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鄉村振興十起來

鄉村振興十起來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7 15:27:07

每經記者:張蕊 每經編輯:陳旭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現行标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曆史性消除絕對貧困,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迹。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糧食産能鞏固提升。糧食産量連續7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為保供穩價防通脹提供了有力支持。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鄉村面貌明顯改善。農村道路、供水、電網等基礎設施提檔升級,農村教育、醫療等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提标擴面,有條件的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通客車,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84%,比2012年提高了19個百分點。同時,農民就業增收渠道不斷拓展,農村生态環境明顯改善,農村社會保持穩定安甯。

2020年10月召開的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作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戰略決策,由此吹響了打好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持久戰的号角。

在同年12月底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進一步強調:“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曆史性轉移”。

如今,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我們正舉全黨全社會之力推動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十起來(非凡十年鄉村振興)1

農業機械正在農田裡進行作業 圖片來源:新華社

糧食産量連續7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

國無農不穩,民無糧不安。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魏後凱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确保國家糧食安全,保障重要農産品的穩定供給,這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和首要任務。

“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基礎。”魏後凱強調,對于像中國這樣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大國而言,必須依靠自己的力量來解決吃飯問題,牢牢把握糧食安全的主動權,堅決守住糧食安全的底線。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糧食和重要農産品供給穩定,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礎愈加夯實。把确保糧食和重要農産品有效供給作為“三農”工作的首要任務,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主要立足國内端牢端穩中國人的飯碗。

十年來,我國糧食産能穩定提升,産量連續7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10年再上一個千億斤新台階,2021年産量創曆史新高,達到13657億斤,人均糧食占有量達到483公斤,高于國際公認的400公斤糧食安全線,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

鄉村振興十起來(非凡十年鄉村振興)2

2021年,我國糧食産量接近6.83億噸,接近1.37萬億斤,再創曆史新高

除了産能提升以外,我國農産品品種也更加豐富多樣,棉油糖膠穩定發展,肉蛋奶、水産品、果菜茶供給充裕。品質持續優化升級,農産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合格率穩定在97%以上,越來越多綠色優質農産品擺上百姓餐桌。

鄉村振興十起來(非凡十年鄉村振興)3

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披露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全國耕地面積為19.18億畝,約12786.19萬公頃,較上一年的13490萬公頃略有下降

魏後凱表示,從糧食需求看,随着經濟發展和居民消費升級,未來我國糧食需求總量将進一步增加,消費需求将更加多樣化,綠色安全、營養健康、多品種、高品質将成為發展方向,在新形勢下保障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産品穩定供給的任務将更為繁重。

對此,魏後凱認為,要實行分層次的糧食安全戰略,在守住“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底線的基礎上,依靠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糧食産業鍊式發展、深度融合,促進農産品結構和布局優化,并充分利用兩種資源和兩個市場,調劑品種缺口,保障各種農産品的市場供應,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多樣化需求。

現行标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黨和國家事業全局出發、着眼于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标,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打赢脫貧攻堅戰,曆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

現行标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創造了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迹。此外,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減貧道路。

在脫貧人口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全部實現不愁吃、不愁穿的同時,我國還全面實現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和飲水安全有保障。脫貧地區發展能力也明顯增強,每個脫貧縣都打造了2~3個特色鮮明、帶動面廣的主導産業,行路難、用電難、通信難等問題得到曆史性解決。

如今,脫貧攻堅成果持續鞏固,33項過渡期銜接政策出台實施,防止返貧動态監測幫扶機制全面建立,确定160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并繼續傾斜支持,守住了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

打赢脫貧攻堅戰以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不發生規模性返貧,是黨中央最關心的一件大事。

談及下一步如何鞏固拓展來之不易的脫貧攻堅成果,中國社科院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張翼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可以從三個方面發力。

首先要發揮社會政策的托底功能。“在勞務輸出解決了絕大部分貧困人口的情況下,現在的貧困人口大多數是老年貧困所引發的貧困,所以要繼續發揮社會政策的托底功能。”

張翼進一步闡述,這個“托底”一方面是針對農村最低生活保障人群的托底,因為在絕對貧困消除後,還有3000多萬人靠低保來脫貧,所以伴随社會經濟發展,需要不斷完善低保制度;另一方面是對養老服務相關配套設施的托底,因為城市裡的養老設施比較齊全,農村的養老設施、養老資源相對比較薄弱,要通過社會政策托底來解決這種不平衡問題。

其次,在解決農村最重大的發展問題即保障糧食安全的前提下,仍然要緻力于解決好本地兼業農民的就業問題,比如在縣域範圍内扶持一些能夠解決返鄉農民工就業的産業。

張翼表示,農村産業興旺程度決定了農民非農收入的高低,而農産品價格的穩定程度決定了農産品的商品化對農民務農收入的保障程度。“因此,也需要引導農民根據市場的變化來生産農産品,從而保證農民在市場的周期性波動中收入也能夠趨于穩定。”

鄉村振興十起來(非凡十年鄉村振興)4

2021年我國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接近1.9萬元/年,較2012年增長125.66%

另外,要考慮以經濟增長為中心來配置政策。經濟增長能夠在總體上拉動中國農民的收入增長,因此在保障經濟增速的前提下,要在縮小城鄉之間收入差距、推動共同富裕取得實質性進展方面形成有效的機制。

張翼表示,城鄉之間收入差距不僅體現在農民收入低于城鎮居民收入,也體現在農民養老保險同樣低于城鎮企業職工的養老保險。因此,縮小城鄉養老保險之間的差距,也是縮小城鄉收入差距,促進老年農民擺脫貧困并得以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抓手。

“三農”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

改革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法寶。特别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系統謀劃、全面推進農村改革,制定了一批頂層設計改革方案,實施了一批縱深突破的改革試點,出台了一批打基礎、管長遠的重大改革舉措,推動“三農”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在接受每經記者采訪時,魏後凱表示,過去10年間農村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取得了多方面的積極成效。

首先是在構建更加有效的新型農業支持保護體系方面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

“這可以說是一個政策問題,也可以說是一個體制改革問題。”魏後凱說,2012年以來,我國持續推進農産品價格形成機制的完善,并推動價格形成機制與政府補貼的脫鈎,也就是價補分離。

“現在我們更強調對生産者包括前些年對農業的一些補貼政策進行整合,主要強調怎麼來提高農業的質量效益和競争力,更加強調綠色生态和提高居民收入的導向。”魏後凱說,實際上核心就是根據新的形勢需要來建立一個更加有效的新型農業支持保護體系。

其次,土地制度改革方面也在穩步推進。初步确立了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體系,實行所有權、承包權和經營權分置并行,這是繼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後農村改革又一重大制度創新。同時明确了穩定承包關系,基本完成承包地确權登記頒證工作,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試點穩慎推進。

“我們加快了農村集體産權制度的改革,重點就是清産核資,把農村集體經濟的家底摸清了。同時在全國人大授權的基礎上進行了‘三塊地’的改革,為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鋪路。”

再次,“在戶籍制度改革方面,我們邁的步伐更大。”魏後凱說,目前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下城市全面取消落戶限制,農業轉移人口的市民化正加快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推進速度也在不斷加快。實際上在農村做了大量增加農民權益、提高農民福祉的民生改革。

另外,在部門領域也進行了一些改革。魏後凱舉例說,“比如供銷合作社的綜合改革,當初是在山東、湖北、浙江、廣東4個省搞試點,國務院委托我們對試點進行評估,在評估的基礎上,後來在全國推開。”

“總的來說,農村的改革在不斷深化。”魏後凱說,當然,耕地是農民的命根子,也是農業生産的命根子。“土地制度改革是一個根本性的問題,為了積極穩妥地推進,這些年我們主要都在搞試點。”

魏後凱說,在“十四五”乃至今後較長一段時期内,必須以土地制度改革為核心,強化相關改革的配套協調,全面深化農村各項改革,在認真總結近年來改革試點經驗和完善相關法律制度的基礎上,逐步推動農村改革由試點走向全面推開。這是因為,隻有全面深化農村改革,才能極大地釋放農村改革的紅利,全面激活農村要素、主體和市場,激發農村發展的活力。

産業興旺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經濟基礎

産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高度重視鄉村産業發展,多次發表重要講話并作出重要指示,指出鄉村産業發展的方向和重點。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副研究員殷浩棟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書面采訪時表示,産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和關鍵,産業興旺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經濟基礎。發展産業一直是農民增收緻富的主要途徑,也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現實需求。

在前期脫貧攻堅階段,各地把培育産業作為主要出路,已初步構建了特色種養業、農産品加工業、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業在内的鄉村産業體系,并探索不同的利益聯結機制,覆蓋了98.9%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使産業扶貧成為覆蓋面最廣、帶動貧困人口最多的扶貧措施。

今年6月,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鄧小剛在“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介紹,十年來,各級農業農村部門明确主攻方向,加強指導、加大投入,全力推進鄉村産業發展,夯實鄉村振興的物質基礎,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是農産品加工流通業加快發展。實施農産品加工業提升行動,推動農産品加工重心向縣城、中心鎮和物流節點下沉,加快完善農産品物流骨幹網絡和冷鍊物流體系,累計建成15.6萬座初加工設施、5萬多個産地冷藏保鮮設施,農産品加工轉化率達到了70.6%,農産品加工企業營業收入近25萬億元。農産品加工業産值與農業總産值之比達到2.5:1。

二是鄉村休閑旅遊業穩步發展。實施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精品工程,拓展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多元價值,建設了一批休閑農業精品景點,推介了1000多條精品線路,全國休閑農莊、觀光農園、農家樂等達到30多萬家,年營業收入超過7000億元。

鄉村振興十起來(非凡十年鄉村振興)5

近年來鄉村旅遊的蓬勃發展,也讓農村居民旅遊收入呈現持續增長的态勢 圖片來源:新華社

三是鄉村新産業新業态蓬勃發展。大力發展農村電商,各類涉農電商超過3萬家,農村網絡零售額2萬多億元,農産品網絡零售額4200多億元。積極發展鄉村新型服務業,讓農村生産生活更加便利。

殷浩棟認為,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階段,産業振興不僅是暢通城鄉經濟循環的重要抓手,而且是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實現穩定脫貧的長效舉措。從現實需求來看,穩定脫貧人口的收入,需要确保幫扶産業可持續發展;增加農民收入,更需深挖農業和農村多種功能和價值,讓農民深度融入現代産業鍊價值鍊。

“目前,鄉村産業可持續發展還面臨一些短闆,而且外部環境和市場風險也給産業發展增添了不确定性。”殷浩棟說,促進鄉村産業發展,需構建現代農業産業體系、生産體系、經營體系,來提高鄉村産業競争力和經驗效益,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産業支撐。

同時,産業振興還需提高農戶的組織化程度和農戶的參與度,在鼓勵新型經營主體發展産業的同時,健全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更多分享産業鍊增值收益。

“産業振興必須注重發揮市場作用。”殷浩棟說,政府應該适度退出産業選擇、生産經營等環節中的行政幹預,重在做好協調保障服務工作,努力破除基礎設施配套不健全、金融支持不足、土地利用受限、人才缺乏等制約因素,應充分調動和激活市場主體的作用,按市場原則經營鄉村産業,提高質量效益和市場競争力,使其成為産業振興的有機組成部分。

每日經濟新聞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