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卷帙浩繁的曆史文化典籍中,北宋史學家司馬光所著《資治通鑒》以“鑒于往事,以資于治道”名傳千古、聞名于世,它與《史記》并稱“史學雙壁”。古人雲:“為人君而不知《通鑒》則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惡亂而不知防亂之術;為人臣而不知《通鑒》則上無以事君,下無以治民”。可以說,司馬光奉獻給後人的《資治通鑒》是史書,更是古人修身智慧的寶藏。
慎獨自淑,表裡如一
“慎獨”是儒學的一個重要概念,最早見于《文子·精誠篇》,曰:“聖人不慚于景,君子慎其獨也,舍近期遠,塞矣。”《禮記·中庸》道:“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此謂誠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東漢鄭玄注《中庸》雲:“慎其家居之所為。”北宋司馬光深受先秦儒學思想影響,一生信奉“慎獨”,認為這是一個人的情操和氣節,是一個人最該具備的能力。他經常說,“吾無過人者,但平生之所為,未嘗不可對人言耳”,說的就是做人做事光明磊落,保持住“慎獨”的良知。
《資治通鑒》中收錄了這樣一個例子,說的是東漢安帝年間,荊州刺史叫楊震發現一個叫王密的人才華出衆,便向朝廷舉薦。朝廷接受了楊震的舉薦,委任王密為昌邑令。王密深感楊震的知遇之恩,在一個夜深人靜之時,送上十兩黃金表示感激。并低聲說:“黑夜裡,無人知道,您就放心收下吧!”楊震拒絕接受,說:“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麼說沒有人知道呢?”說得王密羞愧難當,他急忙起身謝罪,收起金子走了。這則故事告誡後人在無人監督時也要堅守内心的底線,做到不放縱、不越矩,才能留清白于人間。
司馬光收錄這些相關案例,旨在提醒後人對自己要有嚴格的要求,培養“慎獨”的品性,保持自淑自持的傲然品格。古人雲,“君子不欺暗室”,說的就是一個人在私底下是否能嚴格要求自己,做到慎獨、自淑、表裡如一、品德高尚,是區分“衆人”和“君子”的重要标杆和尺度。
淡泊甯靜,以儉養德
《資治通鑒》曰,“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誡子書》有言,“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周易》言,“君子以儉德辟難”;《左傳》道,“民生在勤,勤則不匮”。古語中有很多關于“儉”的箴言,告誡後人要培養儉樸的作風,從“儉”中去體驗生活的艱辛與不易,不斷磨練自己的心性。古人素有“一箪食,一瓢飲,在陋室”的樂趣;更有“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恬淡;還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達與平和。常言道,“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保持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才能遺大德于世間。
司馬光認為,一個人要擁有修身智慧,淡泊明志的心性和勤儉節約的美德是必不可缺少的。在他漫長的從政曆程中,以儉養德是司馬光一生的信仰,并将“儉”列為家風,時時告誡後代“儉能立名,侈必自敗”的道理。司馬光生活的年代,人們競相講排場、比闊氣成了常态,他特意給兒子司馬康寫了一封家書《訓儉示康》,旨在告誡兒子和後代繼承儉樸家風,永不奢侈腐化,其中列舉的一句警示名言經久不衰:“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司馬光在朝廷中長期身居高位,加上宋朝賞識文官,給他們較高的待遇。在這種情況下,維持相對富足的生活比較容易,但是,司馬光始終堅持“吾心獨以儉素為美”,始終保持“衣取蔽寒,食取充腹”的生活狀态,将自己所有收入都拿出來當辦公的費用,或散播給生活艱難的窮苦百姓。為什麼他能做到?是因為他懂得“侈,誤之大也”的道理,常問“吾今日之俸豈能常有?身豈能常存?一旦異于今日,家人習奢已久,不能頓儉,必緻失所。豈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這是大賢的深謀遠慮與人生智慧,正所謂“大賢之深謀遠慮,豈庸人所及哉”。
為人正派,大氣坦然
在《資治通鑒》中,唐朝大書法家顔真卿的故事收錄其中,這并不隻是因為他的字寫得好,更是因為其德行好、品德高尚。收錄這樣的案例,旨在告誡後人為人正派、大氣坦蕩的道理。《資治通鑒》曰:“上問公權:‘卿書何能如是之善?’對曰:‘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上默然改容,知其以筆谏也。”
顔真卿在二十五歲時中了進士,後任監察禦使、殿中侍禦用使,為官為人非常正直,但是卻常常遭到诽謗和排擠。為官後不久,因得罪權貴大臣楊國忠被朝廷貶官下放,到河北的平原郡當太守。這時,正值河北一帶發生了曆史上有名的“安史之亂”,由于當時形勢複雜,不少地方官聞風而逃,還有的為了保身成了叛軍。顔真卿不計朝廷之前嫌,挺身而出,自發動員各方面的力量打擊叛軍。随後,他還聯手北海郡太守賀蘭進明一起平叛。但是賀蘭進明才能不大卻喜歡搶功邀賞,愛出風頭,顔真卿非常大度,坦然面對名譽利益,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凡事以抵抗叛軍、國家大局為重。幾場大仗下來,顔真卿在百姓中的威信猛增,受到後人的敬仰與愛戴。
大氣坦蕩、顧全大局、不計較個人得失不僅對于官員十分重要,對個人修身養性也是十分重要。對官員而言,如若能夠心胸寬廣、大氣坦然、不計較個人得失,才能在國家危難面前挺身而出,挽救國家于水火;對于個人而言,養成大氣、坦蕩的品格也是重要的人生财富。常言道,“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說的就是一個人如果心胸開闊,才能氣定神閑、舉重若輕。心中無所挂礙才能勇往直前,朝着自己認定的目前努力向前。
《資治通鑒》中的慎獨智慧、淡泊智慧、正氣智慧對每個人都有重要意義。正如清代史家錢大昕說,讀十七史,不可不兼讀《通鑒》。“讀資治通鑒,就像看高人下棋。曆史人物的每一步,都是一個棋譜。我們看多了,自會下棋了。”《資治通鑒》正是一盤智慧的棋局,打開你的曆史視野,開悟你的思維。
來源 學習時報
作者 張文靖
圖片 視覺中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