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是有價格的,想要自由,總要付出些什麼。
你向往自由的什麼嗎?誰都向往,可什麼是自由的生活呢?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定義,而我以為,最寬泛的自由,便是沒有任何限制,可以做任何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去任何自己想要去的地方,過任何自己想要過的生活。就如同陶淵明歸隐田園之後,寫《歸園田居》時的心境一樣。
歸園田居意境
少無适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羁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暧暧遠人村,依依墟裡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颠。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閑。久在樊籠裡,複得返自然。
《歸園田居》書法
《歸園田居》系列詩,陶淵明一共寫了五首,上面這一首,是其中第一首。是公元405年,東晉安帝義熙元年,陶淵明當了八十天的彭澤縣令後,聲稱不願為五鬥米折腰,便辭官回家,當起了農民,而且心情還不錯,在甯靜淳樸的田園生活中,找到了自己内心的甯靜,無憂無慮,自由自在。
陶淵明采菊
開篇四句,是陶淵明對自己過去的回顧和小結,說自己少年時起,就不喜歡這世俗的市儈,就喜歡大自然,喜歡自我的無拘無束,而自己因為各種原因,誤入歧途,走進了官場,前後已經三十多年了。隻不過這裡的“三十”應該是虛詞,因為後世記載,陶淵明從出仕為官,到辭官歸隐,前後一共是十三年,所以也有人分析,是陶淵明自己把“三十”和“十三”寫反了。
陶淵明
但不論如何,開篇,陶淵明便定下來基調,明确地表達了自己内心的情感,我從來就不喜歡當官,我就喜歡親近自然。至于如何親近自然,陶淵明在後面給予了說明,他先是給出了自己愉悅的心境,自己離開官場,回到田園,就好像飛鳥歸林,魚入舊池一樣,自己也建立了宅院和茅屋,都是回到了自己最熟悉,最舒适的環境中。
印象中的鄉村生活
而後,便是陶淵明對這種田園生活的各種描述,榆樹和柳樹分别遮蓋了前後的屋檐,桃樹和李樹整齊地栽種在自己的屋子前面,鄰居的房屋在遠處依稀可見,袅袅炊煙飄蕩在空中,街道深處,傳來了狗吠,而桑樹之上,還有雄雞的啼喚。這樣的環境裡,陶淵明的感受是特别的舒适,他覺得自己不必為世俗的瑣事打擾,這樣的悠閑生活,正是他想要的。
說是實在話,若是衣食無憂,旱澇保收,實現了财務自由,不必辛苦打拼,去過這樣的生活,對于我個人而言,也是極其願意的,那份自由,那份舒适,那份悠閑,令人向往,若無閑事挂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久在樊籠裡,複得返自然
而陶淵明,也在這首《歸園田居》的最後發出了自己内心的感慨,“久在樊籠裡,複得返自然。”在官場混迹多年之後,我終于是可以離開了那讓我憋屈的位置了,我終于可以返回自然山水之間,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啦,這種感覺,真舒服!
自由自在的生活,誰都向往
得償所願,自由自在,這樣的生活,誰能不羨慕呢?但是在羨慕之餘,我們若是仔細想想,其實陶淵明為了這個自由,放棄了不少,付出了代價的,别的不說,他的官宦生涯他放棄了,在大都市的優渥生活他放棄了,想得到什麼,必然會放棄一些對應的東西,這才是生活的本真,而自由這個詞的标價,可不便宜。
心靈的自由
若是想要飲食自由,想吃什麼吃什麼,那麼付出的代價必然是長期堅持的運動和健身,若是想要實現财務自由,你要付出的是個人拼命的努力和奮鬥,或者,家中長輩幾代人的奮鬥和積累。若是心靈的自由,則需要讀書,旅行,辭去一身的重擔,去尋找心靈的歸屬,當然了,還有感情的自由,那代價,至少是你不能沉浸于一段感情中吧,所謂感情,在給你關愛的同時,又何嘗不是給了你一道枷鎖呢。
人生,不應被束縛
個人很喜歡很喜歡看李子柒的視頻,喜歡她的那種狀态,喜歡那種生活的仙氣,覺得很有《歸園田居》的味道,自由的生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心無旁骛,專注其中。但對于李子柒而言,這麼唯美的世界裡,一樣是因為她舍去了都市的煙火氣,舍去了都市的便捷,繁華和熱鬧,舍去了,放下了,才能得到,才能解脫,才能自由。
很喜歡看李子柒的視頻
我想,自由之所以可貴,不正是因為自由之難得嗎?自由的價格好貴,但芸芸衆生,又有誰不是在為了自由而奔波努力呢?隻不過,每個人向往的自由目标不同而已。陶淵明在寫《歸園田居》的時候,得到的應該便是心靈上的自由與滿足吧,而這,也是我們許多人的終極目标,當然,是在實現個人财務自由之後。
心若向陽花自開,心若自由,人間處處是美景,願我們能早日看到那美麗的世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