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大學老師好當麼

大學老師好當麼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1-06 08:06:30

大學老師好當麼?近日,在一本書中讀到一個問題:“大學教師,你為什麼還不下崗?”由這一問題,直接暴露如今中國高等教育存在的一個普遍問題:對教學的忽視,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大學老師好當麼?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大學老師好當麼(你為什麼還不下崗)1

大學老師好當麼

近日,在一本書中讀到一個問題:“大學教師,你為什麼還不下崗?”由這一問題,直接暴露如今中國高等教育存在的一個普遍問題:對教學的忽視。

一、上好課是一個老師的本分

從大的方面說,這首先自然跟各大學的“宏大抱負”有關,自以為上點檔次的學校,争創研究型或者科研教學型大學,羞于把教學挂上或挂在前面。而名目繁多的大學排名,其評估體系多靠科研的硬指标,人才培養雖然也是其中一項,但短期内很難見效,不少大學都難有那個耐心。而對大學教師個人而言,評職稱、評各種人才工程,都要靠科研硬指标,教學馬馬虎虎不至被學生趕下台就行了。投入精力上好課,完全憑老師的職業良知。講求實際的聰明的人,自然沒必要把太多的精力投入在教學上。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結果就是,越來越多的大學課堂受到來自各界的诟病,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對大學老師的失望。大學課堂沉悶無聊,學生逃課,不逃課的學生不是好學生,即便到堂的也是身在曹營心在漢,成為普遍現象。同中小學老師相比,學生眼中的大學老師在課堂上幾乎就成了低能兒,同社會對大學老師心中的形象相距十萬八千裡。在這種情形之下,“大學教師,你為什麼還不下崗?”之問,已經成為學生之問,成為學生家長之問。為什麼會這樣呢?顯而易見,最直接的原因是一些大學老師講課技巧不高,或者課堂根本就沒認真準備,上課缺乏對學生的吸引力。教師的職業就是講課,講好課應該是一個老師的本分,可我們的許多老師,常常把這一點忘記了。

二、講好課需要用心和積累

其實這主要不是因為大學老師的水平,而首先是态度。态度好,肯鑽研,水平自然會步步提高。湘潭大學宋德發教授是個好案例。宋教授在講台上顧盼自如,神采飛揚,課上得非常有趣、精彩,不光深受學生喜歡,其“故事裡的人生一一西方古典文學選講”還被列為國家精品課程,其結合教學的科研《大學名師研究》獲國家教育規劃課題立項。而在日常生活中,他其實是一個非常沉默寡言、不善言辭的人,也沒什麼幽默感。他的成功,不來源于本色,而來源于他平時付出的努力。

演員有本色演員和性格演員之分,其實,教師也有本色教師與性格教師之分。本色演員,演與自己相像的角色可能會出新鮮,此外,無論演什麼角色都是在演自己,演到第二個角色就給人老套之感;同樣,本色教師,講授與自己固有知識儲備與固有教學經驗相近的課程可能會出點新鮮,此外,無論講什麼課程都是在講自己,守着發黃的教材,抱着發黃的教案,一個套路,年複一年地炒着現飯。性格演員,通過努力鑽研、積累與探索演練,演什麼像什麼;同樣,性格教師,通過努力鑽研、積累與探索演練,在自己學科領域内,什麼課程都教得來、教得好。宋老師的每節課都是事先精心準備,先寫出詳細教案,然後基本上背下來,上課時再用口語表述,避免照本宣科。而什麼時候該插話,什麼樣的包袱都是預先設計好的,決不是表面上看來的信手拈來,也就是說他課堂的成功來源于他的“勤”,他的用心和積累。

宋德發教授《如何走上大學講台一青年教師提高講課的途徑與方法研究》,是一部教學研究著作,更是一部真實的青年教師成長史實錄,有青年教師教學技能發展的叙事探究的意義。他在書中詳盡地論述了自己的大學教師觀及成為一名好的大學老師要練的基本功。在他看來,要做一名受學生歡迎的大學教師絕非易事,真可謂台上一分鐘,台下數年功。且不說令人煎熬的磨課,單是備課一項就要花費一番心思和大量的時間,甚而随時随地都要處于待命狀态。比如,要上好課,例子對于學生的理解非常重要,他為了尋找到好的例子,時刻準備着,記錄講座,随時關注,大量閱讀。講随時關注時,他舉了一個例子“我在學校的理發廳理發,需要等待,就拿起架子上的雜志翻閱《讀者》上的一篇文章《翻譯是一門藝術》映入眼簾。一種職業敏感立刻提醒我,這篇文章和自己講的課是否有關聯?馬上将《外國文學史》和《比較文學史》的内容在腦子中過濾了一番,發現這篇文章和'譯介學’可能有關系,于是便想到将它借出來複印。”沒有高度的職業責任感是做不到這一點的。“為了找一個好的例子,要像詩人尋求詩句一樣,男子尋找心上人一樣,要花費很多的精力去苦心追求。誰付出的代價大,追求的時間長,要求的标準高,花費的心機多,誰找到好例子的可能性就高”。不知宋教授的學生們是否意識到老師為了每一節課的付出。無論如何,勞動得到了承認總是令人開心的事,這也正是一個老師的價值所在。

教師在課堂上的時間雖然不長,但備課卻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那四五十分鐘的一堂課要想真正上好也絕非一朝一夕之功。想起一則笑話:一個人肚子餓了,去買燒餅吃,一個不飽,又要一個,接着又要第三個,直到最後吃飽為止。然而吃飽後,卻說早知道最後一個可以吃飽就隻要最後一個不要前邊的幾個了。雖然以此來比喻老師的備課上課過程不是很恰當。但一定程度上說明了教師勞動的特殊性。雖然上課的時間可能不是很多,但為上好這幾節課的付出卻是一般人不一定都了解的。因上了百家講壇而名利雙收的易中天在記者采訪盯着他因成名而帶來的利的時候也大為光火,認為摟草打兔子的事,怎麼就盯着打到兔子沒看到摟草的時候呢。講好課既需要一種态度,也需要一些技巧和方法,這裡面涉及許多方面,比如如何模仿名師,如何準備講稿,如何磨課,如何導入,如何結課,如何通過故事和例子化抽象為具體,如何合理地幽默,如何通過插話連通書本與生活,如何提煉屬于你的“語錄”,……等等。一個老師如果肯花這麼多心思設計講課的每一個環節,想不講好課都難啊!

常見一些老師為了保證到課率,喜歡每堂課都點名,或者通過提問、做課堂作業的方式變相點名,而學生對此頗為不屑,有學生認為點名是變态,甚至有學生認為“用點名留住學生的老師就像是用懷孕留住男人的小*”。“小*”比喻,見于各種學生網絡社區,如百度貼吧、内涵吧、人人網、等等,雖然不堪,卻也反映出學生的一種心态,一種老師們不得不關注的心态。其實,真正好的老師是不需要通過點名把學生趕進課堂的,因為他本身就有足夠的魅力吸引學生自動走進課堂。當然,這需要老師足夠的底蘊、底氣。這底氣,既來自對教學的态度,也要依靠平時的知識積累。而科研,就是培養你的這份底氣的一種重要方式。

三、教學與科研不能割裂

有的人習慣把教學與科研割裂開來,好像教好書跟科研沒有關系,或者教學與科研不同調和,教學好便沒有時間做科研,科研好便無心教學。其實,這是對“教學”和“科研”的誤解。請問,沒有深厚的知識積累與創新,又何來課堂上的神采飛揚,妙語如珠。當然,衡量科研的水平,并不一定要全看課題、論文、著作之類的數量給你攢下的“工分”,有的人也可以述而不作。科研的過程,就是一個讀書、思考的過程,他本身就是你教好書的有力保障。大學裡的教材從構思到成型再到出版發行,要經曆一定的時間,總是滞後于該學科研究的最新發展。因而大學教師必須關注學科前沿動态,力争把最新的研究成果帶給學生,并進而啟發學生,提高自己。這是教學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而在備課授課、師生交流的過程中提出的問題也能促使教師思考,燃起靈感的火花,使教師本人産生新的見解,從而使教學和科研相互促進。問題是,目前高校流行的記工分的政策,逼着一些人為某種實際的功利目的,制造一些垃圾文章,浪費不少本應用于教學的精力和時間,教學沒有搞好,科研也沒任何社會意義,唯一的價值就是給一些刊物、出版社貢獻了版面費。甚而助長了學術腐敗和剽竊之風。這樣的科研不僅無助于教學還會影響教學,因為一些老師淨挖空心思想怎麼完成所謂科研任務,放在教學上的精力自然就少了。

《中國青年報》曾經發表《部分大學課堂師生心照不宣一起混》一文,稱:“高校對教師的考核重在學術研究,上課隻是為了完成相應的工作量,于是在課堂教學上教師所投入的精力便十分不足,由于課堂缺乏吸引力,學生感覺學不到什麼東西,但該走的形式又必須走,因此上課便成了走過程。”其實,強調學術研究并不錯,關鍵是不能急功近利,學術研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長期的積累。一個學者一生能留下一兩部有意義的著作已經了不起了,有的甚至是一部著作耗盡畢生心血。而現在定時定量,每年都要完成規定量的所謂科研,根本沒有留下讀書沉澱的時間,隻能是東拼西湊,甚至剽竊他人。這實在是當今高校的悲哀,學術的悲哀。

說老實話,其實上好課的一些技巧性的東西未必我們的許多同行就不知道,隻是很少有人認真對待,真正去付諸實施。反正科研記“工分”(隻看數量不看質量,隻看刊物、出版社級别不管内容),教學也記“工分”(隻看你上了多少課,不管上得怎麼樣)。既然一堂課上好上壞拿的是同樣的錢,上課便成了一種純粹的良心活。有的老師是為了對學生負責要上好課;有的覺得哪怕是為了自己,讓那四十五分鐘不至太“漫長”,有一個快樂的過程,也要把課上得好一點,在學生欣賞的眼神中找到一點自我價值感;有的呢,完成任務、拿到工分要緊,對付吧;有的本來就不學無術;有的聰明人覺得自己有能力,為了遠大前程,把精力都放到讓人名利雙收的“科研”上去了。結果,大學教育現狀越來越被社會垢病,大學老師的社會形象越來越負面,大學的教學質量在一片“形勢大好”中卻讓一些人憂心忡忡……果真這樣,那是大學老師的悲哀呢,還是大學的悲哀呢,抑或是我們國家未來的悲哀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