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壽光農村能發展起來嗎

壽光農村能發展起來嗎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08 15:44:22

在我們山東有幾個梗,估計很多人聽說過,叫“山東濟南、中國青島、世界濰坊、宇宙壽光”。

前兩句其實是對青島“意圖與山東劃清界限”的揶揄,第三句是對濰坊“世界風筝之都”的惡搞,這最後一句是因為壽光的蔬菜種子曾經坐着飛船在太空飛了一圈,好事者為了搞笑補了這麼個說法。

雖是玩笑,但一提起壽光這一小小的縣級市在全國蔬菜市場的神聖地位,搞農業的都得上個香。壽光現在是全國的菜籃子,國務院欽定的“中國蔬菜之鄉”,甚至還出現了個“壽光指數”,通過這個指數可以預判全國各種蔬菜的産量和價格走勢。去年疫情爆發,半個月的時間,壽光向武漢運了9000噸的菜,而且竟然沒耽誤給全國送菜,這才讓全國人民真正認識到壽光到底有多硬核。

壽光農村能發展起來嗎(小小一個縣成為全國的菜籃子)1

盡管如此,大多數人還是沒有認識到壽光對于中國農業的意義:不誇張地說,壽光的崛起改變了中國農業的進程和發展方向,同時也改變了中國人的菜籃子和餐盤子。

壽光是如何走到今天這一步的?為什麼二十多年過去了,全國的農民都跑壽光去學習,但沒有一個地方能取代壽光?

壽光這個地方,自古以來農業就比較發達。成書于北魏的《齊民要術》是中國最早的完整農書,被譽為“中國古代五大農書之首”,它的作者賈思勰就是壽光人(古為青州益都),在書中賈思勰也記述了1500年前壽光的蔬菜種類、養殖技術等諸多内容。可以這麼說,這本農業巨著對壽光人的品性以及城市的發展方向産生了直接的影響。

不過物是人非,進入現代以來壽光在農業上并不突出,遠不如栖霞(蘋果)、萊陽(梨)、章丘(大蔥)等山東其他地方出名。沒有拳頭農産品,結構也非常單一,1962年全縣一共153萬畝耕地,120萬畝種的是糧食,經濟作物10.5萬畝,蔬菜更是可憐,到1978年也隻有8萬畝,就這點還是老鄉在自家院子和自留地種的,好歹是把種菜的手藝保住了,但完全看不到未來蔬菜帝國的樣子。其實這不奇怪,“以糧為綱”的時代,填飽肚子才是頭等大事。

改革開放後聯産承保責任開始實行,這為壽光帶來了轉機。為了讓農民富裕起來,縣裡決定把蔬菜種植業作為壽光發展的突破口。一是老祖宗賞飯吃,傳下了手藝;二是種植蔬菜的收入比種糧食多很多;而且老百姓生活好了以後對蔬菜的需求越來越大,市場前景也好。

于是從1978年開始,壽光逐漸擴大了蔬菜的種植面積,還豐富了蔬菜的品種,告别了過去大白菜、大蔥、大蘿蔔等老三樣,一下子擴大到30多種。

要說壽光人就是有種菜的天賦,83年時全縣的蔬菜産量已經達到了9億斤,農民的錢袋子開始鼓起來,但新問題又出現了,産這麼多賣不出去了,當年5萬噸菜爛在地裡,把菜農心疼地哇哇叫。

知識點來了啊,壽光為了解決流通問題,邁出了關鍵一步:縣裡頂着“姓資還是姓社”的壓力,花了5萬元建立了壽光最早的蔬菜批發市場,解決了銷路問題。壽光的蔬菜市場之所以能起來,還要感謝一個貴人——勝利油田。勝利油田作為一個巨無霸企業,對蔬菜的需求是天量,在壽光蔬菜起步最艱難的時候拉了壽光一把,這就吸引了大批菜農前往壽光蔬菜批發市場,規模效應慢慢就出來了,壽光市統一規劃,一口氣又在各個鄉鎮和城區擴展了十幾個農副産品批發市場,形成了以壽光蔬菜批發市場為核心的銷售網絡,一下子解決了銷售渠道問題。

這可不得了,市場經濟以渠道為王,公司裡都是銷售拿的錢最多,互聯網以電商平台賺得最狠,就是這個道理,隻有建立了銷售渠道,一個行業規模才能擴大,才能産業化。之前有網友跟我說,當年來我們崂山旅遊的時候在景區門口買了幾個杏吃了,說味道絕了,這麼好的東西為什麼不發展成産業?要想發展成為産業,得有規模,而規模的前提是要有銷路,我們崂山前幾年也有種植西紅柿和蘑菇等蔬菜的,沒幾年都撤攤了,有一部分也是這個原因,你賣不出去啊,要不然為什麼跑到景區門口蹲着?

沒有後顧之憂之後,壽光的潛力一下子爆發出來,蔬菜種植面積從84年的24萬畝增長到89年的36萬畝。

嘗到了甜頭的壽光菜農積極性是徹底調動起來了,但又遇到新的煩心事,那時種的都是當季蔬菜,競争大菜價比較低不說,一到了秋冬季,農民瞅着自家光秃秃的地就難受,這地荒着就相當于在扔錢,于是壽光人開始嘗試種植反季節蔬菜。壽光農民自己發明了一些用燒煤爐來加熱的“土溫室”,也算是今天設施農業的雛形了,一口氣建了5萬個。

但是效果不咋好,燒煤成本高不說,煙熏火燎地對蔬菜的品質也有影響,而且取暖效果不算太好,上市的時間還是太晚。為了解決這個事,三元朱村的黨支部書記王樂義88、89年兩年時間跑了6個省,但沒一個能符合壽光的實際情況。

事情也巧,遼甯瓦房店一個叫韓永山的農民發明了一種日光大棚,不用燒煤冬天也能保證大棚内的溫度,時任縣委書記的王伯祥聽說了這個事,立刻派王樂義去那考察一下看看真假。王樂義去了之後一看,發現這東西不是瞎吹,真管用,立馬想請韓師傅出山去壽光指導一下工作,不過韓師傅的保密工作做得非常好,據說連姐夫也不教,傳授畢生功法可不是那麼容易的。

壽光農村能發展起來嗎(小小一個縣成為全國的菜籃子)2

我們的日光大棚,這是個很有意思的技術,用陽光就能讓溫度達到23度以上

但這個農業大縣敏銳地認識到冬暖式大棚的巨大價值,于是縣委決定不管花多大代價,韓師傅一定要請來,一番研究之後,壽光開出了一個讓韓師傅無法拒絕的價碼:聘請韓為壽光政府蔬菜技術顧問,晉升他為農藝師,專門配給他一輛挂001牌的吉普車,獎勵一套120平方米的房子,再給8萬元的獎金,韓師傅一家四口全部“農轉非”。

要知道那可是1989年,縣委書記一個月工資才107塊錢,出個萬元戶都得挂大紅花在村裡遊行的年代,縣裡80%的幹部配偶還是農村戶口,這個條件是個人都拒絕不了,于是韓師傅來到了壽光并把自己的技術傾囊相授。

但是你肯教,别人不一定學啊。壽光的菜農剛聽到這個技術打死都不相信,不燒煤還能保暖增溫,可做夢去吧,更何況蓋一個大棚要6000多,那時候農民才掙幾個錢,掏100元出來手都哆嗦,所以一開始沒一個響應的。

這個時候縣委書記王伯祥提出來,讓黨員先帶頭搞它一年實驗一下,一切損失“我頂着”,這樣一來,三元朱村的黨支部書記王樂義率領17名黨員砍了玉米建了17個冬暖式大棚,搞成了,平均每個大棚畝收入能達到2—3萬元,一次性造了17個“雙萬元戶”。

一看成了,于是王樂義在縣裡的支持下,開始向全縣推廣冬暖式大棚,在縣裡刮起了一場“白色革命”,縣裡利用貸款3年時間建起了3萬多個大棚,平均農戶一年有2萬的收入。

壽光農村能發展起來嗎(小小一個縣成為全國的菜籃子)3

壽光的蔬菜大棚規模已經跟荷蘭差不多了

知識點來了啊,冬暖大棚的普及是壽光蔬菜制霸全國的另外一個關鍵一步,探求真理的決心,敢為天下先的魄力讓壽光首先實現了反季節蔬菜的大規模種植,占了先機的壽光一下甩開其他地方幾個身位,從此一騎絕塵。

冬暖式大棚的出現意義重大:首先它改變了中國人的菜籃子和餐盤子,我記得我小時候冬天吃飯的時候,翻來覆去就3個菜,白菜、土豆、蘿蔔,一冬下來吃得都想吐。可是從90年代初開始,全國尤其是北方人餐桌上的蔬菜品種突然增加了,紅彤彤的西紅柿,頂花帶刺的黃瓜、洋蔥茄子什麼的都有了,連水果和鮮花也慢慢多了起來。這就是從80年代末持續到90年代中期的“菜籃子工程”,一舉扭轉了我國副食品供應長期短缺的局面。現在的00後已經習以為常了,可在當時,“菜籃子工程”對老百姓生活的改善是實打實的,幸福指數噌噌地漲。

一步走對步步赢,占住先機的壽光這時候優勢就體現出來了,1996年“壽光—北京”蔬菜綠色通道開通了,北京1/3的蔬菜是由壽光供給的。除了北京,壽光還在其他城市建立起了銷售網絡,這樣一來壽光原本的蔬菜流通地位進一步加強,竟然成了北方蔬菜的集散地。舉個例子,内蒙古烏蘭察布旗國内最大的土豆産區,距北京不到400公裡,但這裡的大批土豆得先繞到800多公裡外的壽光後才能進京,為啥?

出貨快呗。

也就是這個時候,壽光“中國蔬菜之鄉”的地位算是徹底立住了,還一定程度上赢得了全國蔬菜的定價權,而且經過幾十年的技術改進和發展,壽光也成為了全國農業從業人員的聖地,這個月我們青島這邊遭到了有史以來罕見的低溫,最冷零下15度,我們農場的草莓大棚裡晚上氣溫驟降,導緻草莓出現了早熟果小畸形果等問題,要不是疫情的緣故,我們早就殺到壽光取經去了。

壽光農村能發展起來嗎(小小一個縣成為全國的菜籃子)4

我們農場的草莓種植遇到了點問題,現在農業是非常複雜的,各個環節都要保證

但吃定全國的壽光并不滿足,壽光開始把“蔬菜帝國”的勢力範圍擴展到海外。可這一步很難,因為加入WTO之後,為了保護本國農業,像日本歐洲等國家用農殘指标建立起了一個“綠色壁壘”,想要進入絕非易事。

壽光的舉措是規範化肥和農藥的使用,并建立起包括農殘監測站、檢測卡、檢測儀在内的全方位農殘檢測體系,并開始着力發展綠色無公害蔬菜種植基地。于是艱難地打開了國際市場銷路,到今天已經在日本、俄羅斯、韓國等國家建立起銷售渠道,以至于如今流行一個說法:山東壽光與美國加利福尼亞、荷蘭蘭辛格蘭、西班牙阿爾梅裡亞并稱全球四大蔬菜基地。

壽光農村能發展起來嗎(小小一個縣成為全國的菜籃子)5

壽光蔬菜博覽會

正因壽光在國際上的名頭越來越響,一大批國際農業巨頭比如先正達開始和壽光合作,比如共同研究高端農業技術和優良種,國内外80%左右的蔬菜種子公司在壽光都有業務。現在壽光建有育苗場300多座,年育苗量達16億株,完成了從蔬菜集散地到種苗集散地的升級,每年全國各地都會從山東大批量購買種苗,搞育苗要比單純的種植利潤大的多。

另外,憑借着自己的優勢地位,壽光全市還搞起了農産品深加工,向海内外出售高端農産品。

壽光的崛起,對中國農業還有一個重要的意義,那就是中國農業從傳統農業轉變到了現代農業。

中國的7000多年的農業曆史太漫長了,以至于給人一種強大的思維慣性——農業就是臉朝黃土背朝天的營生,就是種地。

其實從壽光的發展可以看出,以設施農業為代表的現代農業,已經從土地密集型轉變為資本密集型與技術密集型,它融合了物流倉儲、機械制造、化工、育種、金融與零售服務等多種行業,尤其對制造業提出了新的要求。種地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越來越小,田間地頭、村頭村尾已經不再是農業的主旋律,農業技術越來越高端,對人的要求越來越高,經濟效益也越來越大。很多人之所以感受不到,是因為中國的人地矛盾突出,農戶的耕地面積小,小農經濟的色彩依然很重,但像壽光這樣走在前面的地區,現代農業的特點表現地就比較明顯,你看着好像是八竿子打不着,比如物流配送、聚氯乙烯(溫室薄膜材料之一)和冶金,但其實早已緊緊融合在一起。

舉個例子,大家可能覺得日光大棚并沒有什麼了不起的,但這是中國的獨特發明,很多國家甚至是發達國家都沒有(區别于以荷蘭為代表的玻璃溫室技術,其造價昂貴,動辄一百萬一畝,不是國内普通農戶能夠承受得起的)。之前媒體報道過一個北大地質專業的碩士和老婆移民到加拿大蓋農場種西紅柿,用的就是中國的日光大棚的技術,引得一幫加拿大農場主參觀并且連連驚歎。按說加拿大的緯度高,氣候寒冷,非常适合這種技術的普及,但即使他們想蓋也沒這條件,因為加拿大沒有這方面的設備制造商,也就沒有産業鍊。這對夫妻蓋大棚所有的材料都是從中國進口的,而在壽光,連電機設備、鋼架材料帶人工安裝,全都給你搞定了,都不用你動手。

這就是我說的,現代農業已經不再是田間地頭這點事了,它是一個縱向上下遊産業鍊貫通,橫向多種産業融合的系統性工程。就好比壽光,它如今打通了育種育苗、生技術研發、種植、食品加工、産品營銷、物流運輸、會展經濟、金融保險等上下遊全産業鍊,完成了一二三産業的融合,即使多年來無私地向全國普及技術,地位卻再難撼動。

因此,現代農業脫離了單打獨鬥,要求全社會共同參與,就比如壽光被人诟病的洋種子泛濫問題,壽光的農民背不了這個鍋,主戰場是全國農業大學和各科研院所。再比如說如何讓日光大棚的薄膜材料透光性更好,更耐用,過濾特定光線,這就是制造業的事了。

所以農業并不是很多人所說的“夕陽行業”,相反,它的前景越來越好,跟制造業一樣,正在進行一場産業升級,隻不過現在的小農經濟扯了土地集約化這關鍵一步的腿,人地關系尤其是土地所有權、使用權、承包經營權的厘清,是現代農業産業升級的關鍵,如果搞定這一步,中國的農業一定會脫胎換骨。

不能拿舊眼光看農業了,你鑽進去才能發現,現代農業已經發展成為一個高精尖、高要求的行業。

另外壽光的蔬菜能起來,其基礎是山東優秀的自然環境。山東這個地方因為靠海,很多地方氣候比較濕潤,又因為是北方,光照充足,晝夜溫差也大,非常利于蔬菜和水果的生長,萊陽梨、煙台蘋果、章丘大蔥、膠州大白菜、濰縣蘿蔔、金鄉大蒜……這些成名已久的山東特産也印證了山東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其實借着壽光,我還想說個事,就是山東人在輿論場上話語權,尤其是互聯網的話語權的缺失,對山東的發展帶來了非常不利的影響。壽光這幾年是出了名,一是18、19年兩場台風帶來的洪水讓壽光受了災,導緻全國的蔬菜價格産生了波動,二是去年對武漢的支援讓壽光占盡風頭,都不是咱們主動宣傳的,要不是這幾件事,除去搞農業的,全國就沒幾個人知道壽光這麼個地方。

正因為沒有話語權,不僅自己的閃光點别人看不見,還總是處在被動挨打的地位上,動不動被一些媒體宣傳成“發展落後、思想落後、缺乏創新精神和改革理念、官本位思想嚴重”的負面典型,隔三岔五就被拿出來遊街。

咱也别急着否認,山東确實有些思想觀念上的問題,就比如說這個“官本位”它确實客觀存在,而且有些地方也很突出。但就壽光這幾十年的發展來看,是不是像媒體們渲染的那樣誇張和一無是處,是不是全山東都這樣,是不是全國就隻有山東這樣?

山東可不是隻有壽光這一個閃光點。

我問大家一個問題,2019年全國工商聯發布了全國民營企業500強名單,山東、廣東和上海哪一個省(直轄市)的企業最多?

我估計很多人要說上海和廣東了,真實情況是,山東61家,廣東60家,上海15家,山東是上海的四倍。

這事誰知道?誰宣傳?不是說山東民營經濟活力不行,缺乏創新和市場經濟意識嗎?

2020年的全國GDP統計出來了,各省的也在陸續公布中,這次是國家統計局自己統計的,可摻不了水分了。山東是3.6%的增長率,高于全國2.3%的總體水平,比浙江的3.5%高一些(廣東和江蘇的還未公布),可以說是個驚喜,因為這意味着山東的經濟在好轉,山東的經濟轉型也取得了效果。

但另一方面,山東在輿論場上被動挨打的地位,對于争取人才、資本、政策、投資項目上是極端不利的,過去都說“投資不過山海關”,現如今倒好,出了一個新說法:

“投資不過南宋界”。

“投資不過山海關”這句話的殺傷力巨大,侮辱性極強,而且已經在全國人民的心中坐實了,如果再讓這句話飄出去,會對包括山東在内的整個北方産生什麼影響,大家都能猜到。

另外再說人才,山東的“落後”形象,讓多少全國其他地方的優秀人才望而卻步?又有多少省内的高端人才南下?除了收入的原因,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山東在這些人心中的形象問題。

至于山東為什麼會給人一種“落後”的印象,以及一些媒體的真實宣傳動機是什麼,那就是另外一個話題了,等有空給寫一篇文章,跟大家探讨一下。

(原創不易,如果大家喜歡咚咚寫的文章的話,歡迎點贊、轉發、收藏、評論,謝絕轉載,謝謝!)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