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走入埃及
下午晚餐前,遊輪到達終點站盧克索。遊客不需下船,而且還提供晚餐和住宿直到第二天上午,這是埃及遊輪更加人性的思考。
在古埃及,盧克索叫底比斯,是古埃及中王國和新王國時期的首都。尼羅河将其分為了東西兩部分,東岸的神廟與西岸的墓地隔水相望,這裡是一個天堂與地獄交彙的地方。
埃及人常說 : “沒有到過盧克索,就不算到過埃及”。因為盧克索承載着太多厚重的古埃及曆史文化淵源,在埃及人的心目中,盧克索的神廟是埃及最具影響力的神廟,地位甚至超過金字塔。
晚餐後,我們坐車來到著名的盧克索神廟。神廟是不同朝代衆多法老共同修建的産物,同時供奉太陽神阿蒙、秃鹫女神穆特和月亮神科恩蘇。太陽神和秃鹫女神是夫妻,月亮神是他們的子女。
我們現在看到的盧克索神廟可以說是個曆史大雜繪。其中有古埃及的神廟,有羅馬時代建造的教堂,還有阿拉泊人修建清真寺。最早是阿蒙霍特普三世命令他的建築師在女王哈特謝普蘇特建造神殿的舊址上續建了聖殿、柱殿和後院。阿蒙霍特普四世在神廟的邊緣建造了阿頓神廟。圖坦卡蒙也繼續修建,哈倫海布完成了柱殿。拉美西斯二世建造了第二庭院、大門和方尖塔。内克塔内布一世建造了大門前的院子。亞曆山大大帝下令改造聖殿,将支撐屋頂的四根柱子改為一座小禮拜堂。在羅馬帝國時期整個神廟被結合到一座要塞中。公元後一開始的幾個世紀裡整個神廟内還建造了四座教堂。神殿前半部的列柱群上還聳立着十九世紀修建的阿布·埃爾·哈加格清真寺,那裡曾經是一座教堂的遺址。因為十九世紀時整座神殿被尼羅河泥沙掩蓋,阿拉伯人在不知情的狀況下建了清真寺。如今其居于數根石柱之上,也被稱為懸空清真寺。
我們下車購票進入大門,來到内克塔内布一世修建的前院,前院的圍牆已經所剩無幾,隻有一座泥磚修建的賽拉匹斯小神廟還立在北面。站在院中,可以看到一條獅身人面像大道,大道兩旁蹲坐着衆多獅身人面雕像。道路通向東北與二點五公裡外的卡納克神廟相連。不久以前,這條大道還壓在城市建築的下面,直到本世紀初才開始挖掘清理。
順着獅身人面像大道往前走,我們來到盧克索神廟大門前,立刻被神廟大門高大恢宏的氣勢所感染。大門前面立着一座高大的方尖碑和二座威嚴的拉美西斯二世坐像,特别是左邊那座比較完整,很有神韻!現存的方尖碑高二十五米,高大挺拔,左側有兩株筆直的棕榈與其相互輝映,和諧共處,相得益彰。
塔門前曾經有六尊塑像和一對巨大的方尖碑,如今也僅存三尊塑像,另外三尊己不知去向。而另一座方尖碑隻遺留了一個底座,碑體則在一八三八年被國王穆罕默德 ·阿裡送給了法國國王路易·菲利普,法國僅回贈了一個座鐘以示感謝,但更令埃及人氣憤的是,換來的座鐘第二天便停擺了,法國從來沒有派人來修,理由是造鐘的人已位去世。神廟入口高大的塔門上描繪當時節日景象和拉美西斯二世在叙利亞作戰情景的浮雕已模糊不清。
進入神廟,第一扇塔門之後即為著名的拉美西斯庭院,入口處左右各有一座拉美西斯二世的座像,座椅内側是一幅手持蓮花和紙莎草的尼羅河神壁畫,象征上下埃及的統一,它的下方,是征戰異邦、捕獲戰俘的勝利畫面。庭院内兩排十四根造型獨特雄偉壯觀的廊柱寓意深刻,是拉美西斯二世專為紀念愛妃妮菲塔麗二月十四日生日所設計,柱頂的蓮花造型非常優美,每一根柱子都代表了法老的威嚴。庭院四周三面建有雙排的紙莎草束狀的石柱,柱頂呈傘形花序,令整個庭院恢弘大氣。
庭院東面左側頂上有一座清真寺,位于神廟地基以上五米高的地方。這是阿拉伯人進入埃及以後,建造了這座阿布•拉•哈奇清真寺。當初建這座清真寺時,因為盧克索神廟已近乎埋入地下,露出地面的神廟頂部便成了清真寺的地基。如今,考古學者又把神廟從淤泥中挖掘了出來,使得這座清真寺看上去仿佛成了架在神廟上的閣樓。
廊柱後面的第二院是阿蒙霍特普三世建造的場院。阿蒙霍特普三世(約公元前1391年—前1353年)是古埃及第十八王朝法老,在位三十八年,第十八王朝在他統治時達到全盛。他大力發展對外關系,與巴比倫、米坦尼及塞浦路斯等國國王修好,修建了包括盧克索神廟,門農巨像和阿蒙霍特普祈靈殿在内的諸多宏偉建築,被譽為法老藝術家。
第二院的氣勢不亞于拉美西斯庭院,三面也有雙層紙莎草柱圍繞,南面的廊柱殿由四排共三十二根立柱構成,既簡潔明快,又莊嚴肅穆。神廟的石壁和廊柱上有大量精美的浮雕和壁畫,有些壁畫被基督徒用自己的壁畫覆蓋上,廟内還建有天主教和基督教教堂,處處留下了異域文化侵入的痕迹,神殿裡許多法老王雕像的臉部被刮傷搗毀,也是因教徒們要藉此摧毀人民對法老王的崇拜。
我站在後院高高的石柱下面,舉目仰觀在這座存世幾千年古老的神廟,看那高聳的方尖碑,看那厚重的塔門和精美的雕像﹑一種神奇的感覺油然而生,仿佛自己置身于天國的門口一樣。整個神廟雖然構造己不嚴謹,但瑕不掩瑜,仍然是古埃及人留給人類的無價之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