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東莞廣播電視台《東莞新聞》欄目正在陸續播出由我台與東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辦公室聯合攝制的系列報道《東莞影像志》。今天,我們帶大家走進南粵地區規模較大、原生态保存最為完整的古村落之一的塘尾古村。
塘尾村位于廣東省東莞市石排鎮,距離市區20公裡。它是一個按照中國古代星宿學建造的古村,憑借保存完好的城牆和明清古建築群、獨具嶺南特色的民風民俗和嶺南水鄉農耕景觀,成功入選中國曆史文化名村。
據《塘尾李氏族譜》記載,南宋末年著名理學家李用的曾孫李栎庵為了避難從東莞白馬來到了塘尾,在此開館教書,并娶黎氏女子為妻。經過元、明、清幾百年的發展,李氏逐漸興旺,塘尾村也發展成為以李姓為主的宗族村落。
自南宋末年李栎菴遷居,到康乾盛世,塘尾人不斷擴建各式新居、祠堂、書房,村落初步定型。塘尾古村的民居建築類型多樣,不但體現了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因地生存的需要,也充分代表了嶺南地區的建築風格。塘尾古村也是廣東珠江三角洲地區規模較大,原生态保存最為完整的古村落之一。民居與書室,祠堂與書室相結合,也是塘尾古村落的一大特色。
東莞市石排鎮文廣中心文化組組長李傑松:“ 古村落的建設結合了二十八星象的布局,講究天人合一。現在古建築群裡面,保存最好的是清代晚期的,保存了比較多的石雕、木雕、灰塑,還有彩繪,具有比較高的曆史價值和文化價值。”
這座建于明朝萬曆年間的梅庵公祠,至今保存完好,祠内有民間信仰的“康王”神樓,供奉着北宋抗遼名将“康王”。
每年的農曆七月初七是康王的生日,全村人從七月初一至初七,都會舉行盛大的民俗活動,2007年,這項有着近三百年曆史的活動入選廣東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如果說康王英勇殺敵,保家衛國的不朽精神,得到了塘尾人的敬重,那麼和平年代,“康王寶誕”的延續則是塘尾村民對和平、安甯和興旺發達的祈盼,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東莞市石排鎮文廣中心文化組組長李傑松:“ ‘康王寶誕’這種民俗活動,是塘尾人民的一種精神寄托和追求,它能夠把塘尾人民團結在一起,增添了塘尾人民戰勝困難的勇氣,和對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
正是在這種不畏難的精神寄托中,塘尾古村不斷發展成為今天的規模。塘尾人采取完整保存古村,在古村周圍建新村的做法,把古村與新村有機聯合起來,2014年還被列入全國首批50個中國傳統村落保護名單。如今的塘尾古村,以良好的環境風貌和豐富的文化内涵,成為嶺南地區明清古村落的一顆明珠。
記者:陳雯婧 黃博 劉銳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