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折疊屏該如何選擇?現在的折疊屏市場,經曆了三個時期:前期我們稱它“外翻時期“,中期我們稱為“遙控器時期”,後期我們把它稱為“三國時期“,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如今折疊屏該如何選擇?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現在的折疊屏市場,經曆了三個時期:前期我們稱它“外翻時期“,中期我們稱為“遙控器時期”,後期我們把它稱為“三國時期“。
最早布局折疊屏手機的廠商,其實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柔宇。它的第一款機型柔派1是我個人最為喜歡的外折方案手機。畢竟沒有像華為Mate X那樣鎖止機構的限制,可以很好地貼在冰箱上。截止到啟動項目的今天,我們已經了解到,柔宇現在是一個半死不活的狀态。柔宇的倒下,是折疊屏手機舊時代的結束。
外翻時期做的最好的兩家廠商是柔宇和華為。前者開創了”折疊屏手機”這個産品品類,後者則是把折疊屏手機的設計推上了巅峰。插一句:華為Mate X是外折設計,Mate X2是内折設計。現在華為把不同設計方案的手機做成了不同的産品線,Mate X2系列是内折,Mate Xs 2系列是外折。有一款手機比較特殊,它是華為在售的唯一一款豎折手機—華為P50 Pocket。兩款手機後面都會講到。
“遙控器時期”的代表性廠商應該是三星。三星是較早一批做折疊屏的,但是選用了内折的技術路線。三星Z Fold 1應該是三星有史以來出過用戶體驗第二差的手機(第一差的手機現在是戰略物資,搞不到)。為什麼說是遙控器時期呢?那段時間廠商出的折疊屏手機,外屏和Apple Watch Series 7相比隻大了一點點,導緻外屏使用體驗極其曹單。而且該機型隻要撕掉聚酰亞胺膜(就是屏幕上薄薄的一層塑料)屏幕就會損壞,加上是柔性屏幕,導緻維修價格極其蛋疼。
這裡提一款比較特殊的機型:小米Mix Fold。為什麼說它特殊呢?這款機型在“三國時期”發布,但是卻采用了遙控器外屏的設計方案。當時它發布沒幾個月,網上就爆出了小米Mix Fold的各種問題。抛掉MIUI 12.5各種各樣的BUG之外,還有一些設計上的問題:鉸鍊松動、“内六外九”(内屏60Hz刷新率,外屏90Hz刷新率)、炎龍888,使它成為了不完美的折疊屏手機。
三國時期的折疊屏手機主要是三種:豎折、外翻和内折。
先說内折。雖然華為Mate X2很不錯,但vivo X Fold才是我心中的白月光。因為,它們解決了一個最基本的問題—折痕控制。優秀的折痕控制對于增強用戶體驗是非常重要的。而且,vivo X Fold的外屏設計和華為Mate X2差不多,都可以在日常使用中獲得一個很好的體驗。而且和iPhone一樣,有實體靜音鍵,這個必須好評。我們對于OPPO Find N的評價也算中規中矩,因為屏幕尺寸是它的短闆。同期發布的三星Galaxy Fold 3也隻能說不錯,但也不能說是特别的好。要知道的是,小米Mix Fold也是這個時期發布的機型。
然後說說外翻。現在還在堅持外翻設計的廠商也就隻有華為吧。我們不能說Mate Xs 2有多牛逼,畢竟也有短闆在的。要知道的是,這款手機現在也保留着Mate X的物理鎖定機構,所以說想要買台折疊屏貼冰箱上的小夥伴們還是,丢掉幻想,認清現實。、
最後我們說說豎折。自打三星Galaxy Z Filp系列之後,隻有兩家廠商跟進。一個是摩托羅拉,另一個,欸嘿,又是華為。摩托羅拉RAZR的設計方案個人感覺很像翻蓋式手機,再加上下面那個鎖止結構,就更像之前摩托羅拉刀鋒3了。剩下的,不論是三星Z filp還是華為P50 Pocket,都是極好的。
但,現在的折疊屏,是一個好的技術路線嗎?未必!
首先就是價格。折疊屏的成本和難點集中在屏幕和鉸鍊的研發上。這在以前,鉸鍊廠、面闆廠和手機代工廠都是分離的,對接非常的麻煩。現在有了像華星光電這樣既研發屏幕面闆又研發鉸鍊的廠商,對于消費者來說,很明顯的感知就是折疊屏手機的價格打了下來。如果你留心的話,你會發現折疊屏手機的價格是越來越便宜的。但是,當你買完一部折疊屏手機,就會感覺,你買了一個爹回來養着。
其次是屏幕質量。由于需要折疊起來,導緻屏幕表面的材質不能使用玻璃,隻能使用塑料。關于這個,何同學做過一期視頻,我們放在了片頭,可以看一看。這就導緻,你不用Keys那樣的金屬硬物故意刻劃,隻需要拿指甲輕輕一按,就會對屏幕造成不可逆的損傷。而且這個刻痕也會在你的心裡。
然後是重量。我們把平時當随機監視器用的iPad Mini 6和華為Mate X2對比一下,對比下來發現相差無幾。就如何同學所言:折疊可以讓大屏變小,但不可能變輕啊。而且,折疊屏手機的質量分布是不均勻的,頭重腳輕,導緻它經常從你的手中滑落,摔在地上,損壞。
然後是大屏生态。現階段,能夠接入大屏生态的應用寥寥無幾。如果說你要嘗試一下剪輯,no no,千萬别。這種折疊屏手機對于生産力軟件的适配是極其差的。點名批評office,雖然我自己在用Windows版本,但是UWP版本的使用體驗真的一言難盡。(小道消息:谷歌在前些天發布自家的可折疊屏模拟器—Android Q,用于讓手機廠商和軟件廠商來調試軟件。而且Android 13也開放測試了,首批支持的機型,國内隻有OPPO Find N。)
最後是應用場景。折疊屏的應用場景不能說是沒有,隻能說是非常稀缺。而且這麼多的應用場景都是内容消費向,而不是内容産出向。我們認為,折疊屏手機最好的應用場景,其實是看電子書。畢竟你打開内屏看書的時候有一種打開真書的感覺。
如今的折疊屏手機,定位着實有些尴尬。論生産力,他不如平闆電腦或筆記本;論便攜性,不如普通的非折疊手機。所以說,現在的折疊屏手機,隻不過是被廠商束之高閣,拿來作為品牌門面罷了。
但,真的如此嗎?
手機的形态,已經被創新很多了。不論是全球第一款移動電話--摩托羅拉 DynaTAC 8000X,還是Simon Personal Communicator(全球第一款智能手機,由IBM和南方貝爾合作開發,比iPhone 3G早了15年),還是iPhone 3G,還是柔宇柔派1代(全球第一款折疊屏手機),都在手機的形态上做過大膽的嘗試,盡管有的銷量平平,有的改變世界。但我們都承認,它們在手機新形态的嘗試上都是開創者,都是第一個吃螃蟹的。
還記得堅果TNT工作站的發布會嗎?那年,當老羅拿出TNT工作站的時候,我就認為,這才是下一代計算平台該有的樣子。讓算力和存儲私有化、便攜化,才是堅果TNT工作站的意義吧。TNT工作站,其實是一款成功的機型。它開創了算力便攜化的先河,奠定了計算機下一個十年的發展方向。就在去年,阿裡巴巴開的雲栖大會,會上發布的無影雲電腦,那個C-Key的形态,就有着堅果TNT的影子。
其實,在這之前,OPPO發布了一款概念機—OPPO X 2021。卷軸屏的方案着實驚豔,估計vivo APEX 2020都得敬幾根煙。可惜OPPO的新機是折疊屏,要是卷軸屏的話,這必将絕殺。
現在,折疊屏也隻是被束之高閣,也隻是廠商炫技的工具而已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