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1983年,《紅樓夢》在全國範圍内選拔演員。
在陳曉旭未來丈夫畢彥君的鼓勵下,她給導演王扶林寄去了一封自薦信,堅定要演林黛玉。
沒想到,這封信會改變陳曉旭一生的命運。
那時候,全國有上萬個姑娘都想演林黛玉,唯獨陳曉旭脫穎而出。
對于這個結果,陳曉旭形容為:“因果緣分,如果追溯到前世,說不定我們就是一個人呢。”
誠然,陳曉旭是落入凡間的林妹妹。
1965年,陳曉旭還在母親肚子裡的時候,母親就做了一個夢,夢見有個白胡子老爺爺對她說:“你若生了個女兒,得起名叫做“棻”。”
棻寓意為有香氣的草木,而林妹妹的前身恰好是一株绛珠仙草。
不過,父親不喜歡這個生僻字,偏偏選了“曉旭”二字,希望女兒如清晨的太陽一樣溫柔燦爛。
可陳曉旭注定要讓望女成鳳的父母失望了。
這個小姑娘膽怯又固執,直到6歲都不敢在人前大聲說話。
父親一氣之下就把她帶到人群裡,讓她高聲念十遍:“下定決心,不怕犧牲!”
父親一遍遍命令她大聲一點,但陳曉旭的聲音還是如螞蟻一般。
被父親逼急了,她也隻是默默流下淚兩行。
這樣的性子,讓陳曉旭很難合群。
她總是一個人靜靜地呆着,要麼看書,要麼寫字,要麼看庭前的花開花落。
陳曉旭的父親是鞍山京劇團的導演,若能女承父業,自然是極好的安排。
可是陳曉旭偏偏不愛京劇,非要去跳芭蕾舞。
陳曉旭跳舞很賣力,12歲的時候就可以做白毛女倒踢紫金冠的高難度動作。
等舞蹈學校到鞍山招生時,陳曉旭興沖沖地報名了,并且順利通過芭蕾舞的所有考核。
但是在政審的時候,老師卻給陳曉旭潑了一盆冷水:“這是一個資本主義的苗子。”
原來,德高望重的父親已經被打成“反動藝術權威”,成了整個陳家的災難。
那是陳曉旭第一次聽見夢碎的聲音。
芭蕾這條路走不通了,陳曉旭隻能另覓出路。
02
放棄芭蕾後,陳曉旭把内心的惆怅都寄托在書本上。
從雨果的《悲慘的世界》到洛蒂·勃朗特的《簡·愛》她都愛不釋手。
對曹雪芹的《紅樓夢》,陳曉旭更是迷戀到了極點。
雖然隻有十幾歲的年齡,陳曉旭卻能理解和感受林黛玉的命運。
更多的時候,她覺得自己就是林黛玉。
林黛玉詠柳絮:“粉堕百花洲,香殘燕子樓。一團團、逐對成球。”
陳曉旭也寫了一首《我是一朵柳絮》:“我是一朵柳絮,長大在美麗的春天裡;因為父母過早地将我遺棄,我便和春風結成了知己。”
那時候的陳曉旭,滿紙悲天憫人的憂愁,在冥冥之中為她日後出演林黛玉埋下了種子。
那是1979年,陳曉旭一邊醉心詩詞歌賦,一邊被鞍山雜技團錄用了。
在雜技團,陳曉旭每天拼命練功,還擔任起了報幕員。
不久後,她又轉到了鞍山話劇團。
在這裡,陳曉旭遇到了改變她一生的男人——畢彥君。
這一年,陳曉旭14歲,畢彥君24歲。
看着小師妹那楚楚動人的模樣,畢彥君心裡早已泛起了漣漪。
不過,陳曉旭年齡尚小,畢彥君隻能用哥哥的身份守護她。
在畢彥君的鼓勵下,陳曉旭開始演一些小角色。
兩年後,陳曉旭在電視劇《家風》中客串了一把,算是一隻腳踏進了演藝圈。
畢彥君很欣賞陳曉旭的演戲才華,但陳曉旭在這方面卻沒什麼野心。
1983年,《紅樓夢》劇組選角的消息傳到陳曉旭的耳朵裡,她第一反應是拒絕的。
畢彥君知道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他隻能用激将法對陳曉旭:“你那麼喜歡《紅樓夢》,那麼理解林黛玉,難道你就不敢去拼一次?”
不服輸的陳曉旭,慢吞吞吐出三個字:“當然敢!”
很快,陳曉旭就寫一封自薦信,還夾帶了那首《我是一朵柳絮》的小詩。
沒過多久,面試通知就來了。
03
當陳曉旭出現在導演王扶林面前時,在場的工作人員都懵了。
陳曉旭那弱柳扶風的身段,那幽怨的眼神,那溫柔軟弱的聲音,簡直是林黛玉的化身。
就這樣,陳曉旭順利進了紅樓夢劇組演員學習班。
那是1984年春夏期間,劇組為了還原原著,在北京市宣武區建立了大觀園。
同時,讓所有的演員精讀原著,分析角色,學習琴棋書畫。
學習結束後,才最終确定角色分配。
在學習班,所有人都很迷茫,大家都在嘗試各種角色,比如平兒試妙玉,秋彤試黛玉。
但是陳曉旭站在一邊,誰的角色她都不試,她隻想演林黛玉。
面對導演王扶林,陳曉旭也不斷強調:“我就是林黛玉。如果我演其他角色,觀衆會覺得林黛玉在演另外一個女孩的角色”
那時候,和陳曉旭競争林黛玉角色的還有兩個女演員。
這兩個演員身形外貌都有幾分林黛玉的味道,在演戲上還頗有經驗。
意識到危機的林黛玉,在試鏡那天,出了一個奇招。
她穿了一身淡藍色的連衣裙,眼角含淚,雙眉緊鎖,那悲情的文弱模樣,讓人恍惚間覺得仿佛林黛玉在世。
經過劇組的綜合考量,陳曉旭成了演林黛玉的最終人選。
這時候的陳曉旭,十分感激畢彥君發現了自己的潛在的素質。
在離開話劇團前,陳曉旭答應了畢彥君的告白。
郎情妾意,兩心相許,隻可惜還沒朝朝暮暮,就要分隔兩地。
這年9月,陳曉旭一頭紮進《紅樓夢》的劇組,而畢彥君也進了上海戲劇學院追逐表演夢。
此後3年,陳曉旭跟随劇組走遍全國10個省市的41個地區的219個景點,拍攝了上萬個鏡頭。
直到1987年上半年,這部劇才正式殺青。
陳曉旭回到鞍山,和已經出道的畢彥君領了結婚證,給這段來之不易的感情畫上了圓滿的句号。
當陳曉旭沉浸在新婚的甜蜜中時,人生中最大的彩蛋來了。
04
1987年5月,耗資700萬元的《紅樓夢》終于在央視上映。
很快,這股“紅樓風”就吹遍了大江南北。
無論有多少争議,這部劇都是中國電視史上的一座巅峰。
它的高度和深度,不是一般電視劇能企及的。
在現象級的讨論熱潮中,這群和《紅樓夢》結緣的演員們的命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對陳曉旭來說,更是一場過山車式的命運流轉。
在這之前,一百個人心中有一百個林黛玉,在這之後,陳曉旭定格了林黛玉的形象。
嬌花照水,一颦一笑,似一朵青雲剛出岫。
按常理來說,《紅樓夢》過後,應該是屬于陳曉旭的時代。
命運吊詭的是,除了一部《家春秋》,根本沒有劇本找上她。
在《家春秋》裡,陳曉旭飾演的是憂郁病态的梅表姐。
因為林黛玉的形象太過深入人心,全新的角色根本無法讓觀衆入戲。
陳曉旭怎麼也沒想到,《紅樓夢》為自己打開一扇窗,卻會為自己關上演藝事業的門。
在十字路口,迷茫的陳曉旭遠走他鄉,想要尋找一條出路。
三個月後,她失望而歸。
屋漏偏逢連夜雨。
結婚沒多久,陳曉旭和畢彥君的矛盾就變得格外尖銳。
陳曉旭沉浸在《紅樓夢》中,遲遲不願醒來。
她總是傷春悲秋,為一點小事挂懷,這些情緒她都憋在心裡。
久而久之,畢彥君走不進她的心裡了。
而當時的畢彥君剛從上海戲劇學院畢業,想嘗試當導演,卻撞得頭破血流。
漸漸地,陳曉旭發現,畢彥君不再是自己仰望的師兄了。
當愛情的濾鏡破碎,兩個人落實在柴米油鹽中時,一方不包容,一方太疲憊,最終隻能分道揚镳。
孤苦伶仃的陳曉旭,獨自漂流在北京,迎接着上帝賜予她的磨難和驚喜。
05
1988年,陳曉旭在北京四處尋找機會。
憑借“林黛玉”的标簽,機會也不是沒有的。
台灣電視台曾邀請她去當主持人,美國加州大學也給她寄來了錄取通知書。
陳曉旭一一嘗試,可沒有一件事是合她心意的。
走了一大圈,最後還是回到原地。
沒有穩定的收入,陳曉旭在北京的日子不好過。
拖着行李搬家的場景,一幕幕重演,沖擊着陳曉旭驕傲的自尊心。
為了解決北京戶口問題,陳曉旭也是愁白了頭。
1989年,在著名歌唱家馬國光的推薦下,陳曉旭參了軍,成了北京軍區戰友文工團的一個普通演員。
軍隊的嚴謹和純粹,很符合陳曉旭的氣質。
所有人都以為,陳曉旭會在軍隊過着平凡而寂靜的日子。
可是老天爺偏偏還要讓她的人生泛起幾個波瀾。
1991年,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的學生郝彤,正在為畢業作品發愁。
當時在電影學院深造的青年導演高強,打算拍攝年代劇《黑葡萄》,找到郝彤當攝影師。
萬事俱備過後,還差一個女演員。
郝彤靈機一動,就找到陳曉旭。多年沒拍戲的陳曉旭,以高冷姿态拒絕了。
但郝彤死纏爛打,才讓陳曉旭松了口。
劇組經費緊張,高強和郝彤隻能吃最便宜的盒飯。
陳曉旭看着格外心疼,拍攝完成後,郝彤湊了幾千塊錢給陳曉旭當片酬,陳曉旭深知郝彤不易,就隻收下了一千元。
這個舉動,一下子就擊中了郝彤的内心。
原來,冰冷的林妹妹也有如此古道熱腸的一面。
最後,這部電視劇沒能激起多少水花,而陳曉旭和郝彤卻走到一起了。
和愛情一同到來的是事業的轉機。
06
這一年,長城廣告公司要對外承包,在朋友的牽線下,陳曉旭拉着郝彤準備談下這個業務。
對廣告業一無所知的陳曉旭,心裡沒底,但還是硬着頭皮去了長城廣告公司。
結果,公司負責人一看是“林黛玉”,二話不說就把業務簽給了她。
就這樣,陳曉旭走上了廣告創業之路。
沒有資金,沒有人脈,沒有經驗,一切都得從0開始。
陳曉旭在酒店租了一間一天100塊的房間,招了幾個大學生,就開始埋頭幹了起來。
眼看就要彈盡糧絕了,吉林一家藥廠聽說陳曉旭在做廣告,便給了她一筆業務,20多萬的代理費,公司能拿3萬塊的提成。
這3萬塊幫陳曉旭度過了第一個難關。
陳曉旭是個執着的人,認定一件事就一定會做到最好。
在廣告行業的風口上,陳曉旭很快就扭虧為盈,賺到了人生中第一桶金。
1992年,陳曉旭在北京買了一套大房子,把父母和妹妹都接了過來,實現了她多年來的團圓夢。
同時,她和郝彤也走進了婚姻殿堂,過上了共同打拼的日子。
到了1996年,陳曉旭已經成為業界的廣告名人。
這一年,29歲的陳曉旭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北京世邦廣告有限公司。
因為良好的口碑,陳曉旭赢得了中國最大的名酒企業五糧液集團的青睐。
當時,那句陳曉旭原創的“名門之秀,五糧春”的廣告詞,在電視上反複播放,幫五糧液實現了質的飛躍。
事業步步高升的同時,陳曉旭卻面臨新的困擾。
07
那幾年,陳曉旭每日忙于工作,得到了許多金錢名利,可是她卻不快樂。
沒有時間生活,沒有時間陪伴家人,風光背後隻有焦慮和煩躁。
在輪軸轉的日子裡,她和郝彤的感情也出現了危機。
生活和事業的交織,讓兩個人的摩擦與日俱增。
不過,這一次,陳曉旭沒有用離婚解決問題,她渴望尋求一個清淨仁愛的世界。
自此,陳曉旭踏上了虔誠的學佛之路。
在佛法的指引下,陳曉旭的人生目标不再是世俗的圓滿,而是做更多的有關智慧、道德、教育的公益事業。
誠然,陳曉旭是這麼做的。
2001年,陳曉旭投資拍攝了隻有4集的佛教題材電視劇《了凡四訓》。
學習佛法之外,陳曉旭也沒忽略自己的本職工作。
2004年,在“中國廣告風雲榜”評比中,陳曉旭被評為“中國30位傑出女性廣告人”。
眼看着一切都趨于圓滿,陳曉旭的内心也越來越平和。
可是老天爺卻和陳曉旭開了一個巨大的玩笑。
08
2006年,陳曉旭的右胸和右腿不舒服,到醫院一檢查,居然查出了乳腺癌晚期。
要想保住性命,必須馬上接受手術。
家裡人心急如焚,但陳曉旭卻拒絕手術,她不想手術把自己的身體弄得七零八落。
2007年春節過後,“黛玉出家”的消息引爆了全國。
大家都想不通,陳曉旭已經身家上億,為何會走到這一步。
在媒體的發酵下,各種揣測聲音不絕于耳:從患癌抑郁到經濟危機到婚姻變數……
更讓人難以置信的是,陳曉旭和郝彤離了婚,而郝彤緊随其後出了家。
還沒等所有的真相水落石出,這年5月,陳曉旭去了天堂。
陳父為了緬懷女兒,在陳曉旭的墓碑前面立了一尊漢白玉林黛玉雕像。
馮其庸親自題詞:
碧海沉沉一彗星,長天劃過半空明。
為君留得形音在,多謝绛珠一片情。
陳曉旭短短41年的人生,給世人留下太多的遺憾和不解。
但我更願意相信,陳曉旭是落入凡間的精靈,她在俗世中得不到快樂,就又飛回天上去了。
她離去的方式如此決絕,卻又如此孤勇。
從她走進林黛玉的那一刻,她的滿腹才華就随着落花一同埋葬了。
這個世界給了她驚鴻一瞥的機會,卻接不住她的滿腔惆怅,也無法給予她心靈自由的淨土。
她走了,去了另一個極樂世界,遠離紅塵喧嚣,何嘗不是最好的歸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