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字識讀」第一輯:
與人有關的部首及篆字(9):色、膝、危
色
25、色讀音:sè,所力切。
《說文解字》:顔氣也。
都說“色”字頭上一把刀,通“絕”,所謂“割袍斷義”、“恩斷義絕”等。但此種說法隻是“色”的解釋之一,似乎并不能站得住腳。
因為“色”并不屬于“刀”部,而本就是“色”部,從人從卩,本義為“臉色”。
甲骨文,一種解釋是左邊一把刀,右邊是一個跪坐着的人,代表斷絕之意。此種解釋有些牽強附會,筆者不能苟同。
另一種解釋是,一個人背着另一個人,還要照他的臉色行事。
筆者基本認同後一種解釋。因為從甲骨文字形來看,此字由兩個“人”組成,左為站立的人,或為彎着腰的人,右邊為跪坐或跪卧的人,符合一個人背着另一個人的解釋。但是看臉色行事的解釋又未免過于牽強。
或可理解為,左“人”因為負重,所以面色紅潤;右“人”或許患病或負傷,因此氣色較差。這也符合許慎的解釋“顔氣也”,及後來的引申義“美色”、“姿色”等。
小篆,上“人”下“卩”,基本沿襲了甲骨文的形體。
膝
26、膝讀音:xī,息七切。
此為俗字,《說文解字》原字為“厀”。
《說文解字》:胫頭卩也。卩通節。
這裡需要說明的是,“膝”從人而不是從“月”,本義是指人的“膝蓋”。所以說,這裡的“月”本來是“肉”,隻是被誤寫成了“月”,後來就以訛傳訛,“訛”到至今。
甲骨文,側立的人形,指事符号指出膝蓋的位置,表示位置在大腿和小腿中間的關節。
字形與“尺”相似。
小篆,右邊的“卩”表示人,面向左邊的“桼”跪坐着,似有感恩之意。
“桼”是漆樹、樹汁。産生漆,可用來漆物、即大漆、生漆,又稱“國漆”。“桼”是“漆”的本字。
危
27、危讀音:wēi,魚為切。
《說文解字》:在高而懼也。
甲骨文,上“人”,下面不知作何解釋,按照後來金文的釋義,或為“車”。還請方家指教。
金文缺。
這是兩個戰國“危”字,字形基本沿襲了甲骨文形體。上為“人”,下面似乎是一輛馬車。意為在馬車發生危機之時,一個人猛地抓住了車轭,讓它停住。
此種解釋基于金文“厄”的形體(見上圖),即“危”字由“人”、“厄”構成。被釋義為“轭”,即車轭。
小篆的形體發生了較大變化,由字形來看,可理解為由“人”、“厄”構成,即符合上面關于“人與馬車”的釋義。但是也可拆分為由“人”、“廠”(ān)、“卩”組成。“廠”的釋義為山邊岩石突出覆蓋處,人可居住的地方,也可理解為房屋。“卩”為跪坐在房屋裡的人,上面的“人”站在岩石上或屋頂或高牆之上,處在危險之中,或使人感到危險恐懼。
許慎《說文解字》關于“危”的解釋,正是基于小篆的形體。
大家好!
我是【聽琴山館】王萬平,古琴、書法職業教師。讀書、彈琴、寫字,略有心得,願與您分享交流。歡迎關注【王萬平書法】,您有任何批評、意見及建議,請在下方【評論區】留言,我們共同探讨,共同學習,共同提高。謝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