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門燈火夜似晝。”
元宵節賞燈,你可有好去處推薦?
歡迎在文末留言。
如果您已持續關注國小博多年,
也許會發現,
每年的元宵節,
國小博總要推薦這幅應景的畫作——
《明憲宗元宵行樂圖》。
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
明朝的宮廷裡,
正模仿民間習俗“鬧”元宵,
您不好奇嗎?!
今年
再次推薦這幅畫的理由是:
原作正在展出!
展出位置
↓
“瑞犬納福——戊戌新年館藏文物展”
此外,
在國家博物館西大廳還有彩蛋,
來了才知道喲~
若
實在
無法親臨,
通過新浪微博問問@國博衍藝 吧。
下面請欣賞,
《明憲宗元宵行樂圖》,
各種局部。
溫馨提示:
線上欣賞永遠無法替代原作的魅力,
所以,來博物館吧!
看花燈
燈球巧制,數點銀星連地滾。
鳌山高設,萬松金阙照天明。
放煙花
樂工呈藝,聚觀濟濟多人。
爆焯聲宏,驚喜娃娃仕女。
賣貨郎
賀郎擔擔,表年年節節之高。
樂藝呈工,願歲歲時時之樂。
走會表演
萬國來朝,賀喜豐年稔歲。
四夷賓服,頌稱海晏河清。
看雜耍
元宵慶賞升平曲,
樂事還同萬衆心。
【畫作簡介】
《明憲宗元宵行樂圖卷》
明代,無名氏繪,絹本、設色,縱36.6厘米、橫630.6厘米
此圖卷繪明憲宗(朱見深)慶賞元宵的情形。畫面根據憲宗先後出現,以庭院紅牆為隔,分為三段。首段繪憲宗坐于殿前石台上的黃帳篷下,頭戴黑色便帽,身着淺青色繡金龍袍,正在觀看太監、男女童子燃放爆竹彩焰;中段出現的憲宗,着繡金龍黃袍,站在殿前石台右側觀賞,殿前童子或圍在貨郎售貨車前,或手持魚形燈、象形燈等玩耍,二燈象征“年年有餘”、“太平有象”;第三段憲宗着淺黃色龍袍,面朝右欣賞化裝演出和各式雜耍。化裝表演中,有的扮做道士、僧侶。左上方設有“鳌山”燈會。卷前楷書《新年元宵行樂圖》序贊。
【相關展覽】
瑞犬納福——戊戌新年館藏文物展
展期:2018/1/30 - 3/30
地點:國家博物館 南14展廳
(圖文版權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