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河湟三月(作者原創授權)
吳用是《水浒》中非常重要的一個人物,他的角色設置相當于軍事參謀,在梁山上坐第三把交椅,綽号智多星,顧名思義,說明他聰慧過人,但仔細一想,有些事顯得有些突兀。
智取生辰綱是吳用首次亮相,但整個事件,根本沒有絲毫看出他的機智,除了給晁蓋牽線阮氏兄弟外,他在整個打劫事件中,幾乎沒有發揮任何作用,反而,從他的拙劣表現,根本看不出聰敏才智。
按照一般常識,像這樣驚天大案,肯定要做周密策劃,從如何下手,如何銷贓,如何避免留下現場痕迹,最重要的是,要做好事後如何反偵查,但是遺憾的是,吳用根本沒有發揮一個參謀的作用。
其實,生辰綱大劫案爆發後,之所以懷疑到晁蓋一夥身上,吳用是個壞事的關鍵人物。本來幹這種事情,出門前做個簡單的易容化妝,掩人耳目這種事,作為主要策劃者,吳用應該想到,但他們沒有什麼改裝,就大搖大擺出門了。
退一步來說,就算條件不足具備,但是明明是去打劫,這種事自然是盡量避免被人關注才對,但晁蓋吳用一夥卻毫無顧忌的去住店,難道為了這筆巨額的财富,就不能在外露宿一夜麼?
最奇怪的是,當七人去住店時,當登記夥計問起姓名是,吳用卻搶先一步稱“我等姓李,從濠州來販棗子,去東京賣。”這樣一來,弄巧成拙,成了後來被官府發現的重要線索。
要知道,黃泥崗離郓城縣也不過十幾裡外,當時晁蓋托塔天王的大名周圍一帶誰人不知?其實,吳用要是大大咧咧直報姓名,或許反而不被懷疑,問起來,反而可以應對,真是吳用這一欲蓋拟彰的做法,引起了店家的注意。
同時,也引起了在場的三都觀察使何濤弟弟何清的注意,因為他就認識晁蓋,吳用一夥的反常舉止被他記住,後來透漏給何濤,很快被順藤摸瓜,追查到晁蓋。
如果這一次是一時考慮不周,那麼同樣的錯誤犯兩次,就有故意為之的嫌疑。在黃泥崗,晁蓋等人行迹被楊志發現後,引起了懷疑,吳用又說了一句拙劣的說辭,稱是來自濠州的販棗子,去東京賣。
試想,濠州在南部,也就是今天安徽鳳陽,而郓城在今天山東,販棗子無論是省路,還是節約成本,實在沒必要從山東繞一圈再去河南!
好在當時楊志全心思都集中在生辰綱上,也沒太留意他們的說辭,不然要是仔細一推敲,他們的早就被懷疑上了,打劫計劃恐怕就泡湯了。
此外,還有一件事,更是疑雲重重,智取生辰綱結束後,是個正常人都知道,如此驚天巨案,官府肯定會大肆追查,最好的做法就是先設法趕緊将贓物藏起來,等風頭過後再銷贓,但是号稱智多星的吳用卻貌似沒想到這一點,第一時間讓衆人分贓。讓他們花錢酒地,肆意揮霍,試想,就在大案發生的節骨眼,一些底層人士手裡突然變得闊綽起來,這不是直接招來官府懷疑麼?
更要命的是,參與生辰綱大劫案七人中,其中三個人是賭鬼,分别是白勝、阮小七、阮小五,吳用去石碣村時,阮小五正輸得沒了分文,讨走了老娘頭上的钗兒,阮小七也是“輸得赤條條地。”
賭鬼賭瘾發作時候,什麼事都幹得出來,像阮小五連老娘頭上的钗兒都拿去賭的人,一旦手中有了大量錢,能安耐得住麼?實際上,就算是白勝不被抓,阮氏兄弟也會遲早會被抓!
但吳用貌似對這些根本都沒有考慮到,是真的疏忽麼?還是思慮不周?
恐怕都不是,從後來吳用的表現來看,以他的智商,絕對不會糊塗到這個份上,那麼,剩下隻有一個可能,就是他故意為之。
吳用這樣做的目的,隻有一個,就是逼晁蓋上梁山。
其實生辰綱是否得手,吳用并不在意,到手固然好,不到手也無所謂,吳用的目的就是将自己綁在晁蓋身上,和他一起上梁山。
因為,作為保正的晁蓋,就算沒有生辰綱,也一樣逍遙自在,而窮酸教書匠吳用,恐怕一輩子将一無所有。唯有上了梁山,擡高身價,進而與官府讨價還價,進入官場,這是吳用的最大夢想。
這也是為什麼,吳用後來又抛棄晁蓋,投靠宋江的原因,因為晁蓋對仕途沒興趣,而宋江一門心思招安,兩人一拍即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