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unsplash
現實生活中,經常會碰到一些口無遮攔的人,他們好像天文地理、人情世故、社會内幕無不知曉。還經常誇誇其談,亂評亂議,來展示自己無所不通。
曾經在面試中遇到過這樣的人,一上來就說自己有多牛多牛,說得天花亂墜,硬生生把自己包裝成一個萬花筒,其内在實質上空無一物。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這種人是虛榮心作祟,為了讓别人以為自己了不起,不惜編造謊言,誇大能力。
很多用人單位一眼就能看穿這種所謂的“面霸”,但也有錄用之後才發現是一空殼子,要是古代,這樣沒有的人不死也得流放。
趙國名将之子趙括自由熟讀兵書,憑着“三寸不爛之舌”說服趙王重用他,但他從未上過戰場,一上戰場就隻會“紙上談兵”,理論與實際脫軌,最後導緻趙軍長平之戰大敗,四十五萬趙軍被秦軍坑殺。
德谟克利特曾說過這樣一句話:“要使人信服,一句不是大話的言語常常比黃金更有效。”
那些真正有能力的人,從來不會說大話。他們真正要證明自己的唯一方式,便是行動以後的結果。
2、真正有高度的人,都謹言慎行
圖:unsplash
法國大作家雨果說過:“謹慎是智慧的長子。”
國學大師錢鐘書曾遇見一個鐵粉,她是一位外國女記者,讀了錢鐘書的作品後,對他非常仰慕,執意要來拜訪。
錢鐘書向來喜靜、不愛與人寒暄,可他若是直言拒絕,難免會有損兩國情誼。
仔細考慮過後,錢鐘書說:“如果你吃到一個雞蛋,覺得好吃,你又何必去認識下蛋的母雞呢?”
委婉睿智的回答,不僅讓女記者知難而退,還保全了兩國的情面。
向錢老一樣的人,他們往往和顔悅色,溫文爾雅,總是溫柔地對待他人,謙和地解決生活中的種種事情。他們的言談舉止讓人感到舒服,身上散發出一種如沐春風般的美好。
而有些人說話很直,随性而發,開口傷人。還總找理由說:“我這個人很直,不會說話。”
你的每句話都體現了你的修養,不要用咄咄逼人的話語顯示你的強勢。尊重是相互的,你對别人的态度決定了别人對你的态度。
沒有人願意通過連你自己都不在意的言行,去發現優秀的内在。
3、禍從口出,察言觀色是一門藝術
圖:unsplash
人,常在不同的狀态下,說話的内容也會有所不同。
心情愉快的時候,看事看人也許比較符合自己的心思,說話時贊譽之詞可能會一些;心情不好的時候,講起話來難免會憤世嫉俗,招來很多麻煩。
這便是所謂的“禍從口出”,司馬遷因一句話而慘遭宮刑,唐朝宰相上官儀因向高宗谏言廢後而被抄家,詩人劉禹錫遭遇三升三貶也是因為豪放寫詩……他們都基于自己的情感和立場,不懂得察言觀色、三思而後行。
一句話,可以讓溫熱的心瞬間墜入冰窟,可以切開冰封的心。
《戰國策》裡有一則《觸龍說趙太後》,講的是趙太後執政時期發生戰亂,危急關頭齊國願意提供幫助,但條件是讓趙國太子到齊國做人質。
趙太後溺愛太子不肯答應,可有些大臣卻一味地犯顔直谏,惹得太後暴怒。
深谙說話藝術的觸龍察言觀色,先是轉移話題問起太後的飲食,随之讨論起疼愛子女的事情,最後提及王位繼承問題,說出“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的道理。
不知不覺中,太後怒氣全消,明白太子需要經受磨難方能繼位的道理,心甘情願地安排了太子去做人質。
語言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是一團溫暖的火焰,也會成為一把殺人于無形的刀。
4、言之有物,語言是一個人的軟實力
圖:unsplash
子禽曾向墨子請教道:“多說話有好處嗎?”
墨子答道:“蒼蠅、青蛙,白天黑夜叫個不停,叫得口幹舌疲,然而沒有人去聽它的。你看那雄雞,在黎明按時啼叫,天下震動,人們早早起身。多說話有什麼好處呢?”
一昧喋喋不休的語言是蒼白的,言之有物,不僅能增添個人魅力,還能赢得更多成功的機會。
成就大事的人,都善用“巧勁”,他們說的不多,卻句句在理;他們做的不多,卻步步到位。
春秋戰國時期,縱橫家張儀遊說六國入秦。得到秦惠王賞識,封為相國,奉命出使遊說各國,以“橫”破“縱”,曾憑借“三寸不爛之舌”滅掉一個國家。
美國成功學大師戴爾卡耐基曾說:“一個人事業上的成功,15%靠的是專業知識,85%靠的是說話辦事的能力。”
比如阿裡巴巴的創始人馬雲,在創業初期,隻用短短6分鐘就拿下了亞洲巨富孫正義2000萬美金的融資。
人生如棋盤,言行如走棋,最終的赢家,一定屬于那些“會說話”的人。
孔夫子說:“敏于事而慎于言”,生活中,我們也要做到不說大話、察言觀色、謹言慎行,最後言之有物,做一名語言上的智者。
來源:微信公衆号“紙張之上”(ID:niukou2019)
作者:紐扣 (轉載請注明作者及出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