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有句俗語說:“蛇吃黃鳝是找死!”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蛇一直都是一種讓人害怕的生物,這種讓處于食物鍊頂端的人都害怕的動物,會害怕美味的黃鳝嗎?有人見過蛇吞黃鳝,也有人見過黃鳝吃蛇,那它們到底誰怕誰呢?
談到蛇,大部分人肯定都是渾身一顫,即便是沒真正見過的,在看電視或者紀錄片的時候也會感到害怕,頗有一種“談虎色變”的意味。而對于黃鳝,吃過的人知道它的美味,沒吃過的人也不會覺得它恐怖。
過了冬天,春分節氣以後,農民就開始準備春耕了。在氣溫回升相對較快的南方,農民種的莊稼大多數都是水稻,在栽水稻之前,農民要提前翻耕農田來保證田地的松軟,這個時候就會翻到各種小魚小蝦,泥鳅和黃鳝也很常見,如果運氣好、翻到許多黃鳝的話,當天的晚飯就可以加餐了。
黃鳝和蛇長得很像,論品種的話它屬于魚類,所以黃鳝也稱為鳝魚。作為一種魚類,黃鳝的栖息環境十分濕潤,它們喜歡生活在稻田、小河、小溪、池塘、湖泊這些淤泥質水底層,并且在這些地方建自己的洞穴。雖然它們的洞穴在水下,但是當水裡含氧量不足的時候,黃鳝就會将頭伸出水面來補充氧氣,因此,為了方便,黃鳝的洞穴大多都建在淺水區的淤泥裡。
大多數人對黃鳝的認知僅僅停留在味道不錯,但其實黃鳝是食肉性動物,在捕食各種小魚小蝦的時候,可謂是“快、準、狠”。而且黃鳝雖然不輕易攻擊人,但是人們一旦侵犯到它們的“封地”,或是讓黃鳝感到了威脅,它就會狠狠地咬住你。除非把它們放在水裡,讓它們感受到安全感,否則黃鳝絕對不會松口。可見黃鳝的性子是十分兇猛的,它們完全有能力吃掉蛇。
為什麼會說“蛇吃黃鳝是找死”呢?黃鳝雖然外形和蛇長得非常相似,但是黃鳝沒有鱗片,而且皮膚像泥鳅一樣,會分泌一層光滑的黏液,這層黏液不僅能夠防止細菌的侵害以及微生物的寄生,還能增強黃鳝在水下的行動能力,在遇到危險時幫助黃鳝躲避捕食者。
蛇的種類可以按照有毒和沒毒來進行分類,毒蛇在抓到獵物後會用牙齒咬住獵物,将牙齒裡的毒液注入獵物體内,等待獵物在毒液的侵蝕下慢慢死亡後再開始進食。
而無毒蛇捕食時會用自己的身體卷起獵物,通過不斷地裹緊自己的身體,讓被裹在身體中間的獵物因窒息而死。對于黃鳝這種喜水且皮膚光滑有黏液的生物來說,想要絞死黃鳝是非常難的。
無毒的旱蛇基本上不會将其納入食物的名單裡,因而能夠吃到黃鳝的蛇大多是有毒的毒蛇,而喜歡生活在水裡的毒蛇,無非就是金環蛇和銀環蛇了。這兩種毒蛇的主要食物來源就是水裡的各種雜魚、泥鳅、蛙類和黃鳝。
它們在将黃鳝控制住後,會快速将毒液注入黃鳝體内,讓其喪失活動能力,在黃鳝剛死後立即将其整個吞掉。為什麼蛇在黃鳝死後必須要立即将其吞掉呢?是因為黃鳝的身體結構十分特殊。一般來說,動物在死去後的一段時間内屍體都是呈軟弱無力的狀态,要經過一定的時間才會變得僵硬。但是黃鳝不同,它們在死後沒過多久,身體就會變得像鋼絲一樣堅硬。因此,蛇在捕捉到黃鳝後,無論是将其毒死還是絞死,都必須在黃鳝才死後就立馬将其吞進肚子,以免黃鳝變得硬邦邦的,既不好下口,也無法消化,忙活一陣很可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這也是為什麼蛇在大多數時候不會選擇将黃鳝當作食物的原因之一。在食物豐腴的時候,蛇不會主動去吃黃鳝,無論是善水的毒蛇,還是無毒的旱蛇,黃鳝都是很難捕食它們的,渾身無鱗片的黃鳝在水中的速度十分快,且身體的黏液也可以幫助其躲避蛇的追趕與絞殺。
當然,在食物相對匮乏的時候,蛇也會對黃鳝下手,但是會專門找一些體型小的下手,因為蛇和黃鳝體型相似,如果黃鳝體格較大,蛇捕食的成功率大大下降,而且相同體格的黃鳝力氣要比蛇大很多,厮殺到最後指不一定是誰吃誰。即使捕食成功後,蛇在吞噬過程中也不一定能夠将黃鳝完全消化,因為蛇雖然能夠吞下比自己體型大很多的生物,也有着很強的消化能力,胃裡的胃酸完全可以将黃鳝連帶骨頭一起消化掉。
但是如果大黃鳝死後身體迅速僵硬,即便蛇的消化能力再強,也有可能在吞下黃鳝後無法消化,那麼蛇就有可能窒息而死。
事實上,蛇和黃鳝并不存在天然的競争關系,兩者之間也不是所謂的“天敵”,在“适者生存”的大自然中,無論是蛇,還是黃鳝,對于食肉性的它們來說隻有可以吃和不可以吃。對于蛇來說,通過自己長期的捕獵實踐經驗證明,黃鳝是一種無論是捕還是食都十分麻煩的食物,可以吃,但是在有其他食物來源的情況下,是不會去動黃鳝的。而對于黃鳝來說,食物分大小,體格比自己小的都可以吃,因而黃鳝在遇到比自己體格小的蛇時,也會進行捕食。
總的來說,“蛇吃黃鳝是找死”是誇張的說法,但是另一句俗語“蛇吃黃鳝比長短”倒是比較合理——蛇并不害怕黃鳝,隻是因為黃鳝吃起來太麻煩,所以很少捕食它們。兩者也并不是天敵,無非是遵循了動物世界“适者生存”的法則,“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彼此在捕食對方時都會掂量二三,這種關系類似于棕熊和東北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