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絕對不能接受把北極基地拱手讓給另一個競争者。——羅伯特·皮爾裡
自古以來,人們心中一直有着這樣的好奇與困惑:如果一直向北,我們将會抵達哪裡?
在中國古代故事裡,“大禹治水迷而失途,一直向北誤入終北之國。”那是寸草不生的荒蕪之地,沒有鳥獸蟲魚,這是中華文明對極北之地最早的想象。
在西方希臘傳說中,人們認為地球的最北盡頭,位于大熊座星空下。希臘人還以大熊之國來命名這片極北的神話之地。
帶着本能的好奇和欲望,人類曾一次又一次地向着這片白色的荒原邁進,在尋找答案的路上,發現真相。
112年前的今天,是一個值得被銘記的日子。
1909年4月6日,美國探險家羅伯特·皮爾裡成為人類史上第一個抵達北極點的人。
曆經36天的艱辛跋涉,他終于抵達了許多探險家夢寐以求的地球之巅,獲得了至高無上的榮光。
△羅伯特·皮爾裡 (1856年-1920年),美國海軍中校、探險家 。圖源:國家地理雜志
他凍傷并切掉了8個腳趾,以極強的韌性在53歲高齡時到達了北極點。這一時刻,也被《時代》周刊評為是人類史上最偉大的探險之一。
在羅伯特·皮爾裡成名前,北極作為一塊尚未标記在地圖上的神秘區域,令無數探險家着迷,他們在風起雲湧的北冰洋上,書寫自己的人生篇章,将北極的面貌一點一點地呈現給世人,譜寫了19世紀末迷人又驚險的北極畫卷。
北極點,是人生可抵達的地理極點,亦是人生旅途中無數個“極點”旅程的全新起點。
△英國探險家約翰·富蘭克林( 1786年4月15日-1847年6月11日)
約翰·富蘭克林、巴倫支、庫克、阿蒙森……這些在北極探險史上永遠有一席之地的探險家,不斷推進人類向北的步伐。
但是在皮爾裡之前,北極點依然無人能夠抵達。他決定以自己的實踐來證明,地球上任何地方人類都是可以到達的。
人的探險本能一直存在,幾乎與人類的曆史一樣久遠。大約公元1500年,随着航海技術的進步和歐洲人口的增加,歐洲探險者們開始走出他們熟悉的世界,向未知的地區展開探索。從哥倫布、麥哲倫、薩缪爾·德·尚普蘭,到詹姆斯·庫克、大衛·利文斯通,以他們為代表的歐洲人和傳承了他們精神的後輩們開始在全球尋找和開拓原住民的居住地。帶着“歐洲中心論”的驕傲,他們把這個時代稱為“探險紀”,這是屬于他們的時代。人類還從來沒有進行過如此遙遠的旅行,他們行進的速度快到可在短時間内在諸多地方重建家園。
到了19世紀,世界上可供人類居住的地方,即使沒有被歐洲人殖民,也已經被探索得差不多了。于是,到達高緯度的北極和遙遠的高山地區就成了西方人夢寐以求的願望。這些被冰雪覆蓋的地方成為新的探險目标,吸引着浪漫詩人、驚悚小說作家、尋求探險刺激的貴族,以及正在崛起的中産階級。英國人一直緻力于尋找一條從大西洋向西北方向通往太平洋的海上通道。
△ 狄更斯在《雙城記》的序言提到:《冰海深處》的主人公是被心愛的姑娘抛棄後,在北極探險為拯救情敵而犧牲的青年。
從狄更斯和凡爾納到愛倫·坡和柯南·道爾,這些著名作家都曾描述過這段漫長的曆史,他們無一例外地把北極地區安插在各自的故事情節中。北極則不可避免地被描述為“冰封地獄”,從好的方面來說,北極可以考驗人類是否強大;從差的方面來說,北極就是絕望、瘋狂和死亡之地。
登山者也許能夠在山上感受到靈魂的淨化,但是極地探險者在無盡的北極冰原上則極少感受到這些。
普利策曆史獎得主愛德華·拉森,通過艱苦的實地考察和查詢大量的資料文獻,将1909年前後的極地探險故事盡數收錄到《觸及巅峰》一書,為我們展現人類探險史上的高光時刻。
△愛德華·拉森 (左),《觸及巅峰》 ,湛廬文化·四川人民出版社
羅伯特·皮爾裡的北極探險征程曆時10年,經曆多次挑戰和多次失敗。
他曾總結前人失敗的經驗,提出了兩個新的觀點:一是比起夏天,冬天才是探險北極的好季節,沒有融化的浮冰,更便于以狗拉雪橇的方式前進;二是冬天北極的低溫是可以克服的,愛斯基摩人的生活方式就是在北極生存的最好方式。
為此,他深入愛斯基摩人部落,與當地人做朋友并深入了解他們的生活方式。
在後面的遠征中,皮爾裡不僅在居住方法、行進方式和衣服帽襪等方面都采用愛斯基摩人的辦法,而且還直接雇傭愛斯基摩人為他駕駛狗拉雪橇,并沿途建造冰房子。
1902年,羅伯特·皮爾裡開始向北極進發,這是他征服北極點的第一次嘗試,終因不能穿過冰凍的北冰洋而返回。
△皮爾裡為探測北極點做出的地圖
三年後,50歲的皮爾裡再踏征途,這次他做了周密的計劃,從裝備到物資安排都很詳細,并且自己設計了能夠穿過冰封海洋的船隻,最終到達了北緯87°06’,離北極點隻差273.58公裡。
雖然狗拉雪橇沒能使他到達北極點,但這次遠征刷新了人類向北前進的記錄。
接着,在1908年7月,皮爾裡乘坐“羅斯福号”輪船,發起了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向北極點的遠征。這次共有22個人,包括船長、醫生、秘書和一直追随他的黑人助手漢森等。
另外還有59個愛斯基摩人,帶了246條狗。一路上飛雪狂卷,冰山起伏,冰川裂縫,氣溫低至零下五六十度……
皮爾裡克服重重困難,途中分批遣返支援人員,在離北極點還有214公裡的地方,他帶着漢森和4個愛斯基摩人做最後的沖刺。
△1909年4月6日,皮爾裡一行人抵達北極點
1909年4月6日,他們終于抵達過去300多年無數探險家苦苦追尋的地标——北極點。至此,皮爾裡代表全人類踏上了地球之巅。
回顧整個北極探險史,人類征服北極點付出的代價相當昂貴,也無比慘痛,據不完全統計,光是在正式北極探險中獻身的人數就達508人。
△馬修·漢森曾多次參加羅伯特·皮爾裡領隊的北極圈探險,1909年他随團隊成為第一批到達北極點的人。圖源:新視界
北極的殘酷,沒有阻止探險家們前進的腳步,他們不僅讓全人類認識了北極,也證明了人類在挑戰大自然這件事上具有的無限可能。
人們對極點的熱愛,不僅僅因為那裡極緻純粹的風光讓人感歎大自然的力量,更因為極點是真正的世界盡頭,地理意義上地球之極,抵達地球極點,對我們的人生,同樣意義非凡。
參考資料:
愛德華·拉森《觸及巅峰》湛廬文化·四川人民出版社
紀錄片《北極探險記 Lost in the Arctic》
央視科教頻道《北極!北極!》
文 / 劉珊珊 ,審 / 袁立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