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帶魚能不能養

帶魚能不能養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5 06:03:38

帶魚能不能養(養帶魚世界大難題)1

帶魚

帶魚能不能養(養帶魚世界大難題)2

鮟鱇魚

帶魚能不能養(養帶魚世界大難題)3

這些肯定是野生的 虎頭魚(小石斑)

帶魚能不能養(養帶魚世界大難題)4

黃鲫

帶魚能不能養(養帶魚世界大難題)5

黃占魚

帶魚能不能養(養帶魚世界大難題)6

鳓魚

帶魚能不能養(養帶魚世界大難題)7

馬鲛魚

帶魚能不能養(養帶魚世界大難題)8

龍頭魚(蝦潺)

帶魚能不能養(養帶魚世界大難題)9

橡皮魚

快報專訪甯波大學海洋學院水産養殖系主任

“東海無魚,餐桌告急!”早在2013年,浙江省海洋與漁業局就曾發布通報:春汛後期,浙江沿海大部分地區無魚可捕,東海漁業資源存在衰竭現象。

海洋污染、過度捕撈和人類活動也導緻海洋環境日益嚴峻,甚至已經破壞了魚類産卵的場所,水草無處生長。傳統的東海四大經濟魚類,黃魚、小黃魚、烏賊、帶魚已經越來越少。

漁業資源日益匮乏已成不争的事實,但對于浙江沿海居民而言,一日三餐真少不了海鮮。據一項統計表明,國内吃水産品最多的三個城市分别是廣東、廈門、甯波,海鮮是極為重要的蛋白質來源。

不夠吃了,人工放流、養殖就成了重要的補充手段。國家也正在實施“藍色糧倉”計劃,國内的水産養殖産量在去年已達世界養殖産量的63%,到2030年,預計世界水産養殖的比例将占漁業總産量的62%。

不過,眼下仍有不少海魚還是我們人類無法馴服的。記者 韓宇挺 攝影 任烨

養殖的銀鲳魚可以買到了嗎?

前段時間,對于甯波人來說,有個很轟動的新聞,銀鲳魚可以養殖了!

甯波大學銀鲳研究團隊宣布:經過16年的努力,他們成功攻克了種種技術難題,今年人工養殖銀鲳親魚數量達到近萬尾,是迄今國内人工養殖銀鲳魚最高紀錄。銀鲳是浙江市場上比較多見的一種魚,但到2013年浙江海區鲳魚的捕撈量僅為8.5萬噸,且每年呈現1萬噸左右的下降趨勢。

如何拯救這一口美味?此前,養殖銀鲳魚被認為是世界性難題,美國、日本和我國台灣一直想攻破它,但收效甚微。甯波成功了,這是一項重要技術突破,當然是歡欣鼓舞的。

不過,也有市民說,那以後到菜場去是不是又增加了一項分辨野生海鮮和養殖海鮮的難題呢?

負責此項目的甯波大學海洋學院水産養殖系主任徐善良說,技術上的突破不意味着在菜場上已經可以買到養殖的銀鲳,要真正産業化,還需要進一步技術攻關,普通養殖戶想養活仍有難度,尤其在多元化養殖模式種質穩定、病害防控、人工飼料研制等方面,可能還得3-5年的時間去完善。

所以,至少近幾年,大家能吃到的銀鲳還隻能是野生捕撈的。

養帶魚?世界大難題!

帶魚到底能不能養殖?網上關于這個争論有不少,說法不一,快報在甯波、台州、溫州的幾位記者,也紛紛給出了不同的說法,有的說已經可以了,有的說出水即死、怎麼可能養活。

這個問題,其實快報幾年前的新聞給出過答案:不能。十年後,徐善良教授給出的答案依然是:不能!

養帶魚的難度,比養銀鲳還難,基本上都是屬于世界性大難題。據說浙江也有科研機構正在攻堅,但至今沒見有大規模成功養殖的成果發布。

徐教授說,要是能養活的海鮮基本已經人工養殖,那麼剩下的都是難啃的骨頭,比如一條銀鲳,至今就已經花費了他16年的心血。

以快報甯波記者逛菜場的經驗,分辨這類魚的野生與養殖倒也不難。銀鲳、帶魚,從身形上看都是極扁的,說明生活環境在深海,有巨大的壓強。會潛水的人應該知道,我們人類潛到十幾米就受不了了,而對于這些“扁魚”而言,離開深海的大壓強環境,照樣受不了——這也是為什麼說它們出水即死的原因之一。

金鲳銀鲳傻傻分不清

但也不是說所有“扁魚”都養不活,例如:金鲳。

金鲳和銀鲳,聽起來簡直就是親兄弟,但它倆的差别就相當于貓和狗,目前我們市面上能買到的金鲳幾乎都是養殖的。它最先由台灣地區開始人工培育,技術已非常成熟,從苗種開始養殖,3-6個月體重就能長到一斤。我國南方地區金鲳養殖年産量能達8萬-10萬噸。所以在市場上,它倆的身價也相差3倍以上,金鲳每斤約20元-25元,銀鲳每斤60元-80元以上。

銀鲳和金鲳的區别:

外表:金鲳腹部、魚鳍處帶金黃色;銀鲳體色帶青綠或銀灰。

個頭:金鲳魚食量大且搶飼料兇猛,肉厚實一般市面上見到的都1斤左右;銀鲳生長比金鲳慢,左右更側偏,一斤以上的銀鲳比較少。

形狀:金鲳的長度與寬度比介于1.5倍到2倍之間;銀鲳的長寬比小于1.5倍,更像一個菱形。

背鳍:金鲳背鳍上長了硬刺;銀鲳魚是光滑的。

養殖與野生海鮮怎麼區分 朋友圈裡壓根沒人分得清

專家告訴你 這些魚一定是野生的

哪些海鮮是野生的,哪些是養殖的呢?我把這個新聞發在朋友圈和吃貨群裡,發現很多人壓根分不清,尤其是80後、90後一代,逛菜場越來越少,能認得是什麼魚就已經不錯了。

我請教了徐教授,他列了幾種常見的海鮮:

這些肯定是野生的:見版面上的圖;

這些是可以養殖的:大黃魚(99%)、金鲳(近100%)、石斑魚(多數)、玉秃魚(活的,黑色的為養殖、紅色粉色為野生)、鲈魚、黑鲷、梭子蟹、青蟹、蝦蛄(極少)、黃姑魚、鮸魚、真鲷、十六枚(“黑包公”)、多寶魚、比目魚等。

徐教授說,養殖過程中為了抗病蟲害,需要添加一些國家漁藥标準範圍内的漁藥,但這也不能說養殖的就一定比野生的差。我們能夠以比較實惠的價格買到海産,很多時候也要感謝養殖技術的進步。

國内的海水養殖起步很晚。上世紀50-60年代以養殖海帶等藻類為主,到70-90年代養殖中國對蝦;90年代後開始養殖貝類,北方養扇貝,南方養蛏子、花蛤、海瓜子、文蛤、生蚝等;到2000年以後海水養魚規模壯大。

同樣是養殖,也有區别。比如國内以前養的中國對蝦後來因為生病,沿海地區曾大規模受災,不少養殖公司都倒閉了,現在我們已經很難吃到這種大對蝦(一斤隻有4-5隻),改養了從美國引進的南美白對蝦。還有一些,雖然可以養殖了,但不怎麼好養,所以價格仍很貴,比如青蟹、梭子蟹。

梭子蟹的畝産在50斤-200斤左右,而相比之下,對蝦畝産有5000斤-10000斤,而且不怎麼要用抗生素。這也是為什麼,通常吃蝦比吃蟹便宜許多的原因。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