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去集市,兒子卻哭鬧着要跟她同去,她哄兒子說:“你别哭了,回去吧,等我趕集回來給你殺豬,為你弄好吃的!”
她的兒子信以為真,歡歡喜喜地留在了家裡。
曾子的妻子從集市返回時,見曾子正準備殺豬。
她急忙上前阻止說:你怎麼當真要殺豬呢,我可是哄兒子的。
曾子認真地說:“父母是不能随意哄騙小孩的,小孩還沒有知識,非常單純,他們直接受父母言行的影響,需要父母的教誨。
如果今天不殺豬,欺哄了他,那等于是教他可以欺哄别人。母親如果欺騙了孩子,孩子就不會再信任母親,以後便很難再教育他了!”
這樣子,曾子終于說服了妻子。
1曾子殺彘|踐行承諾而把家裡的豬殺掉,給孩子樹立言而有信的榜樣曾子殺彘告誡我們,做人要誠實守信,才能赢得信任;也告誡父母,父母是孩子的榜樣,言而有信才能教育好孩子。
事實上,曾子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人物,他名參,字子輿,和孔子一樣都是魯國人。
他可以說是著名思想家,也是孔子的弟子,在儒學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後世尊奉為“宗聖”。
他的行為往往遵循儒家“仁義禮智信”的理想。
曾子殺彘的故事,值得所有的父母認真品讀。在父母的眼裡,孩子年幼不懂事,所以為了一時的方便,哄騙他們沒什麼大不了的。
曾子的妻子就是這麼認為的。
當兒子吵鬧着要跟她去集市時,為了趕緊脫身,曾子的妻子就對孩子說:你乖乖回去,等我從集市上回來了殺豬給你吃。
曾妻隻是為了擺脫孩子的糾纏而順口一說,自己并沒有當真。
可是當她從集市上回來後,曾子立刻要去殺豬。
說白了,“曾子殺彘”這一典故說的是:曾子為踐行承諾而把家裡的豬殺掉,以告誡孩子誠實守信的故事。
2曾子也很注意個人修養|吾日三省吾身,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曾子是孔子的學生,曾子也很注意個人修養,《論語》中記載他的一句名言: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即強調做人要誠實,要以身作則,曾子也是這樣教育自己的孩子的。
騙小孩,小孩就不會相信他的母親,這不是教育孩子成為正人君子的方法。
于是,曾子才真地的就把豬殺了。
這也說明,他深受孔子的教導,不但學問高,而且為人非常誠實,從不欺騙别人,甚至是對于自己的孩子也是說到做到。
曾子殺彘目的在于用誠實守信的人生态度去教育後代,影響後代。
雖然他的做法遭到一些人的嘲笑,但是他卻教育出了誠實守信的孩子。
古人雲:“有其言,無其行,君子恥之。’‘言必信,行必果。”
人無信則不立。
聽其言觀其行。
就是要說到做到的意思,保持言行一緻,不能說一套,做一套。
3曾子殺彘選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它是一篇寓意深刻的寓言|教育孩子,身教重于言教這篇寓言告訴我們,父母管教子女,身教重于言教。
韓非,戰國末期韓國,也就是今河南省新鄭人。
韓王室諸公子之一,戰國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曾子殺彘》講的是曾子把妻子對兒子說的一句戲言付諸實踐,并說明原因。
從妻子“顧反為汝殺彘”,到曾子的“遂烹彘也”,
從妻子的一句“特與嬰兒戲耳”,到曾子用一大段來講述“嬰兒非與戲也”“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文中深刻地指出兒童教育的嚴肅性。
做父母的教育子女時,要言行一緻,不能随便承諾,更不能以欺騙的方法來平息孩子一時的哭鬧。
如果不能夠滿足就要實話實說,解釋開導孩子!
曾子殺彘就是“言必信”的道德理念。
總而言之,曾子用其言行告訴人們,為了做好一件事,應言而有信,誠實無詐。
教育孩子,身教重于言教。
父母的言行往往對子女将來的成長,起到很大的作用,所以有見識的家長在孩子面前處處以身作則,以培養他們良好的品德習慣。
事實上,曾子這樣做完全是正确的,他用自己的行動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誠實待人。
咱們别看殺了一頭豬,眼前利益受損,但從教育子女的長遠利益看,大有好處。
一切做父母的人,對孩子都應該像曾子那樣講究誠信,用自己的行動去做表率,去影響自己的子女和家人。才能産生良好的效果和巨大的作用。
一起探讨曾子殺彘的故事,歡迎關注我!
作者|龔柳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