胡亂拼湊成了一張小床,凳子上鋪了一條薄毯,孩子小小的身體就躺在這張簡陋的小床上,他的眼睛緊閉着,已經沒有了呼吸。

“孩子怎麼睡在樓道裡?”白事顧問很驚詫。孩子的父母哭得上氣不接下氣,哽咽着說不出話來,奶奶則小聲地嘟囔道:“死在家裡多晦氣。”

後面聽孩子媽媽說起,晚上10點左右,孩子就已經快不行了,奶奶覺得孩子死在家裡不吉利、晦氣,就把孩子搬到樓道,在樓道裡躺了将近4個小時後,他最終帶着對這個世界的不舍閉上雙眼。

對此,溫世凱的情緒很複雜,他為男孩的離去悲傷,但隐隐也有一絲憤怒——為什麼現在對于死亡、殡葬,還是有這麼多的不理解和忌諱。

相比之下,溫萬福則豁達很多,年輕時候,他們去幫逝者穿壽衣,逝者的親人都不敢進屋,呆在旁邊的小屋子裡。“未知死焉知生?你對死後的東西不弄明白,那你這個生的意義在哪裡?”

盡量設身處地,又抽身事外,漸漸地,公司同事說,溫世凱變了,他身上有了一種對殡葬敬畏的力量。他認同那些對待逝者,堅持生前盡孝,身後事簡單操辦的觀念,但是也會在面對依然秉持的傳統思想,希望“風光大葬”的委托人時,耐心解釋和宣傳“綠色殡葬”的觀念。

又是一年清明,今年,成都市禁止焚燒和燃放冥币、香燭、煙花鞭炮等喪葬用品行為。在溫世凱看來,這是一個訊号,傳統殡葬行業已經到了必須改變的時候。他一直希望,能夠将殡葬行業的各個闆塊标準化,沒有标準化,從市場角度來講很難進行落地推廣。同時,他也相信,就互聯網殡葬平台而言,一個項目的死亡不能代表整個行業不值得期待,“2020年可能行業會發生一個轉折,現階段需要等待和觀察。”

這個入行不算久的殡葬人心裡很清楚,從此以後,家裡那個敬畏生死的背影旁,會多出一個年輕的身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ihxdsb,3386405712】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