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千古一遇的蘇東坡

千古一遇的蘇東坡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03 20:22:32

千古一遇的蘇東坡?一生坎坷的蘇東坡 付延平 ,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千古一遇的蘇東坡?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千古一遇的蘇東坡(一生坎坷的蘇東坡)1

千古一遇的蘇東坡

一生坎坷的蘇東坡

付延平

蘇轼曾對自己的一生作過總結: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這是蘇轼病逝前兩個月,遇赦北還遊覽金山寺時,看着自己的一幅畫像,心裡百感交集,寫下的《自題金山畫像》詩。他用自嘲的口吻,抒寫平生到處漂泊,功業隻是連連遭貶。可以說這首詩成為了蘇轼在最後時光裡,對于自己的一生,最貼切、也是最為真實的诠釋。

縱觀他幾十年的人生,幾起幾落,風風雨雨,失意坎坷,一生入獄一次,多次被貶。一貶再貶,一次比一次遠,真可謂是倒黴的一生。

當初,他與弟弟蘇轍一同進士及第時,東坡才22歲,可說是少年得志,春風得意,又得歐陽修等名人賞識,一時間名聲大噪,可以說風光無限。

然而正當他意欲大展宏圖之時,一個噩耗從故鄉傳來——蘇母去世,他隻得回鄉守孝。期滿才回到京城。也是命運多舛,剛做了幾年官,其父蘇洵又故去,又回鄉守孝三年。待重回到京城,形勢已發生了變化,王安石新黨當政,以前的恩師歐陽修和相交的朋友都受到了排擠。

當時的形勢對蘇東坡相當不利。他如果“識時務”也許成了“俊傑”,可原本就任性豪俠的東坡,心中對這一切很是不平。王安石推行新法,他看到了新法的弊端,接連上書神宗,反對變法方案,搞得王安石很是憤怒,并就此遭到王安石一派的排擠。無奈,隻好自請外放為官。他如觸到黴頭一般,從此開始了一路坎坷的人生旅途。

元豐二年(1079年),四十三歲的蘇轼被調為湖州知州。

上任後,他即給神宗寫了一封《湖州謝表》,這本是例行公事,但蘇轼是詩人,筆端常帶感情,即使官樣文章,也忘不了加上點個人色彩,說自己“愚不适時,難以追陪新進”,“老不生事或能牧養小民”,這些話被新黨利用。他們從蘇轼的大量詩作中挑出他們認為隐含譏諷之意的句子,一時間,朝廷内一片倒蘇之聲。七月二十八日,上任才三個月的蘇轼被禦史台的吏卒逮捕,解往京師,受牽連者達數十人。這就是北宋著名的“烏台詩案”(烏台,即禦史台,因其上植柏樹,終年栖息烏鴉,故稱烏台)。

曆時百餘日的獄中生活,終于告一段落,蘇東坡得以重見天日。

“烏台詩案”總算了結,驚魂未定的蘇東坡黯然離京,踏上了遠谪黃州之路。初到黃州時,蘇轼的内心是抑郁,迷茫的。雖然郁悶,卻沒有被打擊得一蹶不振。他脫去了文人的長袍方巾,穿上了芒鞋短褂。築水壩,建魚池,請教老農,喂養牲口,讓蘇轼變成了蘇東坡。

說來命運也是一大諷刺,蘇東坡正要定下心來快快樂樂隐居,過“淡而有味”的生活時,1086年神宗一死,太後就讓保守派的司馬光複位。短短幾個月,蘇轼從仕途的最低谷,一位貶谪黃州的罪官,一位躬耕南畝的農夫,一躍擢升為三品大員,官袍由綠換绯,由绯改紫,并成為新的權力機構的重要角色,迎來了人生中最為輝煌的時刻,真可謂如夢如幻。

然而不和時宜的蘇轼,人京以後,發現實施了十幾年的新政,有一部分己經有相當的成果,然司馬光上台後,卻不分青紅皂白地完全廢止,他有點不以為然。他認為新政中的 "免役法"尤其出色,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力勸司馬光采用,司馬光堅決不肯。這樣一來,保守派的人便說他是王安石的新法派了。可是新法派的也并不把他當作自己人,所以東坡便成為夾縫裡的人物,兩面都不讨好。他在新法、舊法中終處于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境地,被再次外放。

蘇轼的一生,都在新法、舊法中浮沉,與當時位高權重的權貴相悖而行,因而屢屢遭小人陷害。

紹聖元年(公元1094)四月,五十九歲的蘇轼被指稱诽謗朝廷,被放逐惠州。南遷時,原來他以為粵東的惠州是蠻荒瘴疠之地,誰知竟出乎他的意料,惠州原來山川風物,美不勝收。一向樂天派的蘇轼,抵達惠州後不幾天,便發出“海山蔥曦氣佳哉”的贊歎。在惠州三年間寫下了不少贊美惠州山川景物的佳作,最著名的當然是“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可見他是十分眷戀和熱愛惠州的。在惠州他寫了一首《縱筆》詩:“白頭蕭散滿霜風,小閣藤床寄病容。報道先生春睡美,道士輕打五更鐘。”描寫自己在春風中酣美的睡眠。當朝宰輔章敦看到那兩句詩說:“原來蘇東坡過得這麼舒服!”于是頒發了新的貶谪令。

在蘇東坡曲折的被貶經曆中,最後一站是今天的海南省儋州市。貶谪海南,蘇轼心裡明白,放逐海南是僅比滿門抄斬罪輕一等的處罰,他做了最壞的打算,甚至做好了死的準備。他讓所有的家人留在惠州,隻帶小兒子蘇過前往。

這年七月,蘇轼抵達儋州。生活之艱難困苦,更是超過黃州、惠州。初到時,暫租一公房安身,可是公房年久失修,甚至下雨時一夜要将床搬來挪去。當地官吏張中景仰東坡已久,派人稍加修葺,可是後被當局知道,遂将東坡逐出,并追究了張中的責任,撤了他的官職。東坡隻好在當地黎人幫助下于桄榔林中自己動手搭建茅屋,并自命為“桄榔庵”。

蘇轼在儋州,不僅沒有魂歸海南,還留下千古芳名。在海南的3年間,他向當地老百姓學習栽種、釀酒、作墨,過着自種自食的田園生活;他與各地朋友相互唱和,寫下大量詩文;他傳教授業,海南人士多仰慕随學,學生姜君弼“白袍瑞合破天荒”成為海南第一位考中舉人者。蘇東坡推動海南文明進程,是澤被海南的一代宗師。

不論生活給予了蘇轼什麼,他總是以一顆豁達的心接受,他對生活充滿着熱愛。你把我貶到黃州,我有酒有肉日子賽過神仙;你把我貶到惠州,我有荔枝鮮果度日不覺艱難;你把我貶到儋州,我教書育人造福一方百姓。

中國文化史上,蘇轼是無可争議的巅峰,是一個令人景仰的大文豪,是名縱千古的大才子。在生活上,他能看輕一切生命坎坷,淡然處世,将那些悲傷都活成了詩。蘇轼的一生是充滿矛盾、飽經憂患、豐富多彩的一生。如果要用一首詞來回顧蘇轼的一生,我覺得一定是下面這一首才可以:“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