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是
螳螂拳實戰:螳螂手的應用方法,插眼、點穴、鎖喉,盡是狠招
螳螂拳實戰:搬攔手、腰斬與攻擊防衛掌法運用,盡是擂台禁用招式
的續篇。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鍊接閱讀、評論、轉發和收藏。
1.動作解說:
(1)預備姿勢(圖2-44)。
(2)身體轉向左側,左腳尖着地,然後曲左肘,将左掌置于臉部前方,而右拳握于右側腰部(圖2-45)。
(3)左腳往前踩出,成登山勢,且左掌前擊。此時左手的指尖與鼻子等高(圖2-46)。
(4)右腳用力跨出,成登山勢,同時出右掌前劈。此時左掌後縮至腰部握拳(圖2-47)。
2.注意事項與要領:
(1)出擊的左掌或右掌,需與下盤步法動作相一緻。
(2)如前述(1)一(4)的動作交互練習到熟練為止。
3.螳螂拳插掌用法解說:
當對手出右拳時,可借左掌由内往外側格開,周時沿其手嘴滑移而上,掌打對手下領部.(圖2-48, 49)。
上步順步捶
1.動作解說:
(1)左腳前踏,同時打出左掌(立掌的姿勢)(圖2一50)。
(2)右腳前踏成登山勢,并出右拳至胸部高度,此時左掌置于右臂内側,指尖并攏朝上,約在臉部前方(圖2一51)。
(3)全身姿勢不變,隻出右掌(圖2-52)。
(4)左腳前跨成登山狀,左拳平擊向前與胸部同高,右掌移至臉部前方((2)的相反動作)(圖2-53)。
2.螳螂拳上步順步捶用法解說:
當出左掌成插掌姿勢格開對手攻擊後,立刻出右拳反擊,如(圖2-50, 51)動作,主要攻擊其胸部(圖2-54,55)。
勾摟采手捶(拗步捶)
1.動作解說:
(1)預備勢(圖2-56)。
(2)右腳橫移,置于左前方,右手沿肚臍高度由内往外劃出,而後手掌尖端朝上,與眼睛同高(圖2-57)。
(3)左腳大跨馬步,成四六勢,此時左掌朝前攻出,右鈎手翻腕變拳後引至右腰際(圖2-58)。
(4)左腳如跨踏勢并配合扭腰動作,成登山勢。同時出右拳擊出,左掌則移置右腕之肋下部位做為防衛動作(圖2-59)。
2、注意事項與要領:
此鈎摟采手捶的練習務必反複練習,不厭其煩,而且能練至“倒練如流”方可。先按(1)一(4)的動作要領練習,同時改為左腳橫移,最後到打出左拳的相對采手捶。
在中國拳術的攻擊方法上,由内而外打向對手謂之“鈎”((2)之動作),由外而内打向對手謂之“摟"((3)之動作);而以單手抓住對手之來擊拳路謂之“采”((4)之動作)。至于拳打前方而腳部往後崩直時謂之“拗步捶”圖2-60, 61)。相對來說,這有别于順步捶。突擊對手心髒者謂之“偷心捶”。
劈捶
1.動作解說:
(1)預備勢(圖2-62)。
(2)右腳橫向左方跨出,左手握拳橫掃向左方,其位置約在左肩略上方,右手則成掌拂向臉部前方(圖2-63)。
(3)左腳跨向右腳前方成側向騎馬勢,此時左拳沿眼際劃向左側遠方,右掌回收置于臉側(圖2-64)。
2.注憊事項與要領:
以拳路出擊時,小指側(空手時謂之拳槌)的攻擊部位稱作“劈捶”或“劈軋”(圖2-65, 66 )。此時為了增強攻勢務必扭腰側身。而此種拳路專攻向對手的後頭部及太陽穴、頭頂、肋腹、肘、膝等部位。下盤以騎馬勢、登山勢為佳。
3.螳螂拳劈捶用法解說:
先以左掌外側架住對手左拳的攻擊,随即将右腳踏向對手左腳後側,再出右拳側擊其後頭部(圖2-67, 68)。
相關視頻與文章:
螳螂拳實戰摔法,一出手就能放倒對手,近身自衛搏擊格鬥的利器
武術段位:螳螂拳一段套路單練、對練與拆招的搏擊格鬥實戰運用
武術段位:螳螂拳二段套路單練、對練、拆招的搏擊格鬥實戰運用
武術段位:螳螂拳三段套路單練、對打、拆招的搏擊格鬥實戰運用
螳螂拳防身自衛6招,取螳螂臨危不懼、閃展騰挪、快速突襲之特點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正宗少林螳螂拳,出手即打,即招即打
螳螂拳盤手技法對練,健身防身、内外兼修的武術套路
太極梅花螳螂拳“雙梆肘”,以前臂連續急速擊敵胸脅部之要害招式
太極梅花螳螂拳“腆肘”,貼身專攻敵胸肋、下颏等薄弱要害部位
真人詳解太極梅花螳螂拳“纏龍搰眼”單手練習與近身實戰搏擊運用
(各位愛好者,您們好!本賬号将向大家呈現各類搏擊、功夫、散打、武術等文字、圖片、視頻資料以及國内外搏擊、散打等賽事新聞、評論。歡迎關注本賬号!請點擊右上方“關注”!謝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