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海倫司全稱

海倫司全稱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4 01:06:23

海倫司全稱(海倫司逆勢擴張)1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表外表裡,作者|周霄 張怡,編輯|付曉玲 胡嘉雯

連鎖模式逆周期擴張的“苦”,海底撈還沒咽下,就又被海倫司含在了嘴裡。

據公司預告顯示,2021年新增門店431家,而此前為351家。也就是說,不到一年門店數增長了123%。

不止如此,相關調研紀要顯示,在開店淡季的一月份(春節期間),海倫司新開店數也達到了30 。

這樣的拓店速度,順風局是很爽的,但逆風局來了,則是另一番景象。

不巧,三月初多地爆發新一輪疫情,大量處在爬坡期的店面,風險敞口就暴露出來了。

比如,3月22日長沙市開福區發布調度令,要求全區所有棋牌室、教育培訓、影劇院、酒吧等人員聚集的密閉場所暫停營業。

過去抗跌的快速業績兌現因子,此刻成為了累贅。不少投資人擔憂道:壓錯周期,莫非(海倫司)是要步海底撈後塵了?

但可以看到,籠罩疫情陰影的2021年,海倫司的業績增長創了新高——同比2020年增長約124%-127%,實現收入18.33-18.53億元;而海底撈逆周期擴張後的代價,則是2021年虧損41.62億元。

邏輯何在,難道海倫司不受宏觀環境影響?

這不是最好玩的。同時我們發現,海倫司在上市後直至今年三月前,股價表現都是“最穩健、最抗跌的崽”(下圖左),但最近卻是“人一下鬼一下”的,上演極緻過山車(下圖右)。

海倫司全稱(海倫司逆勢擴張)2

帶着這幾個疑問,下面将從業務模式和風險回撤兩個方面展開論述,分析這些現象背後的原因。

01、單店經營效率,穿越經濟周期

此前,我們通過對海底撈、星巴克逆周期擴張階段的複盤分析發現:

導緻星巴克、海底撈“擴張危機”的根本原因,都不是宏觀經濟環境、開店過密導緻分流顧客等表面問題。

星巴克之危機,實質是諸如低效運營、供應鍊管理混亂等造成的;而海底撈的困境,在于主力消費群體發生轉變。

那麼,海倫司是否存在類似的“擴張隐患”呢?我們一一帶入分析。

和海底撈憑借“特色服務”,切中80、85後核心用戶群體的需求一樣。海倫司的低價生意,也有特定的核心用戶群體——以大學生為主的年輕人。

從數據上看,疫情後,和80後等家庭支柱面臨收入降級不同,Z世代年輕人的可支配收入絕對值和上漲幅度,都超過整體水平。

海倫司全稱(海倫司逆勢擴張)3

其實這不難理解,畢竟對學生黨,不管大環境如何,父母都不會短了他們的生活費;剛工作了的,大部分也沒有房貸壓力,賺得多花得多。

如此一來,宏觀經濟下行,Z世代大學生年輕消費群體,體現出“抗周期”特點,他們來自父母“生活費”的收入,是不可能降低,甚至增長的;而海底撈、太二等的核心用戶群體,則體現出人到中年的“危機”特征——極度脆弱性。

這在海倫司的經營層面就有印證,在去年底的一份專家調研紀要裡,海倫司方面提到:疫情下新店的盈虧平衡期來看,平均在三個月左右。

要知道,以客單價相對較低的呷哺呷哺來說,其疫情前,新店實現收支相抵就需要3個月。

需求旺盛,新店爬坡周期相對經濟下,海倫司的收入在疫情後迅速恢複。如下圖,2021Q1增速接近5倍,2021H1增速超過3倍。

海倫司全稱(海倫司逆勢擴張)4

除此之外,酒精這類飲品天然有一定用戶成瘾性,這幫小年輕們自然難以“割愛”,疫情期間照樣嗨。

需求端,明顯不太受宏觀經濟影響,也有一定“剛需”性,生意看起來像加強版的“星巴克”,高粘性且抗經濟周期。要知道星巴克的白領消費群體,經濟不景氣時,也是要消費降級的啊。

當然,需求的另一面是供給。以星巴克來說,其利潤被拖累,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供給端的成本——人員和供應鍊支出高企。

那麼,海倫司的供給側有什麼特征呢?

就直觀數據來看,無論在連鎖餐飲業态,還是垂直酒館賽道,海倫司的人工成本支出都處于較低水平。

如下圖,連鎖餐飲裡,員工成本占比,海底撈高達28%,太二也有21%,而海倫司為18%。

海倫司全稱(海倫司逆勢擴張)5

而據專家交流紀要:胡桃裡單店人力成本在36萬,海倫司為7-8萬。

之所以會這樣在于,一方面和連鎖餐飲相比,酒館生意供給的産品,高度标準化,無需專業加工,不用雇傭專業技能人才如廚師等;另一方面,和定位中高端的連鎖酒館同行相比,沒有調酒師、駐唱等活躍氣氛的配置。

如此一來,門店人員工作内容簡單,靈活輪崗,人工支出可以壓得很低,且這樣的模式不會因擴張而改變。

在供應鍊方面,數據顯示,酒館的上遊啤酒行業集中度很高。如下圖,截止2020 年,前五大玩家(華潤、青島、百威、燕京、嘉士伯)占據了中國啤酒行業73%的銷量和65%的零售額。

海倫司全稱(海倫司逆勢擴張)6

上遊有穩定的大型供應商,意味着酒館本身無需為配合擴張,自建供應鍊。且其自營品牌也是如此。

與之相比,星巴克、海底撈等餐飲模式,要麼需要擴張烘焙中心及倉庫配送中心面積;要麼需要增設中央廚房等,來配合門店狂奔。

以海底撈阿米巴模式來說,其串聯的頤海國際(火鍋底料商)、蜀海(中央廚房)、蜀韻東方(裝修工程)等關聯方,付出的時間成本、資金成本相對很龐大。

比如,海底撈集團蜀海食品加工配送基地項目的總投資,就有3億。

不過,由第三方供給,一般面臨議價權的風險。

從下圖可以看到,目前酒館行業呈多品牌遍地開花的業态,集中度很低。不對等之下,酒館行業向上議價很難。

海倫司全稱(海倫司逆勢擴張)7

但連鎖模式,似乎對這種情況有一定的消解。

比如,海倫司招股書裡曾提到:很多酒館中的啤酒,以百威為例,一般是90塊錢一箱24隻,折算下來一瓶3.75元。而海倫司拿貨的價格,肯定比這個低。

除了第三方供給的議價權優勢,海倫司營收貢獻大頭自有品牌産品,如奶啤、果味啤酒等,沒有中間商(經銷商和分銷商等)賺差價,能拿到極低的成本價。

以2020年為例,海倫斯自有品牌酒飲毛利率比其第三方酒飲品牌毛利率高26.9%。

概括來說,小酒館供給側顯然商業模式更好,标準化産品,低薪勞動力,供應鍊簡單

結合需求側的特征,這決定了逆周期擴張時,海倫司單店經營效率的穩定性。

如下圖,測算顯示,2019-2020年海倫司的單店淨利潤率,要遠高于九毛九、海底撈等餐飲品牌。

海倫司全稱(海倫司逆勢擴張)8

逆周期擴張中,呈現強勢業績表現,甚至不懼周期。這就解釋了開頭提到的——三月份之前,海倫司“最抗跌的崽”的來由。

不過,看似無懈可擊的好生意,也有一個獨家“缺陷”——單店低收入,會加大經營杠杆,一旦發生偶發“黑天鵝”,面臨重大風險敞口

02、單店低收入,break even點薄弱

事實上,像上述長沙地區的關停調令,自疫情以來,是海倫司面臨的常态。

據去年底海倫司專家交流紀要:平均來說,當地有疫情的情況下,我們就會做一個關店的動作,關店的時長大概是2-3周。

那麼,這意味着什麼呢?

一般來說,連鎖餐飲的大肆擴張會使用杠杆,短期内迅速鋪店,先占地再圈錢。

而這種擴張期,一旦出現像疫情、食品安全等問題,全國或區域幾十、上百家店一起關門,對企業來說不僅是收入下降問題,很可能會無法cover成本,導緻虧損。

由此在定價時,連鎖企業一般選擇高毛利、高定價的策略,進而提高收入絕對值,給予連鎖生意更多的容錯空間。比如,海底撈、湊湊、撈王、奈雪等,都是清一色的高價策略。

海倫司全稱(海倫司逆勢擴張)9

本身定價高外,很多連鎖餐飲品牌的價格,還呈逐年爬升的趨勢。如下圖,2017-2020年,海底撈、太二、奈雪的價格在持續提升。

海倫司全稱(海倫司逆勢擴張)10

然而海倫司打的卻是低價牌,同時酒館生意相比餐飲品牌,還有着翻台率較低的問題。兩相疊加下,海倫司的單店收入偏低。

海倫司全稱(海倫司逆勢擴張)11

如此一來,當遭遇大規模危機時,給予海倫司的騰挪空間則很小。

比如海底撈,一般情況下單店人數在77人,出現危機時,裁掉一個人,單店正常運轉,受到影響非常有限。而海倫司大概在8人,裁掉一個人經營會相對麻煩大很多。

單店利潤率方面海倫司是優秀的,但實際經營中,低絕對值的模型會經常遇到這類「最低單元」困境。

這裡面的邏輯,我們選取海底撈和海倫司兩家單店最優時段的數據,做假設比較,來簡單解釋:

2019年,海底撈單店月收入288萬,淨利潤28萬元;2020年,海倫司的單店月收入19萬,淨利潤1.6萬。如果出現二者收入均下滑2萬的情況,海底撈淨利潤還有26萬,影響不大,而海倫司則迅速轉虧。

容錯空間,一方面來自相對比率,另一方面來自絕對值。

海底撈2020年逆勢擴張後單店效率下降;海倫2019年處于前期擴張,單店效率還未提升。

這一切的根源,源自單店模型的break even(收支平衡)點絕對值過于薄弱。

三月之前,或許沒大問題,國内疫情控制相對很好;但三月份之後,疫情明顯擴散嚴重了,最近兩年最嚴重情形。海倫司可能會頻繁面臨局部或大範圍關店2-3周的風險,比如長沙區域那樣。

這種極端環境,是海倫司上市後沒有面臨過的。

而除了這種宏觀“黑天鵝”事件,在近兩年強監管的大環境下,涉及特殊商品的消費品類,面臨的監管風險不确定性變大。

比如,屬特殊商品的電子煙行業。一紙令下,相關電子煙概念,股價大跌,嚴重影響了投資者信心。

同屬特殊商品的酒類,尤其和大學生聯系起來,在“煙酒不分家”認知下,強監管随時可能覆蓋這一領域,極端情況下恐慌會真認為鬼故事兌現。

因此,概括來說,單店收入薄弱、外部流行性危機、鬼故事講起來。海倫司的逆勢擴張,在“脆弱”的單店模型基礎上,是缺乏「反脆弱性的」,海倫司的投資者自然跑路最快。

這也就是三月後,“神一下鬼一下”的核心邏輯。

小結

一方面,“沒有人會永遠年輕,但永遠有人年輕。”隻要需求存在,低價小酒館業态就會持續下去;另一方面,人員效率、供應鍊效率等模型,都不會随擴張有太大改變。

這讓海倫司的逆周期擴張,避開了星巴克、海底撈“危機”的雷區,單店經營效率有着穿越經濟周期的特征。

但和星巴克、海底撈的中高端定位相比,海倫司的低價模式有一個“緻命問題”——單店低收入,break even點容易被破,一旦出現像疫情等事件,全國或區域幾十、上百家店一起關門,會嚴重拖累利潤。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