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電視劇激戰中的東北腔

電視劇激戰中的東北腔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9-28 14:14:59

點擊上方江南晚報訂閱

錫城熱點新聞即時推送

電視劇激戰中的東北腔(熱劇裡流露鄉音)1

晚報記者 張月 李忠蘭

剛過去的周末,《歡樂頌2》迎來大結局,但對于不少劇迷來說,仍感意猶未盡,甚至已開始期待《歡樂頌3》的到來。對于無錫觀衆來說,由于劇中五美之一關雎爾來自無錫,更是對該劇多了一份親切。回顧劇中的無錫元素,除了春節過後關雎爾返鄉回滬時,給姐妹們帶的無錫排骨外,劇中“囡囡”一詞的高頻率出現,也讓無錫人心領神會,不禁笑出聲來。

安迪被喊“囡囡”,網友一頭霧水

《歡樂頌2》中出現一個影響劇情走向的重要人物——包奕凡的母親。包母初次見到安迪時,對安迪頗具好感,當即稱呼安迪“囡囡”,之後每次見面也都以“囡囡”稱呼。這“囡囡”一詞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很多網友感覺不解。一時間,“囡囡是什麼意思”“囡囡是什麼鬼”滿屏滿世界地飛,同時,大家也很想知道“囡囡”這一叫法到底是哪個地方的方言。

無錫人很熟悉,隻是讀法與劇中不同

要說這“囡囡”是啥意思,無錫人是最熟悉不過了,但凡家裡有女孩的,不管是女兒還是孫女、外孫女,家長們稱呼起來,這詞是常常挂在嘴邊的。老無錫陳老伯已76歲,他介紹說,“囡囡”的叫法在無錫由來已久,是祖祖輩輩留下來的傳統叫法,最初主要用于爺爺奶奶對孫女的稱呼,後來逐漸也可用于外公外婆對外孫女的稱呼以及母親對女兒的稱呼。“叫囡囡,是很親熱的意思。”雖然“囡囡”一般用于對小女孩的稱呼,但出于對小孩的喜愛,很多小女孩長大以後,仍會被稱作“囡囡”,如陳老伯的孫女馬上就要上大二了,他還是常常用“囡囡”叫她。

無錫“土著”章女士也介紹說,“囡囡”在無錫是一種特有的長輩對小輩極度親昵的叫法。“如果對未成年的孩子叫囡囡,那是一種自然流露的喜愛和寵溺,如果對成年孩子還叫囡囡,那就傳遞着一種刻意的寵溺和親密之情。”章女士也是《歡樂頌2》的劇迷,她認為劇中包母稱呼安迪“囡囡”,是一種别有用心的刻意套近乎,是在打親情牌,“也足以暴露她對安迪的别有用心,想用最簡單低廉的投入,取得最大的獲利,是典型的生意人虛僞風”。劇中就連包奕凡自己也覺得母親這稱呼有點誇張,因為他知道“囡囡”是父母對女兒的愛稱,而不是對兒媳的稱呼,所以随後包奕凡就問母親:“您是要女兒還是要兒媳婦,不要再添亂了!”

不過與電視劇裡包母的讀音“nan nan”不同,無錫方言裡讀“nu nu”。也因此,很多無錫以及吳語區的觀衆,會感覺包母的讀音很别扭。有網友就在“電視劇歡樂頌”的官方微博上留言:“為啥小包總麻麻管囡叫nan,我們這兒方言都讀nu。”

熱門文藝作品加速方言傳播

吳方言地區所在的上海、江浙、福建等地,有着開放、包容的城市特性,這些地方經濟發達,文化交流頻繁,加速了吳方言的對外傳播,尤其通過文學、舞台、廣播、影視等藝術,“吳侬軟語”成了一種大衆追尋的人文情懷。如今,網絡媒介傳播迅速,方言借由熱門文藝作品得到了更廣泛的傳播。“不光是吳語,東北話、廣東話也都通過媒體更加廣為人知。”項行肯定了文藝作品對傳播方言文化的積極性,但他也表示,影視劇中傳播的方言隻是皮毛,隻能稱為方言元素,但能引起現代人的重視是好事,不過,也要看作品跟傳播媒介本身的影響力,熱播劇《歡樂頌2》就很好地說明了這點。

在衆多劇迷的期待中,前陣子,電視劇版《白鹿原》終于開播了,那些小時候聽過廣播劇,看過報刊上的連載,長大後看過原著與三個多小時電影的觀衆,看了電視劇後多少有些失落。原因就是“雖然電視劇還原了當年陝西關中平原的風貌和風土人情,卻沒能還原關中的腔調,實屬遺憾,倘若台詞能使用方言,則堪稱完美”。這一觀點引起諸多觀衆的共鳴,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表達着同一個意思:鄉音鄉韻永遠不能忘懷,即使你多久沒有再說過方言,但當你回到家鄉的那一刻,鄉音便會脫口而出,這是血濃于水的鄉情。

最新版《新華字典》與《現代漢語詞典》中均收錄有“囡”字,意為“小孩兒”。 (張月 攝)

吳方言稱謂受社會發展影響

“‘囡囡’就是‘寶寶’‘寶貝’的意思,在無錫不分男女,叫女孩子多一些”,無錫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項行一語中的。他編寫的《無錫方言辭典》中收錄有“囡囡”這一詞條,解釋為“嬰兒愛稱。也作‘囝囝’”。據了解,“囡”是吳語中典型的方言字,在明清小說中被大量使用,再早的文獻便鮮見“囡”字了。項行表示,“囡囡”是家中長輩對晚輩的昵稱,一般不在外面使用,雖然常被用來稱呼孩子,但不管孩子長到多大甚至成年,有的家長也依然習慣這麼稱呼自己的孩子,足見親子關系的融洽,也反映出溺愛的程度。

“囡囡”一般在吳語和粵語區使用,從字形上看,“囡”字,女外有圍,意為閨,可意會為閨中少女,未聞世的小女孩。《吳江市方言志》《望亭鎮志》《揚名鎮志》等蘇州、無錫地情資料裡記載有“囡”字,多指女兒。項行介紹,“囡囡”在上海地區用得更多,無錫人在家反而更喜歡叫孩子的小名,對外喜歡喊小孩“細棺材”“細毛丫(音wu)頭”等賤稱。無錫人在外說起自己的兒子稱“倪子”,女兒稱“囡伲”。項行正在編一本方言書,其中的“稱謂”一章頗費心思,因為中國人的稱謂實在繁複,關乎人倫、宗法、職業、身份。

在項行看來,方言本身就是地域文化,始終在全社會中傳播,而語言本身是在變化的,随着時代發展,人口遷徙與信息傳播速度都在加快,因此,時間一長,一些地方方言開始被大衆理解和使用,成了全國通用語。“比如‘贊’(形容好)和‘作’(形容鬧,無理取鬧),前者就是吳方言,後者吳語中用得較多。”項行認為,正是由于方言在表現性格與風俗上具有不可替代性,才使得“贊”和“作”等方言能暢行天下,因為人們覺得這些字在特定語境中,用來形容人跟事再精準不過了,甚至它們隻能意會,找不出其他詞來代替。

随着社會的發展變化,社會結構也在不斷變化,一代代的獨生子女家庭,使得社會關系變得簡單,一些千百年來出現在直系、旁系中相對穩定的人倫稱謂,比如“妯娌”“連襟”等漸漸難聞。“現在沒了兄弟姐妹,将來也就不會有舅甥叔侄,估計最後隻剩下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兒子女兒、孫子孫女等可憐的幾組稱謂了,現在一些稱謂口語中也用,隻是不好跟30年前相比啦。”項行的話語中透着失落感,他花心血出方言書正是為了留住正在消逝的文化符号,他希望無錫人記得,喊“奶奶”叫“親娘”,喊“姑姑”叫“伯伯”。

鍊接

關于吳方言

吳語,又稱江東話、江南話、吳越語。周朝至今已有三千多年悠久曆史,底蘊深厚。在中國分布于今浙江、江蘇南部、上海、安徽南部、江西東北部、福建北一角,使用人口9000多萬。吳語是中國七大方言之一,有國際語言代碼。吳語是吳越人的母語,有上萬個特有詞彙和諸多特征本字,一百餘城構成的吳語城市群和江南文化圈,是江南人思維方式、生活情調、文化涵養的生動體現。

吳方言按其語言特點可劃分為5個片區:太湖片、台州片、東瓯片、婺州片、麗衢片。其中,太湖片可再分為6個小片:常州小片(或稱毗陵小片)、蘇滬嘉小片、湖州小片(或稱苕溪小片)、杭州小片、臨紹小片、明州小片。學界大多認為無錫方言處于太湖片中常州小片和蘇滬嘉小片的過渡地帶。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