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怎麼幫助孩子遠離開學前的焦慮

怎麼幫助孩子遠離開學前的焦慮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6-20 03:37:17

很多寶爸、寶媽都有過這樣的體驗:

自己要出門上班,或者是出差、出遠門了,年幼的孩子一邊哭鬧,一邊拉着父母,不願意讓父母走;

孩子要去上幼兒園了,到了校門口卻大哭不止,死活不願意與父母分開,最終還得靠老師把孩子抱進去。

這屬于正常的情感反應,年幼孩子離開父母時出現分離焦慮,這也是他們表達對父母依戀、不舍的方式。大部分孩子适應幾天後,分離焦慮會明顯減弱,逐步消失。

但是,有些孩子在父母離開後,情緒仍然崩潰,哭得上氣不接下氣,無論身邊人怎麼安慰,都很難停止下來;

還有些孩子上幼兒園都1個月了,早上上學還是哭得聲嘶力竭,更嚴重的可能都到了小學,上學時還是忍不住哭着想媽媽。

這些孩子很可能已經罹患了分離焦慮障礙,同時也意味着,父母很可能對孩子造成過疊加性心理創傷,父母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而且,這些孩子還可能因出現分離焦慮障礙而在校園中遭受新的心理創傷。比如,孩子會經常在幼兒園裡哭泣,老師們失去耐心後,很可能會簡單、粗暴地對待孩子。而同學們也可能會嘲笑孩子愛哭,是個“媽寶男”/"媽寶女”,并聯合起來孤立他們。

怎麼幫助孩子遠離開學前的焦慮(孩子不願意離開父母)1

圖片來源于網絡

最近是開學季,正是分離焦慮障礙的高發期,我們拍了一期科普視頻,希望父母們掌握科學知識,理性地應對,避免孩子演變成更嚴重的精神心理障礙。

點擊浏覽:孩子不想離開父母去上學,還一直哭鬧?可能得了分離焦慮障礙

視頻裡已經提供了一些具體化建議,以下再補充幾點:

第一,父母在與孩子分開後,可以利用手機與孩子保持聯系,減輕孩子對父母的思念之情。

比如,父母出差在外時,可以與孩子約好每天的某個時間段與孩子進行視頻聊天,緩解孩子的分離焦慮情緒,還能夠令親子關系更加親密。

而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父母也可以放一張自己的照片在孩子書包,并告訴孩子,“爸爸媽媽一直陪伴着你”,令孩子内心充滿安全感。

父母最好與幼兒園、小學老師保持良好的關系,這有兩個好處。一是孩子出現較嚴重的分離焦慮時,父母可以通過老師的手機與孩子溝通,緩解孩子的焦慮;

另一方面,老師考慮孩子的父母通情達理,也會更加包容孩子的情緒,避免采用簡單、粗暴的方式,對孩子造成心理創傷。

第二,當孩子的分離焦慮情緒有所緩解時,比如去幼兒園不再哭泣了,也不再攔着父母出門了,父母要及時給孩子一個具體化的肯定,并引導孩子學會自我肯定。

比如父母可以說,“寶寶今天去上學不再哭泣,真是個勇敢、獨立的好孩子!我覺得你可以給自己一個肯定,我變得勇敢獨立,我真棒!”等等。孩子在受到父母的肯定和鼓勵後,内心會愉悅、開心,更容易成功克服分離焦慮,内心産生自信感。

總而言之,當孩子出現分離焦慮情緒,甚至是分離焦慮障礙時,父母一定要理性、科學地應對,否則這很可能埋下隐患,導緻孩子長大後出現了青少年邊緣型人格障礙。

青少年邊緣型人格障礙有一個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害怕被抛棄,這很可能是由分離焦慮障礙演變而來的。

最常見的一種情況就是,有些父母準備外出工作的時候,孩子總是哭鬧,為了哄騙孩子,父母很可能會說:“我去去就回,很快就回來了。”結果孩子信以為真,一直盼着父母回來,卻總是等不到父母,也無法聯系父母,很可能會産生被父母抛棄的感覺,非常失落、恐懼。

怎麼幫助孩子遠離開學前的焦慮(孩子不願意離開父母)2

圖片來源于網絡

如果這樣的事情一次次地發生,孩子與父母很容易産生巨大隔閡,親子關系十分疏離,罹患青少年邊緣型人格障礙的風險還很高,當信任的朋友、老師離開他們時,他們很容易陷入“被抛棄感”。而且,他們因為害怕被抛棄,很容易對身邊的同學付諸太多的情感,掏心掏肺地對待他們,可一旦同學背叛、遠離自己,他們就會受到極大的心理傷害。

現在越來越多父母對“青少年邊緣型人格障礙”的疾病知識感興趣,後續我們會繼續撰寫文章,歡迎關注。#精神心理# #情感點評大賞# #分離焦慮#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