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作品】
作者 李旭光最近看王水照先生的《蘇轼選集》,偶然看到“秀語出寒餓,身窮詩乃亨”的名句。本來之前已經看過并做了筆記,因為客居嶺南,筆記不在身邊,曾找不到出處。為加深記憶,所幸藉先生所提供的導引,一鼓作氣把這個問題弄完。
(一)
“秀語出寒餓,身窮詩乃亨”,出自蘇轼的《次韻仲殊雪中遊西湖二首》中的第一首。全詩如下:“夜半幽夢覺,稍聞竹葦聲。起續凍折絃,為鼓一再行。曲終天自明,玉樓已峥嵘。有懷二三子,落筆先飛霙(音英,《韓詩外傳》:雪花曰霙)。共為竹林會,身與孤鴻輕。秀語出寒餓,身窮詩乃亨。禅老複何為,笑指孤煙生。我獨念粲者,誰與予目成。”(見《蘇轼詩集》中華書局1982年版一七五0頁),這首詩,暗用白居易《雪夜》“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賈島《朝饑》“坐聞西床琴,凍折兩三絃”等詩句,以夜深雪重摧竹葦,落筆飛雪,竹林、孤鴻等形象,诠釋了所謂寒餓與窮困,不隻是物質上的窮困,更多的是政治上的受迫害打擊、精神方面所追求的獨立個性等方面。仲殊,俗姓張,名揮,安州人,進士。出家為承天寺僧,居錢塘,為詩敏捷立成,工妙絕甚,嗜蜜,與蘇轼往還甚厚。蘇轼在另一首《安州老人食蜜歌》中說,“東坡先生取人廉,幾人相歡幾人嫌。恰似飲茶甘苦雜,不如食蜜中邊甜。”東坡自注,佛雲,吾言譬如食蜜,中邊皆甜。《四十二章經》若有人得道,猶如食蜜,中邊皆甜。(見《蘇轼詩集》一七0七頁)可見,蘇轼與仲殊是因詩而遇、清淡如水的君子之交。
蘇轼(網絡圖片)
“詩人例窮蹇,秀句出寒餓。”語出蘇轼《病中大雪,數日未嘗起觀,虢令趙薦以詩相屬,戲用其韻答之》。全詩為:“經旬卧齋閣,終日親劑和。不知雪已深,但覺寒無那。飄蕭窗紙鳴,堆壓檐闆堕。風飙助凝冽,帷幔困掀簸。惟思近醇醲,未敢窺璨瑳。何時反炎赫,卻欲躬臼磨。誰雲坐無氈,尚有裘充貨。西鄰歌吹發,促席寒威挫。崩騰踏成徑,缭繞飛入坐。人歡瓦先融,飲雋瓶屢卧。嗟予獨愁寂,室空自困坷。欲為後日賞,恐被遊塵浣。寒更報新霁,皎月懸半破。有客獨苦吟,清夜默自課。詩人例窮蹇,秀句出寒餓。何當暴雪霜,庶以蹑郊、賀。”(見《蘇轼詩集》一五八頁)這是寫給虢縣縣令趙薦的一首答詩。趙薦,臨邛人,寫作時間及背景不詳。 “詩人例窮苦,天意遣奔逃。”語出蘇轼《次韻張安道讀杜詩》。全詩如下:“大雅初微缺,流風困暴豪:張為詞客賦,變作楚臣騷。展轉更崩壞,紛綸閱俊髦。地偏蕃怪産,源失亂狂濤。粉黛迷真色,魚蝦易豢牢。誰知杜陵傑,名與谪仙高,掃地收九軌,争标看兩艘。詩人例窮苦,天意遣奔逃。塵暗人亡鹿,溟翻帝斬鼇。艱危思李牧,述作謝王褒。失意各千裡,哀鳴聞九臯。騎鲸遁滄海,捋虎得绨袍。巨筆屠龍手,微官似馬曹。迂疏無事業,醉飽死遊遨。簡牍儀型在,兒童篆刻勞。今誰主文字?公合抱旌旄。開卷遙相憶,知音兩不遭。般斤思郢質,鲲化陋鯈濠。恨我無佳句,時蒙緻白醪。殷勤理黃菊,未遣沒蓬蒿。”(見《蘇轼詩集》二六五頁)因是和詩,許多詩句與張安道原詩有關連。但總體上,更與蘇轼所交遊、酬和詩人的人生際遇有關系。按照王水照先生考證,熙甯四年(1071),蘇轼赴杭州通判任,于陳州會見張方平,作此詩。張方平,字安道,神宗朝曾官至參知政事,與蘇轼父子兄弟皆交厚,于轼為前輩。從蘇轼後來為張安道所作《張文定公墓志銘》和《蘇轼詩集·送張安道赴南都留台》題注中可知,張安道此次外任陳州,是受王安石排擠所緻。而34歲的蘇轼,此時正在經曆反對王安石新法的失敗,被迫離開朝廷,到杭州外任。兩個人的心是相通的。蘇轼所次韻張安道的原詩為:“文物皇唐盛,詩家老杜豪。雅音還正始,感興出<離騷>。運海張鵬翅,追風騁骥髦。三春上林苑,八月浙江濤。璀璨開蛟室,幽深閉虎牢。金晶神鼎重,玉氣霁虹高。甲馬騰千隊,戈船下萬艘。吳鈎铦莫敵,羿彀(音夠,同夠)巧無逃。遠意随孤鳥,雄筋舉六鼇。曲嚴周廟肅,頌美孔圖褒。世亂多群盜,天遙隔九臯。途窮傷白發,行在窘青袍。憂國論時事,司功去谏曹。<七哀>同谷寓,一曲錦川遨。妻子饑寒累,朝廷戰伐勞。倦遊徒右席,樂善乏幹旄。萬裡歸無路,危城至辄遭。行吟悲楚澤,達觀念莊濠。逸思乘秋水,愁腸困濁醪。耒陽三尺土,誰為剪蓬蒿?”(同上書二六五頁)從上述 唱和來看,蘇轼與張安道兩人,均是借用杜甫,來抒發對當軸宰相王安石的不滿。這裡的“詩人例窮苦”,當指正直的官宦照例不會青雲直上,必然會遭遇困窘的仕途;“天意遣奔逃”,應該就是兩個人在新舊黨争失敗後,被迫外任天涯的現實寫照。
蘇轼(網絡圖片)
“惡衣惡食詩愈好,恰似霜松啭青鳥。”語出蘇轼《次韻徐仲車》,全詩為:“惡衣惡食詩愈好,恰似霜松啭青鳥。蒼蠅莫亂遠雞聲,世上誰如公覺早。八年看我走三州,月自當空水自流。人間擾擾真蝼蟻,應笑人呼作鬥牛。”(見《蘇轼詩集》一八七一頁)詩中蘇轼自注雲:仲車,耳聾。又說,元豐八年,予赴登州,元祐四年,赴杭州,今赴揚州,皆見仲車。從自注可以看出,這首詩寫于元祐七年(1092)春至當年九月,因為揚州之任不到半年,蘇轼就被召回京師。徐仲車,從題注中看,耳聾,苦學,養母盡力,行年四十,不婚不仕。鄉人迫令就舉,獨自推雙輪車,葛衫草屦,載着母親應試,治平四年登第。未及調官,母亡,遂不複仕。家居山陽,衣食不給。及路振通判楚州,始為娶妻。這段題注所展示的徐仲車,應該是一名寒士。苦寒窮困出好詩,當是蘇轼的原意 。
“信知詩是窮人物,近覺王郎不作詩。”語出蘇轼《呈定國》。原詩為:“舊病應逢醫口藥,新妝漸畫入時眉。信知詩是窮人物,近覺王郎不作詩。”(見《蘇轼詩集》一六三九頁)詩注中說,舊病,暗用柳子厚<報崔黯秀才論為文書>凡人好辭工書,皆病癖。入時,朱慶餘詩,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舊病應逢醫口藥,新妝漸畫入時眉,應理解為,追求詞句工整的詩歌創作舊習,應施以對症之藥;新近的創作傾向所追求的是趨時附勢。而詩歌應當為純潔善良正直的知識分子所擁有,感覺王郎最近已經不再作詩,或是所作之詩,已經背叛了詩歌的原義。
蘇轼(網絡圖片)
“遣子窮愁天有意,吳中山水要清詩。”語出蘇轼《和晁同年九日見寄》。全詩為:“仰看鸾鹄刺天飛,富貴功名老不思。病馬已無千裡志,騷人長負一秋悲。古來重九皆如此,别後西湖付與誰。遣子窮愁天有意,吳中山水要清詩。”(見《蘇轼詩集》六九六頁;王水照《蘇轼選集》89頁)根據王水照先生考證,此詩作于熙甯九年(1076)五月。晁同年,即晁端彥,與蘇轼同榜進士,故稱同年。晁端彥,字美叔,任提點兩浙刑獄,置司杭州。時因違法,在潤州待審。病馬句,反用曹操老骥伏枥詩典;騷人句,宋玉《九辯》,悲哉秋之為氣也!皇天平分四時兮,竊獨悲此廪(凜)秋。遣子句,《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太史公曰,虞卿非窮愁,亦不能著書以自見于後世雲。白居易《讀李杜詩集因題卷後》:天意君須會,人間要好詩。王水照先生認為,此兩句,為相慰之詞。“清詩出窮愁”。語出蘇轼《九日次定國韻》。全詩為:“朝菌無晦朔,蟪蛄疑春秋。南柯已一世,我眠未轉頭。仙人視吾曹,何異蜂蟻稠。不知蠻觸氏,自有兩國憂。我觀去來兮,未始一念留。奔馳竟何得,而起無窮羞。王郎誤涉世,屢獻久不酬。黃金散行樂,清詩出窮愁。俯仰四十年,始知此生浮。軒裳陳道路,往往兒童收。封侯起大第,或是君家騶。似聞負販人,中有第一流。炯然徑寸珠,藏此百結裘。意行無車馬,倏忽畧九州。邂逅獨見之,天與非人謀。笑我方醉夢,衣冠戲沐猴。力盡病骐骥,伎窮老伶優。北山有雲根,寸田自可耰。會當無何鄉,同作逍遙遊。歸來城郭是,空有纍纍丘。”(見《蘇轼詩集》一九0五頁)王定國與蘇轼間唱和詩較多。王鞏,字王定國,自号清虛先生,長于詩,與蘇轼友善(王水照先生,《蘇詩選集·書王定國所藏煙江疊嶂圖》注),出身貴胄,因烏台詩案,受蘇轼牽連,由秘書省正字被貶賓州,一生的政治生涯坎坷遍布,幾同于蘇轼。在《蘇轼文集·王定國詩集叙》中,蘇轼說:“今定國以餘故得罪,貶海上三年,一子死貶所,一子死于家,定國亦病幾死。餘意其怨我甚,不敢以書相聞。而定國歸至江西 ,以其嶺外所作詩數百首寄餘,皆清平豐融,藹然有治世之音,其言與志得道行者無異。幽憂憤歎之作,蓋亦有之矣……又念昔日定國過餘于彭城,留十日,往返作詩幾百餘篇。餘苦其多,畏其敏,而服其工也。……而 定國詩愈工,飲酒不衰,所至翺翔徜徉 ,窮山水之勝,不以厄窮衰老改其度 。今而後,餘之所畏服于定國者,不獨其詩也。”在本詩題注中,還有“因追數台獄,同被罪憂,而至于是,詩雖句句飄空,而其實字字皆着迹也。其慨之也至矣”等提示,可知,蘇轼與王定國,不光是詩友,亦有相近的命運,以緻蘇轼甚至在任職時刻意回避,以使王定國免受株連。此詩當為蘇轼自颍州、揚州任上歸于朝廷期間所做,即元祐七年(1092)至次年六月間。此時的蘇轼,已經經曆了“烏台詩案”、“新舊黨争” 、“流放黃州”等人生的大起大落 ,即将再次流放海角天涯的厄運 ,所以,“清詩出窮愁”,其中的清詩,應該代表着人格的純潔、正直、善良等寓意;窮愁 ,則是詩人所遭受的困厄。 天憐詩人窮,乞與供詩本。語出《僧清順新作垂雲亭》。全詩為:“江山雖有餘,亭榭苦難穩。登臨不得要,萬象各偃蹇。惜哉垂雲軒,此地得何晚!天公争向背,詩眼巧增損。路窮朱欄出,山破石壁狠。海門浸坤軸,湖尾抱雲巘。蔥蔥城郭麗,淡淡煙村遠。紛紛鳥鵲去,一一漁樵返。雄觀快新獲,微景收昔遁。道人真古人,嘯詠慕嵇阮。空齋卧蒲褐,芒屐每自捆。天憐詩人窮,乞與供詩本。我詩久不作,荒澀旋鋤墾。從君覓佳句,咀嚼廢朝飯。”這首因僧人清順新築一所亭台所作的詩,前半,主要寫亭台之設,相見恨晚。其所在位置又恰得其地。進而在後半,盛贊僧人清順清修、高古、脫俗的品行。油生追随其尋覓詩句的意願。在這首詩裡,天憐詩人窮,表達的是上蒼對世人的眷顧;乞與供詩本,是說,上蒼将如此美好的亭台,提供給使人作為觀摩、創作的平台。窮,在這裡代表清貧、修行、古樸、絕塵超世等意味。
蘇轼(網絡圖片)
(二)
我覺得,理解蘇轼的詩句,重要的是 ,要通篇閱讀全詩,要注意所唱和的對象,要分析蘇轼當時所處人生的不同階段,以及每一首詩創作的緣由等。同時,既要從蘇轼特定的一生去做總體上的概括,又不能簡單的一概而論,要做具體分析。 以上所舉蘇轼 ,凡七次在所著詩中言及“窮”。無論是窮蹇、窮苦、窮愁、窮人、身窮,還是寒餓(窮困潦倒)等,都離不開一個窮字,說明,對于蘇轼而言,跌宕起伏,甚至是大起大落的命運,已經深深镌刻在詩人的内心。而盡管七次言及窮困,所唱和對象各異,卻隻是詩人表達審美标準的機會而已。 蘇轼還在其它詩句中言及“窮”如在《蜜酒歌》中“先生年來窮到骨,問人乞米何曾得”?是寫給當年黃州作赤壁遊,一同泛舟善吹洞箫的西蜀道士楊世昌;在《次韻王定國馬上見寄》中,“昨夜風吹入裌衣,曉來病骨更支離。疏狂似我人誰顧,坎坷憐君志未移……”;在《次韻和王鞏六首·其三》:“欲結千年實,先摧二月花。故教窮到骨,要使壽無涯。久已逃天網,何須服日華。賓州在何處,為子上栖霞”;在同題詩《其六》中又說:“若問我貧天所賦,不因遷謫始囊空”。在烏台詩案中,受蘇轼牽連的計有二十九人,王鞏名列第一。這首詩反抗冤獄、迫害之情,躍然紙上。 一個窮字,有肚腹之饑,仕途坎坷,人生厄運,親舊離散等,不一而足。司馬遷說:“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則反本”。(《史記·屈原》)人窮則反本,即回望人生直至初始,進而完整全面地反視自我,作系統的反思。也許,隻有窮困之後的反本,隻有反本之後的詩,才會使思考得到升華,落墨更為客觀,更合于理性,更為深沉,更加純粹。這與醉翁歐陽修詩窮而後工,杜甫的自古文章憎命達,與太史公的困厄郁結之後而究天地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等思想,完全是一脈相承。 2019·10·27
作者李旭光
李旭光簡介
祖籍山東,吉林松原人,軍人出身,退休前曾供職于鄉、縣、市(地)、省黨政機關。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民族史學會遼金契丹女真史分會理事,中國楹聯家協會會員;吉林省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吉林省書法家協會會員。文學創作一級。
散文《秋來查幹湖》,收入2011年《中國散文精選》、刊于《光明日報》、《作家》、《大家散文》、《詩選刊》、《散文選刊》、《語文主題學習》(上海教育出版社)等書報刊,被《學優網》、《第一文庫網》等語文學習網站眷顧;《查幹淖爾之冬》發表于《大家散文》、《人民日報》,收入《人民日報》散文精選《風在訴說的時候》;《中華典籍引領我的生活》,獲《光明日報》社、“國家古籍保護中心”有獎征文優秀獎;《百餘年來洮霍兩河注入查幹湖以及松嫩兩江與查幹湖溝通的文獻與圖輿》,在全國遼金史年會宣讀,刊于《東北史地》,收入《遼金史論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三石·九石》等幾十篇劄記、随筆、詩歌,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詩刊》、《人民文學》、《美文》等報刊發表。
楷書《金剛經》入選首屆華珍閣杯全國書法大賽;楷書《盂方·盂圓》獲建國七十年“翰墨雲橋杯”全國書畫邀請賽優秀獎。
《踏青集》、《方舟·方舟》、《查幹湖畔的遼地春捺缽》等文集在作家出版社、吉林出版社出版。(2019·10·20)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