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天塹變通途一橋飛架南北

天塹變通途一橋飛架南北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16 08:51:52

天塹變通途一橋飛架南北?——重大鐵路橋梁工程不斷取得新突破,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天塹變通途一橋飛架南北?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天塹變通途一橋飛架南北(一橋架南北天塹變通途)1

天塹變通途一橋飛架南北

——重大鐵路橋梁工程不斷取得新突破

光明日報記者 訾謙

“所有人員體溫正常,允許複工!”近日,在重慶奉節,國内跨度最大的高鐵無砟軌道拱橋——鄭萬高鐵梅溪河雙線特大橋在嚴格落實疫情聯防聯控措施的前提下,全面進入複工階段。如今,現場200餘名施工作業人員正加緊對拱圈腹闆和拱圈底闆進行鋼筋綁紮,搶抓工期,确保年底具備鋪軌條件。

據了解,鄭萬高鐵不僅是我國“八縱八橫”高鐵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橫貫三峽庫區的首條高速鐵路,承載着百萬庫區人民生活、生産、發展的夢想。作為鄭萬高鐵重慶段單跨最大的橋梁,全長687.8米的梅溪河雙線特大橋的建設進度備受關注。

“這裡的許多百姓一輩子都沒坐過火車,更不要說高鐵了。為了讓他們早日乘坐高鐵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我們要盡力把因疫情失去的進度追回來。”中鐵上海局鄭萬高鐵奉節梅溪河雙線特大橋項目總工程師李國華表示,為确保工程盡快恢複施工進度,項目部制定了詳盡的複工方案,包含進場民工數量、來源地、返程交通方式、防疫措施及物品配置等内容,并按照當地政府要求,辦理了相關複工手續,目前工程複工率已達到98%以上。

梅溪河雙線特大橋位于長江支流梅溪河河口上遊,為河谷地貌,地形起伏大,兩岸邊坡陡峭,地形地質地貌複雜,又地處三峽庫區自然保護區,水土保持、環境保護要求高。另外,梅溪河施工場地狹小,修建便道困難,纜索吊系統與塔吊、主引橋結構、臨時設施及複雜地形之間相互交織,整體施工組織難度非常大。

“除了外部條件惡劣外,大橋本身建造工藝複雜,建設難度極大。”李國華指出,梅溪河雙線特大橋主橋為勁性骨架鋼筋混凝土上承式提籃拱橋,跨徑340米,矢高74米,是當今國内跨度最大的高鐵無砟軌道上承式拱橋,施工中采用的水平樁加豎向樁分離式嵌固基礎、大跨度纜扣分離纜索吊大角度斜拉扣挂施工工藝,均為國内高鐵橋梁建設中首次采用。

中鐵上海局奉節梅溪河雙線特大橋項目負責人魏焱波表示,因受疫情影響,目前大橋的施工進度比既定計劃已經滞後1個月左右。在下一階段的工作中,将通過後期工序優化、加大人力和物力投入等措施,全力确保年内主體工程完工的目标,以保證工程2020年年底如期進行鋪軌作業。

不僅是梅溪河雙線特大橋,如今,全國各地的鐵路橋梁建設工程都在緊鑼密鼓地複工複産中。在湖北,武漢江漢七橋正式複工,成為武漢市首個複工的橋梁工程;在新疆,格庫鐵路駱駝泉2号特大橋的鋪軌工程全面複工,為其2020年年底的開通運營打下基礎;在雲南,怒江特大橋主體已經建成,标志着大瑞鐵路重難點工程建設取得重大突破;在廣東,南沙港鐵路跨西江斜拉橋開始挂索施工,預計今年8月将完成全部斜拉索施工。

“橋梁是跨過江河湖海、越過高山峽谷的重要交通樞紐,随着中國高速鐵路成為中國遞給世界的閃亮‘名片’,高鐵橋梁也實現了質的飛躍。”我國著名橋梁專家、中鐵大橋勘測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高宗餘表示,目前疫情防控相對穩定,确保高鐵橋梁的順利複工複産,對早日實現“八縱八橫”高鐵網絡、構建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數據顯示,截至3月15日,全國鐵路已有108個在建項目複工,項目複工率達93%,今年計劃開通運營的項目已全部複工。國鐵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加快鐵路建設不僅需要保障各大重點鐵路線路複工複産和做好疫情防控,更需要提升設備質量,确保鐵路大動脈安全暢通,更好地為恢複經濟社會發展秩序提供運輸支撐。

專家說

中國鐵路設計集團有限公司橋梁院總工程師蘇偉:橋梁工程作為鐵路的基本工程形式之一,最初的功能是讓鐵路能夠順利跨越江河湖海、山川峽谷,這也是廣義上橋梁的基本屬性。進入高鐵時代後,我國平原區的大多數高鐵線路都是以橋梁工程為主,而山區的高鐵除了隧道外也幾乎都是橋梁,這是因為高鐵橋梁可以為列車提供安全、平順、穩定的線路。數據顯示,我國的整個高鐵網絡中,橋梁裡程接近通車裡程一半。如今,我國高鐵橋梁在跨度、設計速度、承載能力等主要技術指标上均達國際領先水平,預計在未來5到10年,我國高鐵橋梁技術創新和橋梁建造水平還将有新突破。“交通強國,鐵路先行”。相信在不遠的未來,我國“八縱八橫”的高鐵網絡中還将有一座又一座橋梁巍峨矗立,實現長久以來中國人“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的宏偉壯想。

《光明日報》( 2020年03月30日01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