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北京前門大栅欄曆史

北京前門大栅欄曆史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21 12:24:03

現在有些老北京文化已經瀕臨滅絕,甚至比大熊貓還瀕危,老北京文化的傳承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世居北京四百年的趙振華老師(網名:一把駁克槍),研究北京文化多年,年初以來趙老師堅持每周六晚上八點到九點,在“舊京圖說”讀者群中,為網友講北京文化。

今天“舊京圖說”為您整理的是“老北京的都城”之十六。

主講人

主講人:趙振華,網名“一把駁克槍”。退休前從事企業管理工作40年,是地道的老北京人(在北京居住了十餘代、四百年)。受家庭熏陶,他從小喜歡北京文化,近30年來收集老北京照片一萬餘張、老北京歇後語近千句、老北京俗話近千句、老北京歌謠數百首。

北京前門大栅欄曆史(瀕臨滅絕的老北京文化)1

前門大栅(shí)欄,這個獨特的名字從何而來?

小莫于1933年攝的大栅欄西口。

上期說了大栅欄從廊房到繁華的過程,那麼為什麼本來叫廊房四條,後來叫大栅欄,是什麼時候改的?

可以肯定地說,是先有的栅欄,才能叫大栅欄。所以咱們先說說建栅欄的事兒。這是在明朝建廊房之後接近70年,也就是明朝弘治元年,1488年,當時新上任的皇上明孝宗朱佑樘。朱佑樘看到當時北京的治安情況不好,經常有偷盜案件發生,他就覺得北京城是國都,按現在的說法應是首善之區,得加強管理。于是,他在北京實行了宵禁制度,就是夜晚普通老百姓隻要沒有特殊情況,禁止出門。同時它派軍隊夜裡在城裡頭大街小巷巡邏。

為了防止夜裡盜賊在大街小巷之間流竄,他就決定在北京城各大街巷街口建立木栅欄。木栅欄白天打開,晚上關閉,而且有軍隊士兵把守。雖然朱佑樘安排建設的是城内,而且北京城還沒建外城,廊房這片地區還屬于城外,可是廊房地區經過近70年的經營,已經名聲在外,成了一片非常繁華的商業區,小偷也經常到此溜門撬鎖。所以,朱佑樘就把這片地區也納入宵禁範圍,建了木栅欄。

但是,并不是建了大栅欄,廊坊四條就改叫大栅欄了。明朝末年,文人張竹坡編寫的《京師五城坊巷胡同集》裡還沒有大栅欄這個地名,寫于清朝順治17年的《春明夢餘錄》這本書裡面,提到了大栅欄,但是我也不敢确定這本書裡寫的大栅欄,就是就指的廊房四條,因為它隻有文字,沒有地圖,無法看到準确的位置。乾隆年間的《乾隆京城全圖》裡,又有圖又有名,當時廊坊四條的位置已标注了大栅欄。

為什麼廊坊頭條、二條、三條不叫頭大栅欄之類,唯獨四條叫大栅欄?

北京前門大栅欄曆史(瀕臨滅絕的老北京文化)2

前門大栅(shí)欄,這個獨特的名字從何而來?

1937年,大栅欄外煤市街南頭聚順和記幹果老店。

北京前門大栅欄曆史(瀕臨滅絕的老北京文化)3

前門大栅(shí)欄,這個獨特的名字從何而來?

上世紀20年代大栅欄鞋店、皮貨店招幌飛揚。

這是因為建栅欄是為了維護這個地區的住戶和商鋪的安全,所以建栅欄的錢需要每個地區的住戶、商戶攤派。廊房四條的商鋪多,又有錢,也更怕偷,所以他們紛紛慷慨解囊,掏錢多,栅欄就建得好。

确實,大栅欄建得與衆不同,又粗壯又高大,還非常漂亮。我曾經說過,老北京的地名有些在普遍存在的事物中,根據某些特殊性起的地名,比如老北京街上當初牌樓多了,可是6柱5間的大牌樓,隻有前門外這麼一座,所以這地名就叫五牌樓。其實這五牌樓上頭有名稱,正陽橋,可是老百姓都叫五牌樓。同理,正因為廊房四條的栅欄特别高大,所以老百姓就叫大栅欄。

北京前門大栅欄曆史(瀕臨滅絕的老北京文化)4

前門大栅(shí)欄,這個獨特的名字從何而來?

1910年代的大栅欄明信片

當時以“栅欄”命名的,也不單單是大栅欄。根據《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北京當時确實建有栅欄的街巷有1000多條,除了大栅欄外,還有幾處街巷也是以栅欄命名,比如橫栅欄胡同、雙栅欄胡同、三道栅欄胡同等。可是這些都叫栅(zhà)欄,隻有廊坊四條改的名字,叫大栅(shí)欄。這又是為什麼?

我看到有人對這個事給予解釋,說大栅(shí)欄這三個字既有輕聲又有兒化音,充分體現了原汁原味的京腔京韻。對于這種解釋我既同意又不滿意,同意的是大栅(shí)欄這三個字,既有輕聲又有兒化音,充滿原汁原味的京腔京韻。

我不滿意的是,這個解釋沒有講清楚大栅(zhà)欄變成大栅(shí)欄的過程。對于這個變化,我思考了很長時間,後來算是琢磨出個道理來:栅欄的栅,本身是個多音字,既念“炸”,也念“山”。

明末清初的時候,絕大多數老百姓都是文盲,不認識字,有可能把這大栅(zhà)欄訛傳成大栅(shí)欄了。

北京前門大栅欄曆史(瀕臨滅絕的老北京文化)5

前門大栅(shí)欄,這個獨特的名字從何而來?

19世紀90年代的煤市街,胡同整潔,鋪面林立,洋車夫神态自若,似乎不愁客源。

那麼,怎麼就訛傳了?我認為在明朝的弘治元年,給北京城各個街口安栅欄的時候,雖然大栅欄裝了,但當時一定還是叫廊房四條。估計得到了嘉靖年間建外城的時候,附近居住的老百姓就根據又高又大的栅欄,逐漸管這條街就大栅欄,現在聽着大栅欄确實也比廊房四條順口。等到又過了大約50年,明朝末年的時候,朝廷逐漸認可了老百姓的叫法,就把大栅欄、橫栅欄、雙栅欄、三道栅欄這些胡同都寫進了政府登記的街巷名冊。

和那幾個胡同不一樣的是,政府不但把廊房四條正式改成了大栅欄,而且根據周邊老百姓的請求,在這條街的東西兩個把口栅欄頂上,挂上了“大栅欄”三個字,一直延續到現在,仍然能看到這三個字。

北京前門大栅欄曆史(瀕臨滅絕的老北京文化)6

前門大栅(shí)欄,這個獨特的名字從何而來?

1920年代,煤市街附近,挑擔子販賣幹果的小販在京醬園鋪面外做買賣。

老百姓幹嘛向政府提出挂三個字的請求,我琢磨着,這個時候大栅欄已經名聲在外了。無數的人全都慕名而來,可是當時正陽門外頭那麼多胡同,北京城裡胡同多如牛毛,生人來了,想找大栅欄就得打聽,不像現在地圖一搜就成了,那時候找起來很不方便,給附近的商鋪也找了很多麻煩,幾乎每天都有無數人在打聽大栅欄怎麼走。找的人費勁,說的人也費勁,所以周邊的商鋪就請求政府給挂個牌子。自從挂上了大栅欄這三個字之後,确實就方便了,再有人問大栅欄怎麼走?看上面挂的牌子就是了。

什麼時候改成大栅(shí)欄,我估計就是挂出牌子之後,打聽大栅欄怎麼走的人少了,因為那會兒文盲多,所以又經常有人要問這牌子上寫的什麼?被問的人天天要回答,都煩了,也可能是惡作劇,還有可能是要顯示自己多知多懂,說這是“大珊欄”。就這麼說下去,說了恐怕幾十年,也傳了幾十年,由明朝到了清朝,訛傳“大珊欄”加上了老北京習慣的兒化音,就約定俗成叫大栅(shí)欄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