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石家莊井陉縣秦皇古道

石家莊井陉縣秦皇古道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05 01:19:58

石家莊井陉縣秦皇古道(文化石家莊古道越千年)1

井陉,是太行八陉中的第五陉。這裡是扼守太行之咽喉,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這裡,仍然保留着一條擁有兩千多年曆史的古代交通要道。它就是穿過太行腹地,被譽為“冀晉通衢”的井陉古驿道。井陉古驿道對研究中國古代政治、經濟、交通、軍事、郵政都有非常重要的價值,2006年被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石家莊井陉縣秦皇古道(文化石家莊古道越千年)2

圖為位于井陉縣的秦皇古驿道遺址。

來到井陉古驿道,沿石路步行而上,關山環立,山勢崔嵬,在山脊的兩側山崖之中,一座雄關扼守驿道要沖,讓人不由得贊歎古人為開辟這險峻驿路,“地崩山摧壯士死”的堅毅。驿道就地取材,挖掘嶺石為基礎,在基礎上建立關口和券洞,券洞下是現存最古老的一段驿道遺迹,兩條深深嵌入石路寸許的車轍,記錄着“華夏一統”,車同軌、書同文的滄桑曆史,為研究古代車輛寬度提供了佐證。

井陉關又稱井陉口,東起土門關,西至山西固關,中間通關而過的古道,就是穿越太行山、連通山西與河北兩省的井陉古驿道,也被人們稱為秦皇古道。顧名思義,井陉古驿道因秦始皇而聞名,但它的曆史比秦始皇的霸業更為久遠。

“陉”原指山脈中斷之處,井陉作為太行山上重要的隘口,古驿道的曆史至少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代,就已是燕趙與秦晉之間的要道。到戰國初期,井陉就已經成為當時趙國的戰略要地。成書于戰國末期的《呂氏春秋》記載,“天下九塞,井陉其一”。秦始皇橫掃六國,派大将王翦出兵滅趙,就是由古道先攻占井陉口,從太行山高屋建瓴,順勢而下一舉滅趙。

中國曆史上第一個大一統封建王朝——秦朝建立後,秦始皇修築了以都城鹹陽為中心,連接全國的秦馳道,井陉古驿道從此成為秦馳道連接關中與華北平原的主幹道,可以說是留存至今的最早的國道。司馬遷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最後一次東巡途中病死沙丘(今河北廣宗縣以北),靈車就是經井陉古道北上,繞道九原(今内蒙古包頭)返回的鹹陽。

在曆史上,驿道的石路被車輪日複一日碾軋,車轍越來越深,久之車輛就會因為輪子陷得太深而“托底”。曆代工匠們要不斷維護道路,鏟平車轍旁日漸凸出的石面,所以驿路的路面在兩千年裡越鏟越低,券洞越來越高。仔細觀察券洞兩側石壁鑿痕,就會發現下部上部差異明顯,就是路面變低後,下面的石壁才露出地面,由後人重新修整的痕迹與原來上部的鑿痕也有了不同。通俗地說,兩千年前的井陉古驿道,比我們現在看到的驿道遺迹的坡度更陡。

從先秦到近代,曆史有記載發生在井陉古驿道附近的戰事就多達17次。其中最為人熟知的,是公元前204年,楚漢戰争中韓信率漢軍東出井陉口,在綿蔓河(今綿河)畔布陣置死地而後生,大破趙軍的“背水之戰”。

漢代以後,井陉古驿道線路也發生變遷,逐漸發展出了北線與南線兩條線路,其中南線在明清兩朝商旅往來不絕,直到正太鐵路竣工後才逐漸荒廢,北線從土門關西至山西固關,經考證基本符合秦朝時古驿道。沿着古道下山的半山腰,有一座建于清嘉慶年間、面寬三間的石屋,正中匾額“立鄙守路”四字厚重古樸。這是為往來井陉的驿卒提供換乘、住宿等的官辦驿舍,也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古車站,被譽為見證中國古代郵政史的活化石。

如今驿路尚存,烽煙已熄,兩千年風雨如斯,驿路無言,卻早已被車馬勒下了曆史的痕迹,如史詩般向人們講述曾經的雄關漫道、鐵馬冰河。

記者│劉真

攝影│張曉峰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