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晚上睡覺打鼾、憋氣,甚至被憋醒。醫學上稱之為“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具體表現為夜間睡眠7小時内,口或鼻腔氣流每次持續停止10秒以上,每晚超過30次。睡眠呼吸暫停可分為中樞型(胸腹肌無呼吸動作)、阻塞型(胸腹肌盡力作呼吸動作)及混合型(胸腹肌開始無呼吸動作,以後出現并逐漸加強),在此期間均無自主呼吸。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可以引起許多很嚴重的并發症,多數患者确診後需要手術治療。
阻塞型睡眠呼吸暫停
發病原因主要是睡眠時上呼吸道的阻塞或狹窄造成的,因此,從前鼻孔到氣管上口,任何一個部位的狹窄或阻塞,都可能導緻睡眠呼吸暫停。
1.鼻部疾病,包括各種原因造成的鼻腔狹窄或阻塞,如急慢性鼻炎、鼻窦炎,鼻中隔偏曲,血腫、膿腫,鼻腔粘連,鼻息肉,鼻腔、鼻旁窦腫瘤及其他占位性病變等。
2.鼻咽部疾病,常見有腺樣體肥大、鼻咽部腫瘤、鼻咽腔閉鎖、顱底腫瘤等。
3.口咽部疾病,如扁桃體肥大,軟腭低垂、肥厚,腭垂過長、肥大,咽側索肥厚,口咽腔瘢痕狹窄,咽旁間隙的腫瘤、膿腫等。
4.下咽部疾病,如舌根淋巴組織增生,舌根腫瘤,巨大會厭囊腫,膿腫,會厭腫瘤,下咽後壁或側壁的膿腫、腫瘤等。
5.口腔科疾病,如舌體肥大或巨舌,舌體、舌根、口底的腫瘤,颌下膿腫,先天性小下颌或下颌後縮等。
6.其他疾病,如病理性肥胖、肢端肥大症、甲狀腺功能低下、頸部巨大腫瘤等。
中樞型睡眠呼吸暫停
老年人或嬰兒睡眠時觀察到周期性低通氣,可視為中樞的原因;正常成年人在快動眼睡眠時相或在高原,亦可見到中樞性睡眠呼吸暫停。病理性的中樞性睡眠呼吸暫停可見于多種疾患,如神經系統、運動系統的病變,自主神經的功能異常,肌肉疾病,腦脊髓的異常,以及發作性睡病和某些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患者行氣管切開或腭垂腭咽成形術。
混合型睡眠呼吸暫停包含以上兩種睡眠呼吸暫停的病因。一般認為,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的發病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常常是幾種病因共同起作用的結果,特别在體重增加、老年、上呼吸道感染、心髒病、仰卧位睡眠、飲酒及服用安眠藥等誘因下病情會明顯加重。
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的預防措施首先是祛除病因,包括手術以及藥物治療。
其次是生活調理,包括改變睡眠、飲食習慣,采取側卧位入眠,晚餐不宜過飽,戒煙、酒,減肥,避免服用鎮靜劑。和家屬一起協助患者減肥,應用飲食、運動、心理護理,糾正患者飲食、生活習慣和行為療法,讓患者自覺控制飲食,在規定時間内降低體重的5%~10%。睡眠前避免使用鎮靜類藥物。
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的飲食原則
宜清淡為主,多吃蔬果,合理搭配膳食,注意營養充足。合理膳食可促進人體新陳代謝,增強抵抗力。飲食不要太油膩,不要有過多的動物性食品和煙熏油炸食品,不要太鹹。
蔬菜、水果類含豐富的礦物質、維生素和纖維素,增強人體抵抗力,暢通腸胃,每日最少應吃500克。
米、面等谷物主要含澱粉,即糖類物質,主要為人體提供熱能,滿足日常活動所需,每日250~400克為宜。
(文/夏樂敏 醫學博士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