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等待期内出現高血壓

等待期内出現高血壓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13 04:01:27

//

說到面色蒼白,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貧血,因為貧血會導緻皮膚因缺血而顯得蒼白。但同時,蒼白的臉色也可能與高血壓有關,而這種高血壓跟貧血“沾親帶故”,臨床上稱為白色高血壓。

貧血和高血壓并不矛盾

等待期内出現高血壓(面色蒼白又發慌)1

白色高血壓,顧名思義是指高血壓伴面色蒼白,通常是腎血管性和腎性高血壓的特征。腎血管性高血壓主要是由于一側或雙側腎動脈主幹或分支狹窄、閉塞所造成的高血壓;而腎性高血壓則是指腎髒疾病,如急、慢性腎小球腎炎,腎盂腎炎,多囊腎等引起的高血壓。兩種疾病各有不同之處,但均可導緻腎功能不全,引起腎源性貧血

在不少人的認知裡,貧血就意味着血少、血容量不足,而高血壓則是血多導緻的血壓太高,認為貧血肯定就不會患高血壓。其實,這是一個認識上的誤區

首先,高血壓和貧血是兩種不同的疾病。高血壓是由于血液在動脈血管内的壓力增高造成的,而貧血是指血液中的紅血球和血色素減少,為了代償性維持血氧的攜帶,患者的血容量是增加的,血容量增加也會使血壓升高一些。所以,高血壓患者會患貧血,貧血的人也可能患高血壓,但是卻不一定會患低血壓。臨床上,許多患者,甚至部分經驗不足的年輕醫生,都常常會把高血壓病和貧血看成是毫不相幹的兩種病,結果失去了正确診治的機會。

白色高血壓通常有一個發展的過程,輕者症狀多不明顯,有的人偶爾會出現頭暈、耳鳴、失眠、健忘、食欲減退,嚴重者則會表現出浮腫、毛發幹枯等症狀,一般較易發現,但關鍵是對此病要有足夠的警惕。換句話說,如果一個人既有高血壓,又有貧血征象時,除應仔細檢查血色素和紅細胞計數,還應查一下血肌酐和尿素氮。若尿中出現大量蛋白,加上血肌酐、尿素氮明顯升高,提示腎性高血壓;若上述檢查均無異常還應做腎動脈的B超檢查,如發現腎動脈狹窄,則屬于腎血管性高血壓。因此,如果患者本身就有高血壓的慢性病史,平時又出現貧血的症狀,或小便減少、水腫、惡心嘔吐等問題,就屬于高危人群,應高度警惕白色高血壓。

高血壓常與腎病“狼狽為奸”

無論腎血管性高血壓還是腎性高血壓,其實都是腎病和高血壓病“狼狽為奸”的結果。人體内有一個大的血循環系統,而腎髒是由微小血管組成的髒器,是全身血管狀況的一個典型縮影。長期高血壓作為一個大環境,可以導緻腎髒這個小環境的緩慢改變,如引起腎缺血性改變,腎小球和腎小管功能受損等,而改變的程度又與高血壓病程的長短及嚴重程度有關。甚至,一些急驟突然發展的高血壓還可以引起腎髒彌漫性病變,導緻腎功能急劇惡化,危及生命。目前臨床相關研究已經發現,絕大多數高血壓病患者都可發生不同程度的腎髒改變,随着年齡的增長,腎小球硬化亦加重。

反之,當人體出現腎髒損傷初期,僅會有輕度蛋白尿。但随着病程進一步演進,腎小球纖維化會加劇,繼而腎功能逐漸下降,腎性高血壓就出現了。如果病情發展再迅速惡化,患者就會出現以頭痛作為最突出症狀,同時伴有惡心、嘔吐、食欲缺乏,心髒擴大、心力衰竭,視力模糊甚至失明及神經系統異常等。而實驗室檢查也會顯示,患者的尿檢會出現尿蛋白量增多,并有紅細胞、白細胞,少數患者出現肉眼血尿。對于這些患者而言,要挽救腎髒,其中一個核心問題就是控制血壓。

可見,高血壓與腎病常常互為因果,如果不加以控制,則會相互作用、惡性循環。高血壓防治的最終目的應該是控制危險因素,保護靶器官。強調降壓與靶器官保護并舉,二者兼顧,缺一不可。所以,患者和臨床醫生不止是需要認識到什麼是正常的血壓目标,從腎髒保護角度來講,更應嚴格控制血壓。一般要求單純高血壓的患者控制在130/80mmHg左右,而合并有糖尿病或慢性腎病的患者最好控制在125/75mmHg左右合适。而對于那些已經有高血壓病的患者而言,目前如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鈣離子拮抗劑、利尿劑等抗高血壓的藥物,都是能在降壓的同時起到保護腎髒作用的。經臨床醫生細心的指導,服用有效藥物進行合理治療,就能很好地控制血壓,從而防控腎髒病的發生。

防治白色高血壓重在控制原發病

白色高血壓的治療主要是病因治療,包括飲食療法,以糾正水和電解質紊亂及酸堿平衡失調,控制感染,透析以及中醫中藥治療等,同時輔以降壓藥。腎血管性高血壓和腎性高血壓中的腎素依賴型高血壓,用巯甲丙脯酸、心得安(鹽酸普萘洛爾)、長壓定(米諾地爾)的效果較好;腎性高血壓中的容量依賴型高血壓,用适當的利尿劑,還需及時補充促紅細胞生成素、鐵、葉酸及維生素B12等。因為輸血往往抑制促紅細胞生成素的産生,輸入的紅細胞常因患者體内毒性物質的影響而很快破壞,所以一般輕中度腎性貧血不予輸血治療,除非重度貧血伴有胸悶、氣促、心衰等。

預防白色高血壓則需做到以下幾點:

1. 控制原發病,做好降壓治療;

2. 戒煙及減肥,女性體重較輕者應該限制每天的飲酒;

3. 多鉀少鈉,減少鈉的攝入量(每天食鹽的攝入量不超過6克食鹽),同時每天多食含鉀食品(建議鉀的攝入量每天為3.5克,約每天食3支香蕉,喝橙汁3杯);

4. 多食水果和蔬菜,攝取足夠的鈣(每天應該攝入大約1300毫克的鈣);

5. 限制飽和脂肪、膽固醇的攝入;

6. 增加鍛煉(每天散步和其他活動30~40分鐘)。

本文選自《快樂養生》2020年5月刊

作者為上海中醫藥大學醫學史教研室主任、教授、中醫内科主任醫師陳麗雲

等待期内出現高血壓(面色蒼白又發慌)2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