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濟南古詩散文大全

濟南古詩散文大全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08 14:47:25
《濟南的四季歌吟》系列作品:袅袅秋風中,行吟泉上(中篇)

侯林 侯環

之一:忽覺秋風吹暑過,半瓯茶味本天然

還是以《濟南泉水詩全編》(侯林、王文編校)的詩作為例,繼續叙說濟南秋風裡的泉上故事吧。

濟南古詩散文大全(濟南的四季歌吟系列作品)1

書影:《濟南泉水詩全編》

趵突泉上秋來早。

秋初,趵突泉上最招人的,是文人雅士的“茶局”。

據記載,明代,趵突泉上便有茶樹栽培(見明葉承宗《趵突泉》詩),至清代康熙年間,山東濟南府泰安拔貢、詩人趙國治有《趵突泉,次趙松雪韻》,其最後一聯雲:

汲來且煮南山茗,清沁詩腸興不孤。

南山,古時人們稱千佛山,亦指稱濟南南部山區。南山茗,說明此時南山的茶已經有了相當名氣,甚至有成了一個品牌的勢頭的吧,“南山茗”,絕像一個茶葉品牌的名稱。而用天下第一泉的趵突泉水來浸泡,當然是上好的享受!

詩人們來趵突泉瀹茗,心神俱爽。詩人毛大瀛有詩雲:

酌泉煮茗飲七碗,兩腋習習生清風。

嗚呼此泉洵第一,碑記嘗讀曾南豐。

這毛大瀛(1735—1800),人稱毛海客。江蘇寶山(今屬上海市)人。少以能詩名。在濟南充山東巡撫國泰等幕僚六年,後屢入督撫幕府,工箋奏,且以詩文名一時。看看他這詩作,大氣磅礴,的确與衆不同。難怪王培荀《鄉園憶舊錄》裡,将這首《趵突泉》詩全部錄下。

濟南古詩散文大全(濟南的四季歌吟系列作品)2

趵突泉望鶴亭茶社 王琴攝影

筆者認為,寫趵突泉飲茶,最為别緻的是山東詩人李清濂的《趵突泉水閣》一詩:

平生覓句好言仙,樂意每從仙境傳。

人在鏡中全是影,水流世上到何年?

一源怒噴層層雪,千佛濃分點點煙。

忽覺秋風吹暑過,半瓯茶味本天然。

(清刻本《飯山堂詩集》)

李清濂(生卒年不詳),清代泰安州新泰縣人,道光二年舉人,博稽群籍,訓士有法,授教新、蒙、沂、費、禹諸邑,成就甚衆。尤工于詩,有《飯山堂詩集》傳世。

詩中的金句是尾聯:“忽覺秋風吹暑過,半瓯茶味本天然”,堪稱曲終奏雅。

夏秋之交,濟南天氣依然酷暑未退。然而,趵突泉邊,卻是另一番模樣了。你看,詩人李清濂在趵突泉的水閣飲茶,他感到奇怪:茶咋會這麼香呀?而此時,恰有一陣秋風吹過,詩人暑意頓消,整個人感到像從夏天蓦然來到了清爽的秋天一般,這時詩人才恍然大悟:原來這茶香、茶味不全是茶造成的,它的一半是由泉邊的清涼秋風帶來的呀!

詩人以泉喻茶,以泉畔秋風喻茶味,這是多麼獨特的妙思構想啊!

觀之李清濂本詩中“平生覓句好言仙,樂意每從仙境傳”的詩句,他顯然是将趵突泉作為仙境來刻畫的。

之二:有似萬松風,翠濤滿清聽

風是大自然的魔術師。

隻因有了它,整個世界都詩意無限地動起來了。

柳風、蘆荻風……,我們從中看到了世間最為輕飏、曼妙的舞姿了;而芰荷風、黃稻風、棗樹風……,則讓我們從中嗅到了陣陣醉人的清香;還有,松風作濤、風泉滴夜……豈不是音樂的天籁清音?!

下面,讓我們靜下心來,谛聽趵突泉秋天月夜的夢幻音樂。

清代山東福山縣詩人鹿學臯有《月夜聽趵突泉》:

數裡撼秋樹,别泉無此聲。

獨來人盡散,久坐月偏明。

隔水樓台靜,滿懷冰雪清。

夜深未歸去,栖鶴幾長鳴?

(清嘉慶刻本《國朝山左詩續鈔》卷二十九)

“數裡撼秋樹,别泉無此聲”,好大的氣勢喲,單是泉聲,便彰顯出天下第一泉獨特甚至唯一性的表征。然而,“數裡撼秋樹”,這“撼”,顯然是靠了風的作用的。由是,我們看到,這豪壯勁健的音樂,它的演奏者不是别的,而是:秋風。

濟南古詩散文大全(濟南的四季歌吟系列作品)3

趵突泉之秋 王琴攝影

乾隆年間,山東的狀元巡撫的畢沅,亦有一首《趵突泉》,因原詩較長,隻能摘出其中詩句作為賞析:

嘗聞水所趨,走下乃其性。

趨壑複朝宗,一氣猶奔命。

……

未見平野間,奮湧莫能禁。

仰射白羽箭,千鈞弩堅硬。

……

有似萬松風,翠濤滿清聽。

潆洄數裡餘,始克平若鏡。

狀元詩人畢竟與衆不同,你看他一上手,便抓住趵突泉的本質特征不放,且大力渲染,水性本“走下”,而趵突泉偏偏向上奔湧:“未見平野間,奮湧莫能禁”,從而生動展示了趵突泉的獨特價值所在,詩人還發明了一個别出心裁的比喻:“仰射白羽箭”,而且這射出白羽箭 的“弩”猶“千鈞”堅硬,正喻趵突泉有豐沛無比的本源,所以日夜滾滾不息。

接下來,詩人又轉入對趵突泉泉聲的描繪,與上面鹿(學臯)詩不同,畢沅不僅要展現趵突泉泉聲的豪壯,他還有寫出泉聲的清雅宜人,“有似萬松風,翠濤滿清聽”,這一比喻美豔且耐人尋味,萬松風濤,壯則壯矣,似乎猶有不足,難得的是,詩人接下來又下一“翠”字,頓時令松風變得翠綠清爽起來,“翠濤”是雙關的,一喻松濤,二喻泉池波濤,而它們共同的聲線與音色,則構成了趵突泉的清雅動聽的泉聲音樂,而一個“滿清聽”又何其動人,它讓人想像的是一位徹底敞開胸襟、傾聽天籁的抒情而審美的純情詩人與風雅名士,以緻完全記不得他的封疆大吏的高官身份了。

之三:一城士女在一水,它郡無此風光饒

當年,有不少江南詩人來到濟南,反而被濟南的水鄉風貌深深打動。尤其在秋日濟南泉水的盛水季節更是如此。乾隆年間,來自江南蘇州的詩人張埙即其中之一。

張埙(1731——1789),字商言、商賢,号瘦銅、吟鄉。江蘇吳縣人。據《江蘇藝文志·蘇州卷》,清乾隆十年,張埙十餘歲時即幫助《七十二峰足征集》校字。三十年成舉人,官内閣中書、景山學宮教習。三十五年入粵并至贛,三十七年西遊長安,三十八年入四庫館任編校。著有《竹葉庵文集三十二卷》。

我們且看張埙的《趵突泉》

山頭之瀑通山腰,自上下下山中漂。

此泉平地下而上,其勢以逆神理超。

雷聲雨聲若鼎立,水氣雲氣當窗驕。

江海尚傳潮有信,爾莽泛濫無昏朝。

名泉四百七十八,爾為鼻祖能迢遙。

旱幹力得爾之濟,淫澇禍豈爾所招。

煮茶風爐處處火,湔裙水閣家家橋。

落花被流入門戶,細石相齧生笙箫。

一城士女在一水,它郡無此風光饒。

我來适逅白鹄二,亦浴亦舞嬉而跳。

午時地肺珠槃動,秋日天心銀葉搖。

要借淋漓露光怪,何免瞀眩增煩嚣。

人間忙不如閑好,古井無波萬慮消。 

(清乾隆五十一年刻本《竹葉庵文集》卷二十)

濟南古詩散文大全(濟南的四季歌吟系列作品)4

清末,南護城河上的浣女

張埙詩才橫厲,與蔣士铨齊名。四十一年曾遊熱河等地。與翁方綱、趙翼等友善,曾在京師結都門詩社。精于鑒賞。考證金石書畫俱詳。而徐世昌《晚晴簃詩話》一段評價張埙詩歌的文字,頗有意味:“瘦銅與翁覃溪、孔葓谷遊,喜考訂金石書畫。詩才秀健,後乃出入山谷、後山,每作盤空硬語。王蘭泉……稱為工麗,而病其時有打油釘鉸之習。洪北江亦謂其詩如廣筵招客,間雜屠粘。各有愛憎,正可得失互證也。”

讀張埙《趵突泉》給人的突出感覺是詩人本色,他特能放得開,如天馬行空,自由自在。

一、以反取正,比如“江海尚傳潮有信,爾莽泛濫無昏朝”,與“潮有信”相比,“泛濫無昏朝”本為貶義,但在這裡卻變成表達趵突泉水勢浩大的褒義了。而“此泉平地下而上,其勢以逆神理超”句,亦正為趵突泉作為天下第一泉的不同尋常的特征所在,由此可以看到,詩人的思維活躍到很高的程度。

二、景物全帶人之色彩,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也”,如“水氣雲氣當窗驕”,下一“驕”字,水氣雲氣似有人性。此作詩之訣竅在焉!

三、以尋常事、家常話入詩,韻味無窮。如“我來适逅白鹄二,亦浴亦舞嬉而跳”,又如“落花被流入門戶,細石相齧生笙箫”,等句,親切無比,且平白、輕快、似乎脫口而出,這反而寫出了趵突泉的優雅風貌,

四、詩作的最大特點,在于詩人善于抓取濟南泉水的典型事物與特征,并且予以出神入化的描繪。比如“煮茶風爐處處火,湔裙水閣家家橋”,将濟南的水鄉風貌生動展示出來。

而最為出彩的金句則是“一城士女在一水,它郡無此風光饒”,在濟南,一個最為鮮明的特征是:人與泉水是生活在一起的,濟南人與泉水世代相依,同生共存,泉水,甚至早已成為了濟南人的家庭成員。聰明的江南詩人立即感悟到:這才是一個城市最為動人的“風光”,而其他郡城,可都沒有這麼豐饒的泉水風景呀!

這也是本詩給我們所有濟南人最大的啟示!

由此詩可見,詩人充滿着探索性和創新精神,而背以“打油釘鉸”“廣筵招客”之鐵鍋,其實,有如此好的藝術表現力與感染力,打油又有何不可!

(敬告讀者:侯林、侯環所著《濟南名泉考》一書,由濟南市城鄉水務局主編,即将由濟南出版社出版,作為金秋泉水節獻給讀者諸君的禮物。此書詳考濟南多處名泉之來龍去脈,多為獨家發現,罕有人知的名泉史迹與史料。眼下秋風乍起,群泉奔湧,世間之樂,無逾于此也,祝福各位讀者。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