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新民市鄉村振興戰略?新華社沈陽7月3日電題:遼甯北鎮農民建大市場激活一方産業,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沈陽新民市鄉村振興戰略?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新華社沈陽7月3日電題:遼甯北鎮農民建大市場激活一方産業
胡麗敏、屈連志
連日來,嶽聰的手機格外忙碌,不是接聽客戶的電話,就是他打電話了解各大市場的銷售情況。别看他忙得不可開交,可臉上卻一直挂着笑,精氣神十足。
嶽聰是遼甯省北鎮市中安鎮窟窿台村村民,疫情過後北鎮市窟窿台蔬菜批發市場複市,讓他的幾十畝大棚蔬菜終于有了銷路。
窟窿台蔬菜批發市場始建于1991年,是一座鎮辦産地型專業批發市場,也是東北最大的産地型蔬菜批發市場。提及市場的發展曆程,窟窿台蔬菜批發市場第一任經紀人宋玉岩感觸頗深。1983年,窟窿台村就有人開始在自家房前屋後扣大棚,主要以黃瓜為主。那時生産出來的黃瓜主要銷往周邊村屯。
随着扣棚戶數的增多,黃瓜銷路成了問題。當時剛剛從部隊複員回來的宋玉岩非常着急,這麼多黃瓜,光靠附近村屯無論如何也銷售不出去。正在他一籌莫展之時,偶然發現公路上有一輛大貨車,裝着滿滿一大車黃瓜。宋玉岩立即與另一名村民騎上摩托車去追趕大貨車。經過反複解釋,終于打聽到對方是從山東收購的黃瓜,要去哈爾濱銷售。宋玉岩告訴貨車司機,窟窿台村就有足夠的大棚黃瓜,從這裡運往哈爾濱可以節省很多路費。宋玉岩帶着貨車司機到村裡轉了一圈,讓他親眼看看這裡的黃瓜。貨車司機非常高興,他們相互留下了聯系方式。
沒過幾天,那名貨車司機回來了,還帶來一位朋友來窟窿台村收購黃瓜。滿滿兩大車黃瓜拉走了,宋玉岩也看到了新商機,他聯合兩個朋友一起,開辦起全鎮第一家蔬菜貨棧。黃瓜有了銷路,老百姓開始放心大膽地擴大扣棚規模,黃瓜種植面積越來越大,外地客商也開始源源不斷。每到黃瓜成熟季節,大貨車一輛接着一輛,排滿公路。
宋玉岩覺得這種銷售方式一方面影響交通,另一方面輻射面有限,無法形成規模。他開始向鎮裡和縣裡反映情況,很快,縣裡同意建設蔬菜批發市場。1991年,占地面積400畝的窟窿台蔬菜批發市場正式建成。先後被商務部評為“雙百市場工程農貿市場”、農業農村部評為“定點市場”等。
市場牽基地、基地帶農戶、農戶連市場,這種環型産業鍊模式促進了棚菜産業發展,帶動了周邊縣市、鄉鎮開始建設無公害蔬菜生産基地。
村民張超屬于這裡的第三代扣棚人,從他爺爺那輩在自家房前屋後小打小鬧扣棚,到他這一代在田地裡扣幾十畝大棚,每年僅支付勞動力工資就達30萬元,張家依靠發展棚菜緻富有了質的飛躍。如今,從播種到田間管理,再到采收運輸,全部雇用打工的勞動力操作,張超隻需掌控好市場行情即可,成了名副其實的“老闆型”農民。
就讀于沈陽農業大學的王海寬畢業後放棄在城裡的工作機會,返回家鄉創業。他依托窟窿台蔬菜批發市場開起了貨棧,實現了自己創業的夢想,成了遠近聞名的新一代有知識、有遠見的新型經紀人。像他這樣大學畢業後學有所成回鄉當新型農民的年輕人還有不少,他們把青春和熱血播撒到家鄉這片熱土上,為家鄉的鄉村振興貢獻了力量,而家鄉的大市場,也成了他們創業夢開啟的地方。
目前,窟窿台蔬菜批發市場常駐客商達3000餘人,有近8000餘名新型農民活躍在市場和田間地頭,日均蔬菜交易車輛700多台,日均交易人數5萬餘人,交易品種包括各種類辣椒、茄子、豆角以及韭菜、西紅柿、黃瓜等20多種蔬菜,年交易量12億斤,年成交額18億元,實現了春菜北銷和秋菜南銷的大流通格局,銷售輻射全國各地300多個大中城市,年交易量占東北三省市場份額的30%以上,是影響全國的蔬菜集散中心、價格形成中心及信息傳播中心。部分蔬菜還通過珲春、綏芬河、滿洲裡等邊貿城市,遠銷朝鮮、日本、俄羅斯等國家。今年疫情期間,窟窿台蔬菜批發市場僅用11天時間就完成了1100餘噸蔬菜的采收調運,馳援吉林和上海,為疫情期間保供做出了積極貢獻。(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