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姓是我國的大姓,人口很多,而且“姓張”的城市也不少,如張家界、張家港、張家口、張家川等,我們就來了解下這些“老張家”的城市。
一、張家界
張家界,是“老張家”最著名的城市,位于湖南省西北部,雲貴高原和洞庭湖平原的過渡地帶。張家界是世界聞名的旅遊城市,張家界森林公園以其獨特的景觀及石英砂岩峰林地貌聞名于世。
張家界原稱大庸,是古庸國所在地。春秋時期,庸國興起于湖北竹山一帶,庸人善戰,不過後來被秦、楚、巴聯合滅亡,部分庸人逃至湘西北張家界天門山一帶,重建庸國。明孝宗弘治年間,大庸所指揮使張萬聰因鎮守有功,朝廷把張家界森林公園附近的山林賜給了張家。這一帶成了張家世襲之地,人們就逐漸習慣稱這裡為張家界。1958年建立張家界林場,1982年建立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1994年,大庸改名為張家界。
二、張家港
張家港,隸屬于江蘇省蘇州市,位于長江下遊的南岸,襟江帶海,地理位置非常優越,綜合經濟實力很強。張家港的名字源于明朝萬曆年間,在香山和鎮山之間有個澗谷,經過山洪沖刷,形成了一條小河。
有位姓張名南山的人在附近定居,逐漸形成張氏族人聚居地,得名張家埭。後來張家靠着這條河販賣糧食,發了财。康熙年間,江陰縣在澄江門和巫山之間修建馬路,給這條河取名張家港。1986年,沙洲縣改名張家港。
三、張家口
張家口,位于河北省的北部,地處京、冀、晉、蒙交界處,面積約3.68萬平方公裡。張家口東有大馬群山、燕山山脈,南有太行山,長城穿張家口而過,陰山山脈将張家口分為壩上和壩下。
張家口在曆史上是中原農耕文明和遊牧勢力角力的前沿,明朝初年,為防北元進犯,朝廷在附近山上築長城。東太平山與西太平山之間的天然隘口,易守難攻。有些人來此定居,其中以張姓居多。久而久之,人們稱此山口為張家隘口。1429年,在張家口以南築城堡,命名為張家口堡,後來張家口就成了城市的名字。
四、張家川
張家川縣,位于甘肅省天水市東北部,東鄰陝西寶雞,北接甘肅平涼,面積1300多平方公裡。張家川雖然名氣不大,但頗有曆史,周朝時的秦國最初發源于這一帶。張家川的得名與一位大名鼎鼎的曆史人物有關系,他就是張骞。
西漢武帝時,張骞出使西域,打通了絲綢之路。張骞出使西域,被匈奴俘虜,在西域娶了妻子,歸國時路過張家川縣,被此處美景所吸引,就把妻子和孩子留了下來。後人為了紀念張骞,稱這裡為張家川。
另外,在甘肅還有一個以“張”開頭的城市,即張掖。不過,張掖的“張”不是姓,與前面四個張姓城市不同。漢武帝派霍去病率部大破匈奴,奪得河西走廊後,設酒泉、敦煌、張掖、武威四郡。張掖的“張”是伸開的意思,“張國臂掖,以通西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