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汽車

 > 蔚來es8刹車距離

蔚來es8刹車距離

汽車 更新时间:2024-07-02 22:29:24

近段時間,多個地區都出現強降雨的天氣,而在這樣的天氣下,也是比較容易發生交通事故的時期。除了在道路上因為視線、地面積水等原因會造成事故之外,其實很多人也忽略了下雨天氣進入地下車庫的危險性。如今很多地下車庫都采用了環氧地坪,這種材質地面,在沒有水的情況下,能夠起到不錯防滑效果,但是一旦遇到水,幾乎是等同于冰面,車越重越難刹停。

在近日,一蔚來ES8車主在論壇上發文爆料,其稱雨天駕駛ES8在園區停車時遭遇“刹車失靈”。

蔚來es8刹車距離(是車主不會開車)1

據車主介紹,雨天進入公園内部道路準備停車,發現刹車完全踩不下去了,因為短暫性“刹車失靈”,隻能順勢找了個牆側撞停,當時車速21碼左右,撞牆後全車氣囊彈出,手臂被氣囊灼傷。而該園區地庫所采用的便是環氧地坪。

那麼有人會問了,這個時候汽車的ABS,ASR防滑系統起不到作用嗎?ABS防抱死以及ASR防滑系統不是可以抑制到打滑的情況嗎?

蔚來es8刹車距離(是車主不會開車)2

如今,幾乎市面上在售的車型都配備了ESP車身穩定系統,而ESP便是ABS防抱死、ASR驅動輪防滑系統、TCS牽引力控制系統、VDC車輛動态控制系統等車輛安全主動控制系統的最高形式,也可以說這些安全系統的一個簡要總稱。對于在日常駕駛中,ESP能夠對車輛的一些極限動态進行一個修正,保證車輛正常運動軌迹以及不會出現完全失控的情況。

ESP的工作的原理是通過車輛上安裝的傳感器,監測車輛的行駛情況,以車輛行駛的速度以及車輪的轉速來判斷車輛是否處于失控的狀态,與車輛的制動系統相互配合,制動系統就會幹預車輪的行駛,幫助駕駛員恢複對車輛的控制。

蔚來es8刹車距離(是車主不會開車)3

那麼這是相對于在正常道路上行駛的情況,在正常的道路上,出現急刹、打滑或者轉向不足的情況下,ESP都會介入工作,對車輛縱向和橫向穩定性進行控制,保證車輛按照駕駛員的意識行駛。

一般情況下車輛出現打滑的情況有幾種:

1、因為急刹,慣性速度與車輛的作用力相抗衡,出現打滑

2、因為路面積水,結冰出現打滑

3、因為泥濘路面,輪胎附着力低,出現打滑

4、故意而為之的打滑,也就是所謂的漂移

蔚來es8刹車距離(是車主不會開車)4

根據開篇所說的情況下,采用環氧地坪的地庫,在遇上水之後其表面會比較滑,而如果積水稍微多一些,如果冰面一般。那麼這便是打滑情況中的第二種類型,而這個時候出現打滑,ESP偵測到打滑,就會降低發動機輸出甚至制動,防止踩死刹車,從而保證輪胎不會出現抱死的情況,駕駛者便會發現刹車頂腳,或者時彈腳的情況。

但同時,也會在一定的程度上保證車輛的正常動态,在速度可控的範圍下,駕駛者是可以通過操作來規避事故的發生。

蔚來es8刹車距離(是車主不會開車)5

不過,這種理解是在于燃油車,而部分的純電車會出現另外一種情況,基于純電車有動能回收的緣故,目前純電車的動能回收分為幾種:

1、滑行能量回收,完全松開電門踏闆便工作

2、踩下制動踏闆,動能回收才會工作

電動車的動能回收的原理是電制動,通過電機的反向扭矩,産生能量回收,發電,從關系層面來說與刹車系統是不會構成沖突的情況。但是在采用第二種的動能回收機制的情況下,因為兩者都存在一個對車輛産生制動力的情況,目前來說沒有一個很好的辦法解決和底盤刹車力配合的問題。

蔚來es8刹車距離(是車主不會開車)6

在車輛出現打滑的情況下,ESP是必然會介入,而ESP的原理是對輸出的動力以及制動力産生對應的影響,來保證車輛的正常行駛動态。那麼在這種情況下,ESP會變成最高優先級,“鏟除”任何其他外部力量介入,包括動能回收産生的制動力,也就是強制關閉動能回收。

蔚來es8刹車距離(是車主不會開車)7

而基于這兩種因素,在日常駕駛中,因為動能回收以及踩了刹車兩種制動力加在一起,在同等的速度下,純電車比燃油車的制動效果會顯得稍微明顯一些,駕駛者踩刹車的力度要比燃油車更輕。在打滑時,ESP介入對制動産生影響,此時因為突發情況,駕駛者的第一反應踩深刹車降低速度,導緻一種錯覺出現,刹車力度降低。而刹車無法踩下去,便是ESP已經介入的緣故。因此,實際上車輛其實并沒有出現制動系統方面的問題。

結語:雖然近期有很多純電車在地庫發生事故,其實并不是代表純電車在這方面有問題,這是因為目前純電車都被套上了放大鏡罷了,因為環氧地坪 水而出現打滑情況下,燃油車也會出現事故,并且事例還不少。因此,在下雨天氣,降低行駛速度才是保證安全的根本,而在環氧地坪更是要把速度降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汽車资讯推荐

热门汽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