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暢俊善
初六過後,從初七晚開始每晚就有小孩子們玩打燈籠了。這樣一直玩耍到正月十六。打燈籠這個小時候的玩活,也是農村孩子的歡樂精彩世界。每到夜晚,各村街道到處都是打着燈籠奔跑戲耍的孩子,男孩女孩個個比燈籠。而燈籠則各式各樣,五花八門,有竹編的、玻璃的,方的、圓的等。人走燈移歡聲不斷。特别是十五夜晚,月明燈照加上大人們月下散步、打秋千等,更是熱鬧非凡。
關于燈籠知多少?西安有一名學者型專家作家知名攝影攝像老師原西安市碑林區區長西安市書畫院院長西安市計劃委員會主任中國城區工作委員會主任魯振田先生出版一夲書,是專寫“燈茏”文化的。書名《燈籠在召喚》西安出版社2011年索書号
J528,7/9館藏:地方文獻。魯區長忙政府的事外一直沒有放棄他的寫作他的攝影他的古文化研究,他用鏡頭跟蹤了陝西花燈市場30年。尤其是對西安城牆曆史的叙說暨中國春節“燈茏”文化的研究有很高的造詣。
燈籠起源于西漢,燈籠的燈與丁讀音相近,更意味着人丁興旺,被百姓視為吉祥好兆頭。所以燈籠也同時喻意祈求生子的文化傳統意義。
魯先生從小在西安古城牆内粉巷的花燈市場旁長大,他對民間藝術傳承潛心鑽研,每逢下班或雙休日常去看望三秦熱土上的花燈藝人,追找百姓對花燈風俗的原本記憶。燈籠作為一種傳統的民間工藝文化,至今仍在中華大地年年流傳着,在中華民族悠久的曆史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向魯區長前輩學習。
作者簡介:
暢俊善系:健康導報編輯記者知名作家法律工作者西安市雁塔區作家協會副主席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