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四川省峨眉山市羅目鎮雷村的雷澤平今年49歲,4年前,他突發疾病,昏迷了1個多月後終于醒來。但他的下身癱瘓了,智力也受到了嚴重影響。
當時,他的兒子正在讀大學,妻子因為要照顧自己無法外出掙錢,雷澤平一家幾乎陷入了絕境。
他的七個老同學知道後,決定每人每月出200元,幫助他一家渡過難關。
這七位同學的家庭條件也都很普通,有的人甚至沒有固定職業。
其中有一位做生意的朋友最困難的時候甚至連工人的工資都開不起,但對雷澤平的幫助從未間斷。
1400元雖然不多,但足以讓這個不幸的家庭維持正常的生活。
“跟雷澤平相比,我們至少是健康的,還可以自己掙錢,如果大家不幫助他,這個家就真的垮了。”
他的同學這樣說。
沒有豪言壯語,但那份同學情溢于言表。
當同學遇到困難的時候,自己的肩上也有一份責任,這是對同學情最好的诠釋。
02
去年年底,央視曾經報道過複旦博士王新傑的故事。
王新傑是南京師範大學95級新聞專業畢業生,複旦大學博士。
但在2009年,他不幸罹患腦瘤,手術後處于植物人狀态。
這時,他曾經的大學、研究生的同學和老師們伸出了援手。
老師和同學輪流過來照料,去叫醒他,終于出現了奇迹。
慢慢地,王新傑的手腕可以動了,可以去握同學的手了,可以流眼淚了,他醒了過來!
醒來後的王新傑語言表達受限,肢體行動不便,而且智力下降到隻有孩子的水平。
同學們決定對他進行幫助,每年12月的第一個星期六,大家都來給他過生日。
而且,同學們還想到了将來,大家約定,等到王新傑的父母老去,不得不放手的那天,校友們會成立福利院,為班上唯一的博士學霸養老。
王新傑是不幸的,王新傑又是幸運的,因為他有一幫好同學。
這一切,并不是真的因為他是班裡唯一的博士,而是因為他是大家的同學。
相信如果換成别人,就算沒有考上博士,也是一樣。
03
2003年,在湖北襄陽工作的李傳書在出差途中,不幸發生車禍去世,家裡留下了在塑料廠上班的妻子和12歲的女兒。
他的大學同學們知道後,臨時湊了5000元,幫她們應急。
然後,同學們商量成立一個家庭救助基金,以保證孩子今後的教育和生活不受影響。
“老同學走了,他的孩子我們來養!”這是同學們的想法。
基金一點一點地籌集起來了,一直到孩子大學畢業,從來沒有為學費發過愁。
一些同學在為救助基金捐款的同時,還經常單獨對孩子進行資助。
不但如此,同學們在精神上也對母女倆特别關心,尤其在孩子求學選專業、找工作擇業等人生的關鍵時刻,大家一起出點子、想辦法,為她們解決實際困難,讓她們感受到家的溫暖。
“我雖然失去了父親,但伯伯叔叔的愛,彌補了父親對我的愛。”
孩子這樣說。
“我們代替不了父愛,但可以讓孩子覺得,在任何時候她的背後都有一股力量在支撐她。對她的關愛和牽挂,也讓我們這個班集體凝聚在一起”。
同學們這樣認為。
04
每個人都有同學,我們的同學之間可能不像新聞中的那些故事一樣,有誰遭遇過人生的厄運,但我們每個人都能夠感受到,同學間的感情确實與衆不同。
很多同事可能相處了一輩子,但離開後就成了路人,誰也不會再想起誰。
同學隻不過在一起短短幾年就各奔東西,卻一輩子都是最好的朋友。就算斷了聯系,幾十年後再見面,感情依然如初。
我有一位同學是醫生,人人都躲不開生病,所以找他辦事的同學特别多。
不管是自己還是家人,乃至親戚朋友,但凡需要看病,都會去麻煩他。
很多外地的同學經常是一個長途電話,家人看病住院的事情就交給了同學。
他經常說,同學們有事,沒有任何理由都會盡全力去幫忙,誰也不要客氣。
有很多次,同學們找他幫忙,回頭他還會自己掏腰包請同學吃飯,以盡地主之誼。
什麼是同學?同學就是在我們人生最純真的時間遇見,坐在同一間教室裡聽同一位老師講課,一起度過了最無憂無慮的時光的那些人。
不管你們之間生活的差異有多大,見面時都會稱呼那個最親切的名字。
這種關系伴随我們的一生,永遠不變。
05
有一種緣,叫同學。
有一種暖,叫同學情。
同學間的友誼,不需要用那些世俗的手段去維系。
也許山高水長,畢業後不再相見。
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重逢仍然如當年一般。
誰真的有事,大家會第一時間出現。
還在上學的人們,珍惜你身邊的同學吧!
他們最終會融進你人生最美好的記憶裡,會成為你生命的一部分。
已經畢業的人們,好好享受同學關系吧!
雖然大家已久未聯系,但我們仍然是對方最親最近的人。
明珠絮語,以教師和家長的雙重視角看教育,文章影響了億萬學生和家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