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華米跟小米是一個人嗎

華米跟小米是一個人嗎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8-15 10:25:24

華米跟小米是一個人嗎(不斷去小米化的華米能夠成功單飛嗎)1

撰文/藍科技

華米從來沒有掩飾過自己的野心,但其實力能配得上野心嗎?

不滿足于小米生态鍊企業的身份,在華米科技多年的發展中,似乎從沒有停止過去小米化的過程。甚至在品牌、科技研發以及産品等方面都有全面擺脫小米的迹象。

在近期的Next Beat 2021大會上,華米科技正式發布了自研可穿戴芯片黃山2S以及自研智能手表操作系統Zepp OS,再一次成為行業的焦點。也讓更多人開始逐漸弱化華米是小米生态鍊明星企業的标簽,進而關注華米的故事。

其實,明眼人都能夠看出,從華米開始主推自有品牌,18、19年相繼推出黃山1号與黃山2号自研可穿戴設備芯片起,華米就有意擺脫對小米高度的依賴于影響,從而走出屬于自己的一條道路。但是,以華米如今的實力,真的有可能離開小米,從而“單飛化龍”嗎?藍科技認為,此時的華米還不具備這樣的實力。

首先,小米對華米的影響力巨大,目前如果去小米化未必是最有利的時機。

作為華米的生态鍊企業,小米一直是華米的主要客戶與營收來源。根據華米科技當年的上市招股說明書可以看出,小米作為華米科技主要股東之一,不僅參與投資,還是華米科技的主要客戶,并承擔了大量分銷工作。2015~2018年小米的銷售額分别為華米帶來了8.7億元、14.34億元、19.27億元、21.76元,占同期總收入的97.1%、92.1% 、82.4%與59.7%。

此外, 根據華米科技發布的2021年Q1财報顯示,2021年第一季度華米總營收11.47億元,較2020年的10.88億元同比增長5.4%,營收增速處于曆史最低點。其中,小米産品貢獻的營收較去年下降39.9%,自主品牌營收增長84.4%。但是,自主品牌營收的增長卻沒有帶來毛利率上的變化,仍然與去年持平同為22.5%。

可以看出,多年來華米科技光取得的成績,都有小米的一份功勞。小米的表現最終會影響到華米。如果一旦失去了小米這棵大樹,華米能不能好乘涼還不得而知。

另一個牽絆是,華米和小米續簽了3年的合作協議。在合作期内,華米都無法在去小米化上取得實質性的進展。同時,這項協議也從側面顯示出華米也對去小米化後,對未來充滿不确定性的擔憂。

其次,如果去小米化成功,面臨競争高壓的華米能獲取多大的市場份額?

不可否認,智能穿戴市場擁有巨大的潛力。Strategy Analytics報告顯示,2020年出貨量創出曆史記錄為5.27億部,同比37%。同時随着5G、人工智能的高速發展,智能設備也從“孤島式”智能單品向“萬物互聯”轉變。智能穿戴設備作為IoT的重要入口,也将成為今後人們必備的智能産品。預計在2030年,全球可穿戴智能設備将超過20億部,擁有巨大的潛力。

然而,在強大的市場潛力面前,也自然有巨頭坐陣。根據IDC發布的《2020年第四季度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追蹤報告》中,華為、小米、蘋果三家就合計占據了61%的市場份額,oppo與步步高緊随其後位列四五位。這也就意味着,華米不僅要以自主品牌之力對抗巨頭企業,更要與一衆可穿戴設備企業,在狹小的市場空間内展開“厮殺”。

同時,作為消費電子産品,智能可穿戴設備也被稱為是智能手機的延伸。因此,包括OV、一加等在内的衆多手機品牌也紛紛進駐智能可穿戴設備市場。而華米與這些企業相比,無論是從資金、技術、産品創新還是渠道方面均不占據優勢。在今後的競争中,華米也會面臨着巨大的壓力。

當然,我們必須承認的是,華米想要獲得更多的自主權,建立自己的産品品牌,是十分正确的。但這也是一條無比艱辛的道路。這不僅意味着華米需要重新開始,更會在今後的發展道路上為自己增加一位強敵。因此,從目前來看,華米去小米化并不是最好的時機。

(圖片來源:蘇甯易購商城)

本文原創于藍科技 未經授權任何網站及平台不得轉載 侵權必究。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