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你的人,不要請他吃飯,要學會用這3種感謝方式
人生在世,誰的經曆都不是一帆風順,總有遇到困難,需要人幫助的時候;
靠一個人單槍匹馬闖蕩社會,就沒有辦法保證安穩地過一生;
人與人之間的緣分,就是在互幫互助的過程中,逐漸建立起來的;
《詩經》中說:投之以木瓜,報之以瓊瑤。
對于在危機時刻,挺身而出幫助我們的人,對于在我們迷茫痛苦時,給我們指點迷津的人;
我們都要感銘于心,懂得回報和感謝對方,這樣才能無愧于自己的内心,同時讓這份情誼長存,與對方一起共渡更大的難關;
中國人講究禮尚往來,不少人會選擇在接受他人的幫助後,用請對方吃飯的方式表達誠摯的謝意;
其實,相比于請對方吃飯這種日常操作,我們還要懂得以下3個感恩方式,這種方式更靠譜,更值得學習。
在對方落難和迷茫時,要給予她啟發和指導,為他助力
一個人就算再厲害,再有本事,也不免會遇到能夠“制衡”或約束他的人或事;
當你去了一個不适合你的環境,受到一些觀念的束縛,或者遭遇一些難纏的人,被打擊被動搖;
那麼,一個人的信仰或堅持就很容易“坍塌”;
這時,如果有人能力挺你,給你啟發和指導,這種幫助,就會成為你人生道路上最強大的力量,讓你覺得不再孤單,并且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患難見真情,遇事見人心,幫助别人,其實就是在幫助自己。
被稱為護理學奠基人的南丁格爾,自年輕時起,就認識了法國名媛克拉克,對方的直爽和大膽,讓南丁格爾意識到,男人和女人可以平等;
在南丁格爾最無助迷茫的時候,克拉克給了她最大的啟發和幫助;
兩個投緣的女人,就這樣保持了終身的交往和情誼。
可見,回報别人的恩情,動用自己的力量,不局限于簡單的吃喝,而是要在對方迷茫時,同理對方的痛苦,幫他走出深淵,同時貢獻自己的支持和指點;
在對方窮苦時,給予他物質上的資助,幫他擺脫窘境
大詩人白居易在《夢微之》中寫道:
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
用來緬懷他和詩人元稹的友情;
元稹當年曾因觸犯權貴階層,而被貶河南,恰巧禍不單行,他的母親病逝,他唯一精神上的支柱倒了;
前途受阻,經濟上沒有着落,讓原本貧窮的家庭雪上加霜,這時,白居易主動提出自己資助元稹渡過難關;
而對這份深情牢記于心的元稹,後來也在白居易母親去世後,給經濟拮據的白寄去了二十萬。
就這樣,兩人在潦倒困境中建立起來的友誼和幫助,一直被世人傳頌。
培根說:忘恩是天性,它像随地生長的雜草;感恩則猶如玫瑰,需要細心栽培及用愛滋潤。
人生遭逢巨變時的守望相助,才能永恒且不變色。
現實社會也是如此,如果有人曾給予你極大的幫助,不必急于向對方表衷心,而是要經常關心對方的現狀,在他貧苦時,給予一定經濟上的幫扶,這才是真正的感恩。
在對方無所事事時,給予他機會和鼓勵,讓他改變
俗話說:授人魚,不如授人以漁;
最動人的幫助,不單是物質上的;
當一個人對生活失去信心,或是無所事事,不知怎樣面對前路時,那麼,拯救對方的生活,和精神世界,給予他機會和鼓勵,才是真正幫助他獨立和自強。
《我的前半生》中,唐晶對羅子君的友情,讓人感動;
年輕時,羅曾經在唐晶攻讀研究生期間,給予過她資助;
而後,當羅子君被離婚、生活無着落、無寄托後,是唐晶,在高壓的工作之中,抽出時間來,幫羅分析利弊,積極地為她想辦法,找出路的。
人是感情動物,禍患來臨時,要保證精神的堡壘不坍塌,才能一如既往地生活下去;
渾渾噩噩,不是應對挫折的最好方式,他人給予的機會和支持,才能成為自己在走投無路時,一束幫自己走出黑暗的光。
人與人之間,感情穩固和諧的前提,是彼此幫助,互相成就;
恩情上的互換,遠比吃飯來得珍貴和長久。
總之,為别人搭橋鋪路,就是在為自己積德攢福;
因為那份情誼,總有一天會返回到自己身上,幫自己擺脫孤獨無助;
《易傳》中說: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幫别人解決麻煩,就是在助自己走向幸福成功;
别人的恩情,不要時過境遷後就忘懷,也不要敷衍着去回報,而是要謹記于心,用善行去回報恩情,不斷強大自身,成為彼此的依靠和精神寄托;
所以,用心去做一個始終有價值的人吧,與恩人一起才能走得更遠,收獲更多的福報。
END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