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桂有在田間。 田雙雙 攝
編者按:每一個努力生活的中國人,都是最美的奮鬥者。也正是因為億萬奮鬥者,才有了今日之中國。十年,緻敬每一個奮鬥的你。讓我們一起,踔厲奮發新時代,笃行不怠向未來。
中新網金華10月4日電(董易鑫 李英昌 馬曉芬)眼下,正值農忙時期。浙江省金華市婺城區種糧大戶盛桂有承包的630畝農田裡,一邊是收割機來回穿梭,所到之處機過穗收;另一邊是插秧機奔忙,秧苗排着隊“紮”進泥土。
此番場景源于他十年前的一個決定。當時,婺城區因連日多雨不能靠天曬谷,盛桂有一咬牙買下了人生第一台烘幹機。當濕谷子被卷進轟隆作響的機械,不多時變成了幹谷,盛桂有嘗到了農機的甜頭。
幾年下來,他累計購買智能化育秧機1台,插秧機2台,烘幹機3台,無人植保機、播種機、施肥機等機械4台,種糧全程基本實現機械化,徹底改變了“靠天吃飯”的狀況。
婺城區蔣堂鎮一處農忙場景。 田雙雙 攝
“以前靠人工耕種、收割、烘幹,630畝農田需要80個人18天才能完成。現在靠機械,同樣18天卻隻要幾個機械操作手就行,成本大大降低。”盛桂有告訴記者,機械化僅是種糧提質增效的第一步。
其介紹,目前他每年的餘糧銷售收入有550餘萬元,平均每公斤大米售價在10元至40元不等。這個價格明顯高于市面大部分大米的價格。
“就憑是這塊地種出來的米。”盛桂有指了指腳下的土地說。
婺城區蔣堂鎮擁有近1.85萬畝富硒土壤資源。随着民衆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富含硒等人體有益微量元素的土壤孕育出的生态富硒稻受到歡迎。2014年,盛桂有緊跟市場節奏,注冊了相關商标賣起了品牌富硒米,生意“叫好又叫座”。
随着市場需求越來越大,他開始收購其他農戶的餘糧,累計帶動民衆增收100餘萬元;傾囊相授自己的“種糧經”,幫助周邊農民增收;聯合多個種糧大戶成立專業合作社,如今已有26個種糧大戶參與其中,涉及糧田14000餘畝。
近日,得知婺城區正建設推廣集育秧、機插、無人機植保施肥、收割、烘幹等托管式服務于一體的水稻農事服務中心,盛桂有更是喜上眉梢。“以後依托這個‘田保姆’,種糧更輕松、效益會更高。”他說。
據悉,該區近年來大力推進糧食生産,不斷加大扶糧政策落實力度,保障農民生産秩序。數據顯示,2012年至2021年,婺城區每年平均糧食播種面積10.4萬畝,總産量40439.2噸,平均畝産388.2公斤。(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