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200則? 成語故事:,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成語故事200則?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成語故事:
唐憲宗時,幽州節度使張弘靖,部下有兩個“從事”,一個叫韋雍,一個叫張宗厚。兩人仗勢欺人,橫行霸道,品性非常粗暴惡劣。他們常吃喝玩樂,直到深夜才散,還要讓侍衛人員大隊兵馬,前呼後擁地護送他們回家,燈籠火把照得滿街通亮,鬧得雞犬不甯。他們一不高興,就拿士兵和百姓當出氣筒,随意打罵,耀武揚威,無法無天。
有一次,他們喝醉了酒,又對士兵大罵起來:“如今天下太平無事,又不打仗,你們這些飯桶,有什麼屁用!能拉得兩石的弓,還不如識一‘丁’字……”這話明擺着是侮辱士兵,譏笑他們沒有文化,隻有些粗力氣,任人指揮打仗賣命,平時貌似什麼用處也沒有。士兵們聽了這些話,非常氣憤,背地議論紛紛,恨之入骨。
恰巧這時又發生了這樣一件事:張弘靖收到一筆犒賞士兵的經費,他從中貪污,并私分了一部分。士兵們知道後,都怒發沖冠,更加不能容忍,于是一起造反,把韋雍、張宗厚都殺了,還把張弘靖抓住,關了起來。此外,也把他的住處團團包圍。因為全體士兵和下級官吏齊心一緻,獲得了當地老百姓的全力支持,上級衙門和朝廷沒有辦法,隻好把張弘靖降職調走,這才息事甯人。
“目不識丁”這句成語,由此産生。由于“丁”字是很簡單、很容易認識的一個字,如果連“丁”字也不認識,當然是文化水平極低的了。所以,不識字的文盲,往往被稱為“目不識丁”,或“丁字不識”“不識丁字”“不識一丁”。
成語寓意:
目不識丁指眼睛不認識“丁”字,形容一個字也不認識。
唐朝高官張弘靖,出身名門,養尊處優,驕必生惡。張弘靖脾氣急躁,剛愎自用,還目中無人,收受賄賂而又膽大妄為,最終激起民憤,落得個被降職的下場。這從反面告訴我們,為人處事要正直剛正、虛懷若谷,這樣才能赢得他人的友誼,并獲得支持。此外,人們要加強文化知識的學習,學富五車,以免贻笑大方,或被人戲耍卻不自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