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端午節,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吃粽子”或者“賽龍舟”。但其實,在端午節除了這些傳統習俗之外,還包含着極其珍貴的公共衛生防疫觀念。沐蘭湯、噴雄黃,避免“五毒”侵擾,都反映了古人對疾病的超強預防意識。可以說,端午節還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公共衛生防疫節”。
端午“驅毒”習俗形成早于屈原所處年代
根據現有文史資料,端午習俗的形成遠早于勾踐、伍子胥、屈原等所處的年代,其原始文化含義應該是古人遣災祛邪驅疫的風俗儀式,是一種民俗層面上的“公共衛生”活動。
人們之所以如此重視這些活動,和端午時節的特點密不可分。這個時節,天氣逐漸變熱,多雨潮濕,人易生病,再加上蛇蟲繁殖,易咬傷人。曾有民謠說道:“端午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甯。”意思就是從端午起,“五毒”開始滋生,擾得人不安甯。這裡提到的“五毒”,就是古時在人們看來有毒害的五種動物:蛇、蠍、蜈蚣、壁虎、蟾蜍。為了避免毒蟲侵擾,人們想盡辦法,因此在民間形成了種種“驅毒”風俗。
賽龍舟也是一種“禳災”的儀式
那麼,人們是怎麼做的呢?
驅穢氣:通常,人們會在屋角及各陰暗處灑石灰、噴雄黃酒、燃藥煙,以滅“五毒”,驅穢氣。
貼五毒圖:同時,還要在屋中貼上五毒圖,尤其會在兒童的鞋子、衣服、肚兜上,繡上五毒圖案。
賽龍舟“禳災”:可能很多人不知道,賽龍舟其實也是一種“禳災”的儀式,它原本被當做“遣災送瘟舟”,寄托着人們對吉祥健康的祈願。
除此以外,還有采藥、挂艾草、沐蘭湯等等風俗活動。
端午:中國最早的“醫藥保健節”
民俗專家表示,從這些風俗來看,端午節堪稱是中國最早的“醫藥保健節”,也可以算是我國最早的公共衛生節日。古老的風俗流傳至今有了很多變化,但不變的永遠都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