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興安嶺地區松嶺區境内的砍都河國家濕地公園,地形起伏不大,為北高南低,西高東低之勢,屬于低山丘陵地貌,冬季酷寒期長,夏季炎熱期短。
整個公園内既有大面積的森林地區,也有濕地、沼澤等類型的生态系統,其中以河流濕地為核心,草本沼澤為主體。
優越的自然環境為無數的珍稀野生動物提供了賴以生存的家園,砍都河國家濕地公園的動物資源比較豐富,已探明的鳥類有216種,獸類49種,其中更是擁有金雕、東方白鹳、駝鹿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在大興安嶺地區,駝鹿算得上是這裡的明星物種,它們長相怪異,似鹿又似駱駝,因此跟麋鹿等一樣,也有“四不像”的稱号。
一直以來,人們對駝鹿都是懷有敬畏之心的,因其身材高大,且雄獸長有巨大的獸角,在古時候一度被認為是“異獸”。
相傳駝鹿就是牛魔王坐騎“避水金睛獸”的原型,它具有極強的泅水能力,能一次遊20多公裡不用休息,甚至傳言說有人曾見過它們橫渡海峽。
駝鹿水中避暑,邊玩邊吃
砍都河國家濕地公園的監測員近期整理架設在野外的紅外相機數據時,就發現了有關駝鹿泅水的畫面。
隻見一頭壯碩的雄性駝鹿,因為天氣太熱,便下到了池塘中玩水避暑,整頭駝鹿大半個身子都浸泡在水裡,看上去十分惬意。
駝鹿一般在北半球溫帶至亞北極氣候的針葉林及混交林地帶出沒,在我國,主要集中分布在大興安嶺及小興安嶺北部,它們對嚴酷的寒帶環境具有很強的适應性,同時也進化出了很多對應的生存本領。
雌性駝鹿跟幼年的駝鹿一般集群生活,成年的雄性駝鹿則偏向于獨居。由于它們體型很大,食量也大,一天就能吃掉20多公斤的植物,所以駝鹿幾乎全天都在覓食和飲水,以滿足生存所需的能量。
即便它在水中避暑時,也是邊玩耍邊進食。它不僅能夠取食岸邊豐茂的水草,也會仗着自己水性好的優勢,潛入水底吃一些水草。
駝鹿基本上不太挑食,可進食的植物種類高達70多種,包括了青草、樹葉、浮萍、水草等等。
跟牛一樣,在進食之後也會反刍,除了近水的地方之外,林中的鹽堿地也是它們常出沒的地方,因為它們也有舔食鹽堿的習慣。
體大似駱駝,雄獸長巨角
在一些北方地區,駝鹿也被稱為“犴達罕”或者“堪達罕”。它們體型巨大,我國的品種成年之後能夠長到400-600千克,肩高為1.6-2.4米,體長2-2.6米,而北美地區的駝鹿普遍能達到700千克,最高紀錄是一噸重,在鹿類裡面,它們絕對算得上是龐然大物。
駝鹿雖然是一種鹿類,但外形長得卻跟駱駝較為相似,同樣是身材高大,且肩部高聳,類似于駱駝的駝峰,四肢矯健修長,雖然沒有駱駝般巨大的腳掌,但看上去就很有壓迫感。
根據記載,十七世紀的瑞典,就有騎着駝鹿的士兵,而早期的西伯利亞人,也會将駝鹿代替戰馬。
駝鹿也是性二态比較明顯的動物,雄獸的頭頂上長有明顯且巨大的獸角。它們的獸角,是鹿類中最大的,且形狀特殊,呈扁平的鏟子狀,中間寬闊,類似于仙人掌。而雌性則沒有明顯的獸角。
駝鹿獸角的分叉數跟它們的年齡有關,大約在6-8個月的時候,它們會長出新角,稱之為“錐角”,此時為單枝。
直到第三年的時候,才分出2個叉;第四年分出3個,第五年分出4-5個,而第六年之後,則不會呈現出這一規律。
處于發情期的雄鹿,會用樹幹打磨自己的獸角,在争奪配偶的時候,兩頭雄鹿也會用巨大的獸角相互撞擊,發出“劈啪劈啪”的擊角聲。
遊泳本領高,外号“避水金睛獸”
駝鹿雖然眼睛有些近視,視覺能力不強,但聽覺和嗅覺都非常靈敏,周圍的細微響動和其他獸類的氣息都能被它感知到,一旦察覺到環境異樣或者有危險,它們會馬上逃走。
雖然從體态上來看,駝鹿給人一種笨重的感覺,但實際上它們是相當靈活的,會用跳躍的方式取食高處的樹葉。
另外,駝鹿不僅能夠以50公裡每小時的速度奔跑,而且耐力還很強。寬厚的腳掌使得它們在雪地裡,也保有很高的行動能力。
駝鹿的遊泳本領比麋鹿有過之而無不及,畢竟“避水金睛獸”這個外号不是白叫的,所以利用泅水的方式躲避天敵和危險,是它們最重要的保命本領。
曾經就發生過這樣一件事情,一頭駝鹿遭到灰狼的追趕,情急之下駝鹿邊與灰狼周旋,邊往水邊趕,最終跳入水中遊向深水區逃過了一劫。
灰狼雖然也會遊泳,但水性根本無法與駝鹿相比,所以隻能眼睜睜看着駝鹿從自己眼皮底下逃走。
類似的現象在自然界中時有發生,駝鹿雖然體型巨大,但作為一種食草動物,通常情況下是不會主動與大型食肉動物正面對抗的,多數時候都是選擇逃遁。隻有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會用獸角反抗。
雖然駝鹿看上去比較溫順,但作為一種大型野生動物,就存在一定的危險性。根據美國阿拉斯加相關部門的統計,每年都有5-10人遭到駝鹿的攻擊,駝鹿傷人的數量是灰熊的3倍。
尤其是每年的9-10月份,是當地駝鹿的發情期,也是駝鹿傷人事件的高發期。
所以如果我們在外遇見了它們,千萬不要貿然靠近,相對于成群的雌性駝鹿和幼鹿來說,落單的雄鹿攻擊性更強,需要格外注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