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節選2020年ADA關于糖化血紅蛋白檢測的的最新共識。
1968年,伊朗學者Ranbar等從糖尿病患者紅細胞中發現了異常的血紅蛋白。
後經證實,這種異常的血紅蛋白,是血紅蛋白和血中的糖類相結合的産物,并稱為“糖化血紅蛋白”。
由于血糖和血紅蛋白這種結合過程緩慢、持續而且不可逆,因而糖化血紅蛋白(HbA1c)的含量多少,取決于平均血糖濃度以及血糖與血紅蛋白的結合時間。
紅細胞的壽命約為100-130天,因此HbA1c能反映近3個月的平均血糖水平。
半對半錯。
HbA1c能反映2~3個月的血糖水平,從這一點來說,它可以反映長期血糖控制水平。
但是,它僅能反映血糖的平均水平。
HbA1c就好像股票中的“上證指數”;每個時間點的血糖就好像每一隻股票,不同時間點的血糖波動很大,既有“跌停糖”,也有“漲停糖”。
HbA1c隻能反映“總體股票”價格,但是不能反映“各隻股票”的走勢行情。
換而言之:HbA1c既不能反映糖友的低血糖風險,也不能反映糖友的血糖波動特征。
從這一點來說,HbA1c無法全面反映長期血糖控制水平。
半對半錯。
美國、歐洲、日本乃至WHO已經将HbA1c納入糖尿病的診斷标準。
一般以HbA1c≥6.5%(48mmol/mol)作為糖尿病的診斷标準之一。
目前在中國的不同醫院,檢驗HbA1c的規範化質控工作參差不齊,還沒有達到覆蓋全國範圍的HbA1c一緻性檢測标準。
因此我國目前并沒有把HbA1c納入糖尿病的診斷标準。
錯。
許多糖友在門診查完血糖,一臉懵懂:“醫生,我的HbA1c 9%,這是啥意思?”
“HbA1c是指平均血糖,那是不是說我最近三個月的平均血糖是9mmol/L?”
根據ADAG的數據,HbA1c與平均血糖水平應如下換算:
平均血糖(mmol/L)=【28.7×HbA1c(%)-46.7】÷18
因此,如果HbA1c為9%,平均血糖=(28.7×9-46.7)÷18=11.8mmol/L。
錯。
由于HbA1c反映的是長期血糖控制水平,因此與是否空腹沒有任何關系。
所以,HbA1c檢查無需空腹,無需特定時間,随時進行,非常方便。
同理,HbA1c的檢查也和其他臨時性的血糖波動及應激因素無關。
前一天晚上是否吃降糖藥,是否吃大餐都不影響第二天的HbA1c檢測結果。
錯。
部分因素會影響血紅蛋白的質與量,幹擾HbA1c的檢測結果。如:
1、引起HbA1c假性升高因素:
脾切除、再生障礙性貧血、維生素B12缺乏;
長期大劑量服用乙酰水楊酸鹽、慢性麻醉劑、羟基脲;
嗜酒。
2、引起HbA1c假性降低因素:
溶血性貧血、大量失血;
部分風濕性疾病及慢性肝髒疾病、終末期腎病;
長期大劑量服用維生素C或維生素E。
對存在以上情況的糖尿病友,應結合随機血糖、糖化白蛋白、1,5-脫水葡萄糖醇、FGM等綜合判斷患者的平均血糖水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