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喜歡說随便的人一般不随便

喜歡說随便的人一般不随便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4 12:18:31

喜歡說随便的人一般不随便?在咨詢中,時不時會有來訪者問我:,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喜歡說随便的人一般不随便?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喜歡說随便的人一般不随便(常說随便)1

喜歡說随便的人一般不随便

在咨詢中,時不時會有來訪者問我:

“老師,你覺得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當我好奇為何這樣問時,Ta通常會露出一副迷茫的神情:

“因為我真的不曉得,自己到底是什麼樣的人。”

在現實中,不知你是否也有過類似的困惑?

跟其他人相處一段時間,我們大概能知曉對方的性格脾氣;

但跟自己相處了那麼久,卻始終不确定自己是什麼樣的人。

今天借此機會,我想科普一個小技巧:

透過口頭禅,認識自己。

01“随便”

中午吃什麼?随便!

那吃炒飯吧?不行,太油啦!

那吃火鍋?不行,會上火。

那你想吃什麼?随便!

……

生活中,有一類人,Ta從不對他人提需求,也不對事物做決定。

當别人咨詢Ta意見,或向Ta發出邀約/拒絕時,

Ta的回應通常隻有一種:随便。

聽起來,Ta好像很随和,對什麼都無所謂,沒有要求。

但實際上又并不随便。

Ta心中其實有個答案,但又不直接說出來,就一貫享受對方提建議,然後自己否決掉。

在關系互動中,這樣的回應方式卻時常給人一種雲裡霧裡的疏離感:

Ta到底想要什麼?

沒有人知道答案。

而如果,你也是一個常常說“随便”的人,可能在你的成長過程中,需求常常不經意被壓制。

它多半來源于以下2種家庭氛圍:

① 父母非常強勢,全盤操控。

在這樣的家庭裡,孩子受到的約束非常多,幾乎沒有選擇的餘地。

你想按照自己的方式來?

門都沒有!

你敢不聽我的話?

後果很嚴重!

為了規避責罰,孩子隻能不斷壓抑自己的需求,并放棄選擇的權利。

② 父母情感忽視,區别對待。

在這樣的家庭裡,經常存在“資源分配不公”的現象。

姐姐長高了可以買新衣服;

妹妹你穿姐姐的舊衣服,别浪費。

哥哥們可以優先選擇禮物;

妹妹你是女孩子,最後再輪到你。

長此以往,在不被偏愛的孩子身上,一顆自卑的種子開始生根發芽。

Ta不再索取,也不再表達需求,因為Ta發自内心認為:我不重要。

在生活中,那些經常說随便的人——

其實不是沒有需求,而是不敢表達需求,亦或不懂表達需求。

02

“不對”

你看起來很開心。

不對!我沒有。

事情就是這樣。

不對!不是這樣的。

……

生活中,有一類人,一說話就容易先否定别人。

無論别人說了什麼,做了什麼,正确與否,

Ta的第一反應永遠都是:否定/否認。

甚至有時候,别人講的跟Ta講的是同一個意思,也依然如此。

你看起來有點疲憊。

不對!我隻是有點累。

在關系互動中,這種慣性否定的回應方式,時常給人一種被推開的感覺。

雙方始終無法站在同一角度去探讨問題。

而如果,你也是一個習慣性否認的人,可能在你的成長過程中,缺少被他人認同/認同他人的經曆。

它多半來源于以下2種家庭氛圍:

① 父母長期否定,從不認可。

你說的不對;

你做的不對;

你完全做錯啦……

長期被否定的孩子,内心充滿了挫敗感,認為自己一無是處。

這是一種很糟糕、很羞恥的感覺。

為了回避這種感覺,Ta可能會發展出一種「轉移」的防禦機制。

在關系中,通過否定/否認他人,去轉移自己的挫敗感和羞恥感。

② 父母自體虛弱,内心封閉。

這樣的家庭,通常思想閉塞,對外界充滿敵意。

仿佛全世界隻有自己是好人,其餘的,都是壞人。

一旦認同對方,就像是靠近了敵人,會讓自己受到剝削、傷害。

也因此,他們需要通過層層否定,将他人推開。

不要讓人來家裡玩,省得丢東西;

不要聽信外人的話,省得被欺騙……

長此以往,這份自我的虛弱,以及對外界的敵意也會傳達給孩子。

在生活中,那些經常說不對的人——

不是因為他們有多正确,而是害怕一旦同意别人的觀點,自己就會被否定、被控制,甚至失去自我。

03

“你先聽我說”

我覺得吧……

等等,你先聽我說!

我認為……

等一下,你先聽我說!

……

生活中,有一類人,總是喜歡打斷别人的話。

無論别人說得有理無理、有用沒用,Ta統統聽不進去。

常常别人話說到一半,Ta一句“你先聽我說”便扼殺了對方的後半句話。

在關系互動中,這種慣性打斷的溝通方式,時常給人一種強烈的壓迫感。

仿佛你是一個高高在上的掌控者,而我則完全被動,得不到基本的尊重。

雙方始終無法以平等的姿态去溝通、探讨問題。

而如果,你也是一個常常習慣性打斷别人說話的人,可能這是一種家庭關系的重複。

它多半來源于以下2種家庭氛圍:

① 父母過度壓制。

在這樣的家庭裡,父母通常非常固執、嚴厲。

當孩子嘗試發出不同聲音時,他們常常會通過訓斥、講道理讓孩子妥協。

忌憚于父母的權威,孩子會選擇認同、順從。

但在“被說服”的過程中,孩子會産生一種感覺:

越強勢,越可以馴服「弱者」。

于是在關系中,Ta也會學着父母的樣子:以一副權威的姿态,去強勢說服對方。

② 父母過度縱容。

這樣的家庭,父母通常比較虛弱,缺乏原則與底線。

面對孩子的需求有求必應,從不拒絕。

在這樣的氛圍下,孩子逐漸成為家庭的中心,不受規則的束縛。

于是日後在關系中,Ta也會繼續重複這種模式:以自我為中心,不去尊重、聆聽他人的聲音。

在生活中,那些經常搶奪話語權的人——

不是因為他們有多自信,而是因為他們習慣在不平等關系中,争奪掌控權。

04

“算了吧”

太過分了,他怎麼可以這樣對你?

算了吧。

走,我們一起找他算賬。

算了吧。

……

生活中,有一類人,無論遭受什麼樣的委屈與不公對待,Ta從不反抗。

一句“算了吧”,包含了無奈,包含了不信任,包含了消極處理的态度。

在關系互動中,當别人正在嘗試為Ta争取權益,或為事情的結果作出努力時,

Ta的一句“算了吧”,就像一盆冷水将别人的熱情給澆滅了。

而如果,你也常常說“算了吧”,可能在你的成長過程中,有太多的無力與無奈。

它多半來源于以下2種家庭氛圍:

① 父母底線模糊。

在這樣的家庭裡,常常奉承“以和為貴”的思想。

孩子被外人欺負了、占便宜了,父母多半會說:

“我們要做一個大度的人,不跟他們一般見識。”

長此以往,孩子開始習慣性地否定和否認自己的真實感受,并漸漸把這種「不計較的态度」當作驕傲。

② 父母過度入侵。

在這樣的家庭裡,孩子本該可以從父母身上獲得愛的滋養,獲得安全感。

但無奈父母自身太過虛弱、心理失調,常常有意無意給孩子制造傷害。

一旦孩子嘗試表達受傷的感覺時,父母很有可能會陷入失控:

“我辛辛苦苦将你養大,你居然反過來指責我,真是忘恩負義。”

這時孩子還能說些什麼呢?

唉,算了吧!

長此以往,這種消極的處理态度會泛化到各種關系中,形成慣性。

在生活中,那些經常說“算了吧”的人——

Ta未必真的沒有受傷,而是因為Ta們過去受過太多傷,痛得喪失了反抗的底氣。

05

“不信咱打賭”

看來老大心情不錯,下午提加薪一定沒問題,不信咱打賭!

别看這個小鮮肉這麼火,到明年肯定會衰落,不信咱打賭!

……

生活中,有一類人,無論發表什麼觀點,Ta的落腳永遠都是:

不信咱打賭。

類似的口頭禅還有:真的不騙你!我發誓!騙你是小狗……

在關系互動中,這樣的溝通方式,時常給人一種被迫承受的感覺。

按理說,是否相信Ta的話,是我們的自主選擇;

但此話一出,卻變成了:我不得不相信Ta的話。

而如果,你也常常用這種方式去強化别人的信任,可能在你的成長過程中,說話常常不被接納。

它多半來源于以下2種家庭氛圍:

① 不被父母重視。

在這樣的家庭裡,孩子幾乎是沒有存在感的。

即便孩子主動分享、溝通,父母多半也是一副心不在焉的狀态。

于是為了喚起父母注意,孩子不得不用誇張的口吻和語調,去強調一件日常事件。

當Ta無奈地喊出“不信咱打賭”的時候,Ta并非真的想跟你打賭,而是想提醒你:

請認真聽我說。

② 不被父母信任。

在這樣的家庭裡,大人是絕對的權威,孩子常常不被當回事。

每當孩子嘗試發表一些觀點,或分享一些新鮮故事時,

父母的慣性反應通常都是:

你懂什麼?别胡說八道了……

于是為了對抗大人的質疑,孩子不得不憤怒地強調自己沒有胡說八道。

Ta并非真的想跟你打賭,而是想提醒你:

請相信我的話。

在生活中,那些經常打賭的人——

Ta未必真的好賭,但這種慣性說法時常會左右他做出誇張的決策和舉動,加劇别人的懷疑。

寫在最後

日常生活中,口頭禅還有很多很多,這裡就不一一列舉。

我寫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為了給大家貼标簽,制造焦慮,更不是為了苛責原生家庭,制造分裂,而是想帶領着大家一起去看看:

口頭禅如何反應一個人的人際互動?口頭禅背後更深層次的需求是什麼?

而如果,你也常常習慣性地使用某一種/某幾種口頭禅,試着透過它去覺察、探索:

它從何而來?

它意味着什麼?

我何以成為這樣的一個人?

無論是回顧過去的原生家庭,還是經營現在的人際關系,都請記得保持自我覺察。

敏銳的自我覺察,将會逐漸幫助我們更全面地看清自己,更笃定地掙脫原生家庭羁絆,以及更自如地經營各種關系。

而我們的整個人生,也會由此變得通透、自由且從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