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世說新語德行第一原文和譯文

世說新語德行第一原文和譯文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24 11:03:45

世說新語德行第一原文和譯文? (7)客有問陳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①”季方曰:“吾家君譬如桂樹生泰山之阿,上有萬側之高,下有不測之深②;上為甘露所沾,下為淵泉所潤③當斯之時,桂樹焉知泰山之高,淵泉之深不知有功德與無也”,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世說新語德行第一原文和譯文?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世說新語德行第一原文和譯文(世說新語譯注德行第一7-20)1

世說新語德行第一原文和譯文

(7)客有問陳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①”季方曰:“吾家君譬如桂樹生泰山之阿,上有萬側之高,下有不測之深②;上為甘露所沾,下為淵泉所潤③。當斯之時,桂樹焉知泰山之高,淵泉之深!不知有功德與無也!”

【注釋】①家君:父親。對自己或他人父親的尊稱。荷(hè):擔當;承受。

②阿(ē):山的拐角兒。切(rèn):長度單位,一何等于七尺或八尺③淵泉:深泉。

【譯文】有位客人問陳季方:“令尊太丘長有哪些功勳和品德,因而在天下享有崇高的聲望?”季方說:“我父親好比生長在泰山一角的桂樹;上有萬丈高峰,下有深不可測的深淵;上受雨露澆灌,下受深泉滋潤。在這種情況下,桂樹怎麼知道泰山有多高,深泉有多深呢!不知道有沒有功德啊!”

(8)陳元方子長文,有英才,與季方子孝先各論其父功德,争之不能決,咨于太丘①。太丘曰:“元方難為兄,季方難為弟②。”

【注釋】①咨:詢問。

②“元方”兩句:指兩人論排行有長幼之别,論功德就難分高下。按:這兩句不會是陳寔的原話,因為父親不會稱呼兒子的字。

【譯文】陳元方的兒子陳長文,有傑出的才能,他和陳季方的兒子陳孝先各自論述自己父親的事業和品德,兩人争執不下,便去問祖父太丘長陳寔。陳寔說:“元方很難當哥哥,季方也很難當弟弟。”

(9)荀巨伯遠看友人疾,值胡賊攻郡,友人語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①巨伯曰:“遠來相視,子令吾去;敗義以求生,豈荀巨伯所行邪!”賊既至,謂巨伯曰:“大軍至,一郡盡空,汝何男子,而敢獨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甯以我身代友人命。”賊相謂曰:“我輩無義之人,而入有義之國!”遂班軍而還,一郡并獲全②。

【注釋】①荀巨伯:東漢人,因重視友誼而聞名。胡:古時西方、北方各少數民族統稱胡。子:對對方的尊稱,相當于“您”。

②班軍:班師;出征的軍隊調回去。

【譯文】荀巨伯到遠處探望朋友的病,正好碰上外族強盜攻打郡城,朋友對巨怕說:“我這下活不成了,您可以走了!”巨伯說:“我遠道來看您,您卻叫我走;損害道義來求活命,這難道是我荀巨伯幹的事嗎!”強盜進了郡城,對巨伯說:“大軍到了,全城的人都跑光了,你是什麼樣的男子漢,竟敢一個人留下來?”巨伯說:“朋友有病,我不忍心扔下他,甯願我自己代朋友去死。”強盜聽了互相議論說:“我們這些不講道義的人,卻侵入有道義的國家!”于是就把軍隊撤回去了,全城也因此得以保全。

(10)華歆遇子弟甚整,雖閑室之内,嚴若朝典①。陳元方兄弟恣柔愛之道②。而二門之裡,兩不失雍熙之軌焉③。

【注釋】①華歆:字子魚,漢桓帝時為尚書令,入魏後官至太尉。同邴原、管甯一起在外求學,三人很友好,當時人們稱他們三人為一龍,說華歆是龍頭。管甯是龍腹,邴原是龍尾。閑室:靜室,這裡指家庭。朝典:朝廷的禮儀。

②恣:任憑。柔愛:和睦、友愛。

③二門:兩家。雍熙:和樂。軌:法則;準則。

【譯文】華歆對待子弟很嚴肅,雖然是在家裡,禮儀也像在朝廷上那樣莊敬嚴肅。陳元方兄弟卻是盡量實行和睦友愛的辦法。但是兩個家庭内部,都沒有失掉和睦安樂的治家準則。

(11)管甯、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①。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甯讀如故,歆廢書出看②。甯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注釋】①捉:握;拿。擲:扔;抛。

②席:坐席,是古人的坐具。軒冕:大夫以上的貴族坐的車和戴的禮帽。這裡是指有達官貴人過門。甯、歆:上文稱管,這裡稱甯,同指管甯;上文稱華,這裡稱歆,同指華歆。古文慣例,人名已見子上文時,就可以單稱姓或名。廢:放棄;放下。

【譯文】管甯和華歆一同在菜園裡刨地種菜,看見地上有一小片金子,管甯不理會,舉鋤鋤去,跟鋤掉瓦塊石頭一樣,華歆卻把金子撿起來再扔出去。還有一次,兩人同坐在一張坐席上讀書,有達官貴人坐車從門口經過,管甯照舊讀書,華歆卻放下書本跑出去看。管甯就割開席子,分開座位,說道:“你不是我的朋友。”

(12)王朗每以識度推華歆①。歆蠟日嘗集子侄燕飲,王亦學之②。有人向張華說此事,張曰:“王之學華,皆是形骸之外,去之所以更遠③。”

【注釋】①王朗:字景興,漢末為會稽太守,人魏後官至司徒。識度:識見、氣度。②蠟(zhà):祭祀名,古代一種年終祭祀,在十二月合祭萬物之神。燕:通“宴”。③形骸之外:指表面的東西。形骸:指人的身體。

【譯文】王朗常常在識見和氣度方面推崇華歆。華歆曾經在蠟祭那天把子侄聚到一起宴飲,王朗也學他的做法。有人向張華說到這事,張華說:“王朗學華歆,都是學些表面的東西,因此距離華歆越來越遠。”

(13)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難之①。朗曰:“幸尚寬,何為不可?”後賊追至,王欲舍所攜人。歆曰:“本所以疑,正為此耳。既已納其自托,甯可以急相棄邪②!”遂攜拯如初。世以此定華、王之優劣。

【注釋】①避難(nàn):這裡指躲避漢魏之交的動亂。辄:立即;就。

②疑:遲疑;猶豫不決。納其自托:接受了他的托身的請求,指同意他搭船。

【譯文】華歆、王朗一同乘船避難,有一個人想搭他們的船,華歆馬上對這一要求表示為難。王朗說:“好在船還寬,為什麼不行呢?”後來強盜追來了,王朗就想甩掉那個搭船人。華歆說:“我當初猶豫,就是為的這一點呀。已經答應了他的請求,怎麼可以因為情況緊迫就抛棄他呢!”便仍舊帶着并幫助他。世人憑這件事來判定華歆和王朗的優劣。

(14)王祥事後母朱夫人甚謹①。家有一李樹,結子殊好,母恒使守之②。時風雨忽至,祥抱樹而泣③。祥嘗在别床眠,母自往暗斫之;值祥私起,空所得被④。既還,知母憾之不已,因跪前請死。母于是感悟,愛之如己子。

【注釋】①王祥:字休征,魏晉時人,是個孝子。因為侍奉後母,年紀很大才進入仕途,官至太常、太保。

②好:美好;優良。守:守護。指防止風雨鳥雀糟蹋。

③時:有時。

④暗斫(zhuó):偷偷地砍殺。私:小便。

【譯文】王祥侍奉後母朱夫人非常小心。他家有一棵李樹,結的李子特别好,後母一直派他看管着。有時風雨忽然來臨,王祥就抱着樹哭泣。有一次,王祥在另一張床上睡覺,後母親自去暗殺他;正好碰上王祥起夜出去了,隻砍着空被子。王祥回來後,知道後母為這事遺憾不止,便跪在後母面前請求處死自己。後母因此受到感動而醒悟過來,從此就當親生兒子那樣愛他。

(15)晉文王稱阮嗣宗至慎,每與之言,言皆玄遠,未嘗臧否人物①。

【注釋】①阮嗣宗:阮籍,字嗣宗,魏代人,竹林七賢之一,是著名的文學家。在大将軍,晉文王司馬昭輔政時,任大将軍從事中郎。步兵校尉。對可馬氏的黑暗統治抱消極抵抗的态度,談玄學,縱酒,不議論别人,行為狂放,不拘禮法。玄遠:奧妙深遠。臧否(Pǐ):褒貶;評論。

【譯文】晉文王稱贊阮嗣宗是最謹慎的,每逢和他談話,他的言辭都很奧妙深遠,未曾評論過别人的短長。

(16)王戎雲:“與稽康居二十年,未嘗見其喜愠之色①。”

【注釋】①嵇(jī)康:字叔夜,任魏朝中散大夫,世稱稽中散,與阮籍等稱竹林七賢,為人内心謹慎,而行為狂放,崇尚老莊哲學,借以反對司馬氏的黑暗統治,後遭誣害,被司馬昭處死。

【譯文】王戎說:“和嵇康相處二十年,未曾看見過他有喜怒的表情。”

(17)王戎、和峤同時遭大喪,俱以孝稱①。王雞骨支床,和哭泣備禮②。武帝謂劉仲雄曰:“卿數省王、和不③?聞和哀苦過禮,使人憂之。”仲雄曰:“和峤雖備禮,神氣不損;王戎雖不備禮,而哀毀骨立④。臣以和峤生孝,王戎死孝⑤。陛下不應憂峤,而應憂戎。”

【注釋】①王戎:字濬沖,晉代人。受命征伐吳國,吳國平定後,封爵安豐侯。任光祿勳、吏部尚書,因母親喪事離職。服喪期間,不拘禮制,飲酒食肉,但面容憔悴。和峤(qiáo):字長輿,任中書令、尚書,因母親喪事離職。服喪期間,謹守禮法,量米而食,不多吃飯,但不如王戎憔悴。大喪:父母之喪。

②雞骨支床:指骨瘦如柴,意同下文的哀毀骨立。

③劉仲雄:名毅,字仲雄,為人剛直,任司隸校尉、尚書左仆射。卿:君稱臣為卿。數(shuò):屢次;經常。省(Xǐng):探望。不:同否。

④哀毀骨立:形容悲哀過度,瘦弱不堪,剩個骨架立着。

⑤生孝:指遵守喪禮而能注意不傷身體的孝行。死孝:對父母盡哀悼之情而至于死的孝行。【譯文】王戎和和峤同時喪母,都因為盡孝得到贊揚。王戎骨瘦如柴,和峤哀痛哭泣,禮儀周到。晉武帝對劉仲雄說道:“你經常去探望王戎、和峤嗎?聽說和峤過于悲痛,超出了禮法常規,真令人擔憂。”仲雄說:“和峤雖然禮儀周到,精神狀态沒有受到損傷;王戎雖然禮儀不周,可是傷心過度,傷了身體,骨瘦如柴。臣認為和峤是生孝,王戎是死孝。陛下不應為和峤擔擾,而應該為王戎擔憂。”

(18)梁王、趙王,國之近屬,貴重當時①。裴令公歲請二國租錢數百萬,以恤中表之貧者②。或譏之曰:“何以乞物行惠?”③裴曰:“損有徐,補不足,天之道也④。”

【注釋】①梁王、趙王:梁王,司馬肜(róng),司馬懿的兒子。晉武帝(司馬懿的孫子)即位後,封梁王,後任征西大将軍,官至太宰。趙王,司馬倫,司馬懿的兒子。晉武帝時封趙王,晉惠帝時起兵反,自為相國,又稱皇帝,後敗死。

②裴令公:裴楷,字叔則,官至中書令,尊稱為裴令公。二國:指梁王、趙王兩人的封國。國是侯王的封地。恤:周濟,中表:指中表親,跟父親的姐妹的子女和母親的兄弟姐妹的子女之間的親戚關系。

③或:有人。

④天之道:自然法則;天理。

【譯文】梁王和趙王是皇帝的近親,貴極一時。中書令裴楷請求他們兩個封國每年撥出賦稅錢幾百萬來周濟皇親國戚中那些貧窮的人。有人指責他說:“為什麼向人讨錢來做好事?”裴楷說:“破費有馀的來補助欠缺的,這是天理。”

(19)王戎雲:“太保居在正始中,不在能言之流①。及與之言,理中清遠②。将無以德掩其言③!”

【注釋】①太保:指第14 則中的王祥。王祥曾任太保之職,這裡以官名代人名。正始:三國時魏帝曹芳年号。能言:指能清談。魏晉時士大夫崇尚清談,主張不務實際,專談玄理,這形成了一種風氣。②理中:恰當的義理;正理。按:《晉書·王祥傳)作”理緻”(義理和情緻)。③将無:恐怕..吧,用來表示猜測而意思偏于肯定。

【譯文】王戎說:“太保處在正始年代,不屬于擅長清談的那一類人。等到和他談論起來,原來義理清新深遠。他不以能言見稱,恐怕是崇高的德行掩蓋了他的善談吧!”

(20)王安豐遭艱,至性過人①。裴令往吊之,曰:“若使一恸果能傷人,濬沖必不免滅性乏譏②。”

【注釋】①王安豐:就是第17 則中的王戎。艱:父母喪。至性:純真的天性。

②滅性:指因為哀傷過度而毀滅性命。《孝經·喪親章》“毀不滅性,此聖人之政也”,所以哀傷過度而喪命,古人認為是不合聖人之教的。

【譯文】安豐侯王濬沖在服喪期間,哀毀之情超過一般人。中書令裴楷去吊唁後,說道:“如果一次極度的悲哀真能傷害人的身體,那麼濬沖一定兔不了會被指責為不要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